育儿指南

给孩子做规划?小心,养娃变成养猪!爸爸妈妈要深思

美国风险管理大师、纽约大学经济学特聘教授塔勒布:观察过去的经验得出未来的规律,出现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像的更严重。

作者:铅笔爸爸

给孩子做规划?小心,养娃变成养猪!爸爸妈妈要深思


——胡说八道!我辛辛苦苦给娃做规划,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以后读硕读博,心都恨不得掏出来给娃,你居然说我是养猪?

——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养猪时的猪价≠卖猪时的猪价


先来说猪。

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涨了,一些人嚷嚷着说要去养猪,据说一头猪可以赚上1500块。



可是养猪是有周期的,通常要6个月以上,猪仔才能出栏。

在你决定养的时候,要考虑到几个月之后,卖的猪价是跌还是涨,这牵涉到市场的需求和供应,要看需求有没有变化,供应有没有变化。

如果你养了,很多人也和你同时养,但是吃肉的还是那么多,那么卖猪时,可能卖不上价,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你养猪时的市场价格,和卖猪时的价格,完完全全是两码事。

养猪户一直存在这个问题。我老家的一些亲戚种西瓜,也存在这个情况。这就是经济学概念蛛网理论”说的问题。[1]

美国风险管理大师、纽约大学经济学特聘教授塔勒布认为:

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基于过去的,他跟未来直接关联相对偏弱,而未来各种变化已经越来越快。观察过去的经验得出未来的规律,出现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2]

当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在的社会状况,来对孩子规划,往往可能出现类似养猪户面临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规划无法实现。

具体说来,规划失败的原因包括:

1.外部世界变化太大

2.孩子兴趣志向不断变化

3.规划的未必是孩子需要的。有可能你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了孩子

5.规划的未必适合孩子


铅笔爸爸觉得,对孩子未来成长规划要适度,要结合家庭的具体情况、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需要的、给他合适的。

外部世界变化太快


一个朋友的娃,刚2岁,规划就已经准备好了——上什么样的学前班,上什么样中学,一直到大学之后做什么工作。好家伙,规划了20多年。

我很好奇,你的老板告诉你公司未来20年规划,你会想到什么?

——呵呵……

人生漫长,往往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路上有很多不同的风景,我们自己会经常偏离自己原有的轨道。不同的岔路,风景会截然不同,加上各自努力程度差异明显,各自的人生也各有不同。

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道路,就是如此。很多时候是沿着一个模糊的方向往前走,可能越走越清晰。马云刚创业,没有就明确做淘宝;马化腾开始时,也没想到会做微信,甚至中途一度想把腾讯卖掉。人生变数太多。

有人说,我怎么能不规划?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上好的学校,没有好的学历;没有好的学历,就没有好的职业;没有好的职业,就没有好的收入;没有好的收入,又怎么买房、怎么生活?

好,咱就说说学历、职业和收入。

1.学历:一定要读个硕士博士?不一定

先说学历。身边很多朋友,还在想,自己的娃以后一定要读个硕士博士啥的,或者一定要出国镀点金。一听到一定要啥啥啥”,铅笔爸爸就会摇摇头——哪有那么多一定”?

邮电局


阿里巴巴门槛很高吧,但是阿里前些年招聘首席安全技术员,招了21岁的吴瀚清,吴瀚清当时只有高中学历。他为什么能干掉一堆博士、硕士,征服面试官?靠的就是3分钟之内,让阿里的安全系统直接歇菜。靠的是本事,不是学历。[2]

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个例,但是连阿里这种顶尖公司都能破格用人,至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今后的学历要求,不一定是你想象的那样——没有硕士、博士就混不下去,还要看具体情况。

2.职业:风水轮流转

说完学历,再看职业。

最近有一种培训很火,叫打造儿童财商,宣传单页说,要从小培养孩子理财能力,为今后进入银行业做准备!

培养财商,铅笔爸爸是赞成的,但是不是在幼儿园或小学就培养,这是值得讨论的,而我觉得,不到10岁的娃,为进入银行业做准备”,不靠谱。

我不是算命的,10年后银行业到底什么样,说不清,但现在这个行当已经开始变化。

前一阵子,我不得不去一次银行网点,发现柜台服务窗口被砍掉了一半。什么情况?一台智能存取款机,就可以替代掉很多人工工作。

其实,截止到6月底,全国6家大型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才半年时间,就裁掉了3.5万人,还关了277个网点。[4]

我一个亲戚,安徽老家乡镇的,去年刚把两个孩子塞进了当地的银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把银子,才把事情搞定。

老家邻居一提起这事,个个竖大拇指——有本事!银行系统,那可是金饭碗,别人一个都搞不定,他两个也不在话下,太牛了。

他们并不知道,趋势已经改变。

再说一个例子。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过他们老家的事。

一个老干部,有点权势,大儿子毕业,当时看到粮食局很红,于是安排进了粮食局。等到小儿子毕业,马上要退休了,说话也不太顶用了,只能安排去了邮电局,当时邮电局很清苦,没人愿意去。而几年之后政策调整,粮食局一下不行了,而邮电局将电信业务分拆,小儿子去了电信局,苦干几年,当上了大领导。

