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附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山羊爷爷我帮你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公开课教案:小蚂蚁
小蚂蚁是一首朗朗上口、极富童趣的诗歌。诗歌通过简单生动的描写和几个象声词的运用就把小蚂
蚁搬运食物时的形象准确地勾画出来。并巧妙地通过诗歌表达的一个道理:蚂蚁能背起比本身重好几倍
的东西,小蚂蚁是一种很勤劳的小动物。
诗歌中的象声词也运用地非常好。‘嗨嗬,嗨嗬’说的是蚂蚁
搬运东西时发出的声音,‘喔哦’是对小蚂蚁的力气大发出的赞叹。针对现在大多数幼儿由于家庭宠爱
养成不愿吃苦,不愿劳动的情况,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首儿歌就非常适合当前的教育
状况。

教学目的

1、熟悉诗歌内容,会用动作和象声词表现小蚂蚁的劳动场面。

2、观察小蚂蚁很小的身体特征并学习它勤劳能干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小蚂蚁》

2、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导观察课件中的小蚂蚁,根据小蚂蚁很小的明显特征,大胆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昨天晚上,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我家边上,发现了一个新邻居。我的新邻居身体小小
的,要是你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见。可你别看它小,力气可大了,可以搬动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呢?
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幼儿做答)

2、出示小蚂蚁(点击电脑课件)它是谁?小蚂蚁这么小,它有什么本领呢? 
3、 现在我们来听听儿歌里的小蚂蚁有什么本领?(播放课件《小蚂蚁》)

4、小蚂蚁会什么本领?背的是什么?




5、小蚂蚁是怎么背的?(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6、那小蚂蚁背的时候还发出什么声音?(请幼儿动作加上声音表演)

7、小蚂蚁背的米比自己的身体要大好几倍,你们说小蚂蚁怎么样啊?(引导幼儿说有力气,了不
起。)

8、重点理解‘了不起’。(可以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
学习朗诵和表演诗歌

1、幼儿跟念两次。

2、为什么最后要用一句喔哦~```(理解惊讶,称赞的意思)

3、幼儿再次朗诵诗歌并加上肢体语言。
三、学习小蚂蚁勤劳能干的精神。



学习小蚂蚁勤劳能干的精神
1、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小蚂蚁啊?为什么?

2、 引出勤劳的主题。
四、游戏:〈小蚂蚁运米〉
  师:现在我们来学学小蚂蚁运米好吗?
  游戏准备:沙包若干,相应的箩筐若干。

游戏规则:听口哨声响幼儿把沙包放在肩上爬行,谁最先把沙包运到对面的箩筐里谁就赢。
五、延伸活动

1、 可带幼儿到大操场上继续做〈小蚂蚁运米〉的游戏。

2、 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捕捉蚂蚁,并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通过触角传
递信息的。并在了解蚂蚁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关于蚂蚁的音乐、美术、体育、语言各个领域的教育发展幼
儿各方面的能力。也可扩展为一个主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附故事

幼儿故事小袋鼠让座教案语言

海海和洋洋,是袋鼠妈妈的一对小宝贝。星期天,他们高高兴兴跟妈妈乘车去看姥姥。
  刚上车时,车上人少,他们坐上了舒舒服服的座位。跑过一程,车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时,羊公公、鸡婆婆也挤上了车,可早没座位了。他们只好站着。
  看着羊公公喜鸡婆婆站在身边,海海和洋洋心里好不自在。他们想起幼儿园里鹿阿姨的话:“要尊敬师长,做好孩子!”
  海海和洋洋说着一哨一哨话,便离开座位,异口同声地说:“羊公公、鸡婆婆,你们请坐吧!”
  “不!这么挤,站都没法站,你们还小,会挤伤的,还是你们坐吧!”羊公公关心地说。
  “羊公公,你们坐吧!”袋鼠妈妈一边招呼着羊公公和鸡婆婆,一边搂住海海和洋洋:“宝贝,来,到妈妈怀里来!”