很多好差事,当时很好很红,个个削尖了脑袋要进,但几年之后,很难说。而不被看好的行当,却可能红火起来。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快得已经远远超出想象。几年前,你想过现在很多地方出门可以只带手机吗?什么钱包、公交卡通通扔家里。连地铁口要饭的大爷,也准备了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给钱扫码就行。

3.收入: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可能逆袭

再说说收入。

在科举时代,需要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获得机会和空间,施展你的才能,获得地位或财富。而现在只要你能把一件事做得很好,或是你有一项优势被认可,就可以获得客观收入。

爸爸

(杨超越《将夜》电影海报)


杨超越,出身农村,学历初中,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服装厂做过女工。

因为长相讨喜,喜欢蹦蹦跳跳,2018年参加选秀节目《创造101》一夜爆红,然后发单曲、演电影、接品牌代言,实现人生逆袭,今年8月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排名第58位。[5]

以前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看央视星光大道,经常看到杀鱼小哥、卖桃大姐一类的草根,登上舞台,秀一下才艺。这几年,随着抖音、快手的普及,靠着一技之长走红的越来越多,很多还赚得盆满钵满。

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越来越多。为什么?

因为以往展现才华的机会太少,要想出头,往往要像登录珠穆朗玛峰一样,只有爬到顶部,才可能有更多地机会发展自我,现在不同了,就像卷成球的刺猬,只要你有某项特长,你就能在这个球上脱颖而出。

你规划的,孩子不一定需要


除了外部世界变化太快,孩子自身变化也很快。这块就不多说了,孩子小,可塑性强,这也意味着变化会很大,不同成长时期会有不同的志向和想法。

其实你的规划,不一定就是孩子自己需要的。

纽约大学

(《摔跤吧爸爸》剧照)


这里要说到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爸爸曾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后来因为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生个儿子,帮他赢得世界级金牌,实现人生理想。但是,偏偏生了四个女儿。

于是爸爸强迫女儿进行摔跤训练,女儿终于走上了职业摔跤之路,没有像很多印度女孩一样洗衣做饭变成家庭妇女。但我想说的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女儿是不是可以靠着另外一种技能或一种爱好,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注意,赢得一个又一个摔跤冠军,只是爸爸的梦想。

如果孩子根本不想做,爸爸把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强迫孩子,未来可能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

《哪吒之魔童降生》中,龙族世代镇守海底监牢,老龙王希望儿子敖丙完成人生逆袭,带领龙族重返天庭,实现龙族辉煌,从此光宗耀祖 。但这个愿望只是龙王的,不是敖丙的。

结果敖丙在最后时刻彻底爆发,放弃龙王嘱托,冒死与哪吒共同抵御天劫。龙王一生最大心愿化成了泡影。

邮电局

(《哪吒之魔童降生》剧照)


规划孩子需要,却不一定最合适


铅笔爸爸有个观点——最贵的未必是最好的,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

给娃买玩具,好几百的遥控飞机,不一定是孩子最想玩的。而在路边观察蚂蚁搬家,娃却有可能盯上半天。你给娃买个遥控玩具,还不如陪他看一会蚂蚁,这和钱无关。

上学也存在这个情况。不同的学校,侧重差异很大。有的学校强调素质教育,平衡发展;有的提倡题海战术,盯着高考;有的追求综合能力,目标海外。做父母的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具体特点来做一些工作。

对于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平常心,让孩子多尝试 、多接触。孩子是白纸,你想要油画、国画,说不定孩子只想画画素描。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的价值取向。

对孩子未来成长,铅笔爸爸觉得,有必要做一些适当的准备和规划。比如想上优质公办学校,可能要提前一到两年做准备,买入学区房。再比如,如果幼升小考民办,也要提前准备一年到两年。当然这里还要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

不过,铅笔爸爸还是觉得:

1.准备和规划,要结合家庭的具体情况、孩子的具体情况

2.规划时间不能太长

3.注意不能把自己的梦想或愿望强加在还在头上

3.要给他需要的、给他合适的。


参考资料:

[1]《基于蛛网理论的我国近10年生猪价格波动分析》,知网,作者吴瑛。

[2]《黑天鹅》,中信出版社,作者塔勒布,译者万丹

[3]《高中毕业生去面试阿里,仅三分钟让阿里系统瘫痪,开价500W留人》,新浪网,作者科技的枫叶

[4]《才半年时间!六大银行就减少3.5万人,还关了277个网点》,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玉雯

[5]《杨超越背后公司估值1.6亿元,资本对赌风险不小》,第一财经网,作者陈汉辞

铅笔爸爸:金融圈老司机、心理学发烧友,习惯以经济学眼光看待亲子关系和育儿心理。 期待和你一起享受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