  海海和洋洋,跳进妈妈胸前的大口袋里,再也挤不着了。他们虽然看不见外面的好风光,可心里甜蜜蜜的。听!羊公公、鸡婆婆正在夸他们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呢!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附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山羊爷爷我帮你教案

一起帮助老山羊受白菜,可以在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从小白兔的身上,得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涵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课堂集中力差,但特别喜爱玩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有趣实效的识字游戏,让游戏与识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自主性、积极性。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表演中培养表达能力,想象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阅读要求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并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不一的识字方法,如小老师开火车带读、青蛙跳伞、找朋友等,以灵活并富有趣味性的识字游戏唤醒学生识字的兴趣。总而言之,以读为主,游戏中巩固识字;力求营造自主、童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喜欢学习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从感官上让学生喜欢阅读。其次,我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生生合作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及词语。会写“活、种、吃”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扮演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明白“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收获”的道理,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六、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图片,小白兔、小灰兔、山羊的头饰七、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陈倩莹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字形记牢,并把生字词组读熟。
  2.会写、会读“拉”“把”“给”3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地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附故事

幼儿园小班《三只小猪去做客》语言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体验在不同需要、情景、场合中说什么话、怎样说,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说、认真听的习惯,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纸(贴在黑板上)、笔、各种幼儿可表演的半成品、幼儿关于符号记录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发现问题,使幼儿明白说适当的话会让人听了很愉快、很舒服。 1、介绍老师的女儿,拉近师生距离,引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的兴趣。(一段母女庆祝生日,互说祝福语的对话情景)。 2、表演后提问:妹妹的话恰当吗?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说? 3、再次请幼儿参与表演,体验到说恰当的话会让人感觉很高兴、很舒服。 (二)提出问题,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自己在说话中碰到的难题,并用符号记录。 1、提问:你们平时是不是都很会说话?有遇到过不会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好的时候吗? 2、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用幼儿看的懂的符号在黑板上作好记录。 (1)采用幼儿说,教师记的方法,让幼儿明白符号记录的方法。 (2)采用幼儿说,幼儿记的方法,明白符号记录只要大家看的明白就行。 (3)为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难题标上序号。 (三)激发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寻求合适的语言表达方法。 1、教师语言激发:看来你们遇到的难题还真不少,是啊!该怎样说呢?说些什么呢?你们有好办法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回忆幼儿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难题。提问: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下该怎样说?这样说好吗? 3、当幼儿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该怎样说后,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发现后面有些问题也可以用同样类似的方法解决。 4、激发幼儿讨论不同类的难题。 5、和幼儿共同整理、归纳讨论的结果:与不太熟悉的人讲话时,(爸爸他的同事、家里的客人、才认识的朋友)一般先礼貌问好,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了解一下别人,和别人聊聊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可以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如当和别人比赛输了的时候、和同伴闹别扭想和好的时候等。

小班的语言课讲故事该怎么写教案

活动目标:1、体验小动物乘坐轮胎时欢乐的情绪。

2、能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活动准备:

1、课前玩滚轮胎。

2、小松鼠玩具、轮胎、故事磁带。

3、幼儿用书第一册26-29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 .分别出示小松鼠玩具和轮胎——引起幼儿兴趣并引出故事。

老师:在他们俩之间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

(给幼儿讲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利用小松鼠和轮胎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1)山坡上滚下一个什么东西呢?

(2)快乐轮胎滚呀滚,都滚到哪了呢?

(3 小动物坐在轮胎上,像乘坐什么一样呢?

2、 第二遍讲故事——体验小动物的快乐。(利用故事磁带)

3、 让小朋友展开想象轮胎还可以滚到哪——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4、 让幼儿把自己当成一个快乐的轮胎——体验快乐。

展开自己的想象,轮胎都能滚到哪也可以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做相应的动作(如:滚过山坡、穿过隧道、越过小河、两个轮胎碰面了打招呼等)

三、结束部分:

带领小朋友到院子里玩轮胎——体验快乐。

四、活动延伸

看幼儿用书并学讲故事。

小班语言故事《冬天是什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今天穿什么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经常听家长反映:孩子穿衣服挑挑拣拣,有时天气挺冷的却一定要穿裙子……为了让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穿不同的衣物,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物,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物,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我们结合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读本,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
2、引导幼儿学习句型:“××穿什么?穿上××带上××,并初步认识问号,了解问号在本书中的作用。
3、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服装,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理解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不同的服装的需要和意义,并通过有关服装的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类概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大书画面
1、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穿着什么衣服?你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教师出示大书封面,提问:这是书的什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这是书的封面,小朋友在家里;这是在幼儿园里;这是在舞台上,因为有幕……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小朋友在听着音乐跳舞,因为旁边有音符。
师: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她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幼:她穿着小兔子的衣服,因为他在装小兔子。(教师丰富词汇:扮演、演出服)
师:你想不想知道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1)打开第一页,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要干什么?她们穿着什么衣服?
幼:这是在大海里。
(幼儿被画面上的一片蓝底色所迷惑,以为是大海。老师请他上来指一指,从哪里看出这是在大海里?小朋友指着上方绿色的图案说:这好像是船。老师又让幼儿仔细分析:小朋友会在大海上行走吗?看一看,他们走在什么地方?这时有的幼儿说:走在马路上;有的说走在方框上;还有的说走在黄纸上。)师:想一想,小朋友上学穿什么?带上什么?
幼:穿上盛隆儿童活动中心的园服,带上小龙英语书。(这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再现)
幼:穿上花裙子,背上小书包。
师:她们的表情怎么样?她们心里怎么想的?
幼:她们笑眯眯的(丰富词汇:笑眯眯),她们想:“我上学要好好学习。”
(2)打开第二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草地上。地是绿色的。
幼:这是在运动场上。后面有一个网。(因生活经验所限,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排球网,教师趁机丰富幼儿知识:打排球时需要排球网;打蓝球时,需要蓝球架;踢足球时,需要足球门,运动时穿上运动服动作灵活,非常方便,然后鼓励幼儿回家注意收看体育节目)
师:小朋友打球时穿什么?为什么?
幼儿:打球时穿上条条衣服。
(分析:因幼儿平时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穿运动服也较少,所以他们不认识运动服。这时,教师出示几套运动服,丰富词汇:运动服)
师: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怎样?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笑眯眯的,心里想:打球真开心。
幼:他们都想争第一。
(3)打开第三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沙滩上,因为我看到了黄黄的沙子。
幼:这是在大海边,因为我看到了大海,还看到了海浪。(丰富词汇: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
幼:还有海星、扇贝、小贝壳。
师:这两个小朋友要去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要去游泳,因为他们拿着救生圈,穿着游泳衣。他们想游泳真开心。
幼:还戴着游泳帽。
师:那么游泳穿什么?(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4)打开第四页
这幅图你在哪里见过?(在封面上)其他提问方法同上。
(5)打开第五页,提问方法同上。(因幼儿对这一画面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回答得也非常好。丰富词汇:倾盆大雨、淋湿等)
(6)打开第六页,提问方法同上。(因我们生活在北方,幼儿对雪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活动非常熟悉,所以回答得很好。丰富词汇:冬天,天气寒冷,到处是冰天雪地;下雪了,白茫茫的一片等)
(7)打开第7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在家里。在做饭的地方。
师:做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幼:厨房。(丰富词汇:厨房)
师:厨房里有什么?
幼:铲子、勺子、碗、盘子、电饭锅。
师:你家厨房里还有什么?
幼:微波炉、电冰箱、锅、筷子……
师:今天晚上,小朋友回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家的厨房里还有什么?(通过鼓励幼儿主动观察,使幼儿获得亲身体验)他要干什么?
幼:她穿着花裙子,戴着帽子,拿着铲子,她想做鱼吃,因为盘子里有一条鱼。(教师出示花围裙和厨师帽,告诉幼儿厨师做饭时要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这样既干净又卫生。)
(8)打开第八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幼:在卫生间。因为有大盆、有毛巾。
幼:在卫生间的澡盆里。因为有大盆,还有洗发水,小朋友身上还有泡泡。
幼:在浴池里。小朋友到浴池里洗澡。
师:洗澡穿什么?
幼:什么也不穿。
幼:光着身子,光着屁股。(幼儿都大笑)
师: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想什么?
幼:他笑眯眯的,在想:洗澡真舒服。
师:你喜欢洗澡吗?你能自己主动地洗澡吗?(教育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二、师生共同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看一看书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及“……”,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跟读。
三、幼儿独立阅读小书。
1、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小书。
2、教师带领幼儿以手指字,对号入座地指读小书。
四、延伸活动:
游戏:配对
通过让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衣服,然后把不同季节的衣服送到画有四季不同特征的柳树图片上,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使幼儿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小班语言教案金鼓槌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的不同形象,丰富词汇:“红红的”、“雪白的”、“金黄色的”。

  2、通过教具的演示,理解故事情节和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象、蜗牛、小狗、熊爷爷、小鼓、鼓槌

  2、草地、小花、小树背景图

  已有经验准备:认识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鼓

  教师边指边提问:

  1)你们看这是什么?(小鼓)

  2)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用更好听的话来说,红红的鼓身,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3)再来看看它的鼓面是什么颜色的呀?(白色……)

  师:恩,真棒。我也用更好听的话来说,雪白的鼓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4)你们看这鼓槌又是什么颜色呢?(金色,黄色……)

  师:金黄色的鼓槌,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结:这只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金黄色的鼓槌。

  师:可是这只小鼓是谁的那,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讲到“小鼓真漂亮……”时,教师手指小鼓,启发幼儿说出“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金黄色的鼓槌”。

  2、讲到“小蜗牛先看见了……”时,请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看见了会把鼓槌当做什么呢?幼儿学一学蜗牛爬的动作。

  3、讲到“小狗远远地跑过来……”时,请小朋友猜猜小狗会把鼓槌当作什么,学学小狗的动作。(幼儿学一学小狗啃骨头的动作)。

  4、讲到“熊爷爷也走过来……”时,请小朋友猜一猜熊爷爷又会把古槌当成什么,他会怎么做,(幼儿学一学熊爷爷拄拐杖的动作)。

  师:这只小鼓是谁的呀,是谁送给小象的?好听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呀,老师可有个要求,请你和我一起讲蜗牛,小狗,熊爷爷它们看到鼓槌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三、教师演示桌面教具,带领幼儿讲故事。

  教师用提问及留白接说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是谁的鼓槌了吗?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题目,我们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情境表演

  老师请四个幼儿分别来扮演小象、小蜗牛、小狗、熊爷爷,其他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师:恩,你们刚才啊都讲得很好,现在啊,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表演哦,谁愿意来?请到的小朋友等下轮到你的时候可要大胆地说,大胆的表演哦,下面的小朋友呢,就要跟着老师一起讲故事。

  附故事:《小象的鼓槌 》

  小象过生日,妈妈送给它一只小鼓。

  小鼓真漂亮,红红的鼓身,雪白的鼓面,还有一只金黄色的小鼓槌,小象好喜欢。

  可是粗心的小象,还没玩几天,就把鼓槌给弄丢了。鼓槌鼓槌,你在哪里呢?

  鼓槌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小蜗牛看见了。它一面吃力地爬过鼓槌,一面嘀咕:这是座什么?又滑又硬,真难爬!

  小狗远远地跑过来,它可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肉骨头!啊呜,刚啃了一口,它就摇着头走开了。

  熊爷爷走过来,它以为这是前几天丢了的拐杖,就把鼓槌捡起来。哎呀,不对,太短了!

  小象背着小鼓来了。咦,这不是我的鼓槌吗?它什么时候跑到这儿来啦?咚咚咚,鼓声一响起来,大家都来了。嘿!小鼓敲出的声音还真好听!

小班语言河马打哈欠教案的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学习有礼貌的说话,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准备: 1.红、黄、绿色水果大图片一份,小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2.河马,猴子大头饰各一张 3.活动河马一个 过程: 一、出示各种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名称及颜色 引导幼儿学习句型: ;xx颜色的xx水果 二、讲述故事《大肚子河马》 1.引出故事。 师:这么多的水果可真香呀!有一位动物朋友很想吃。它有一张大大的嘴巴,还有一个大大的肚子,你们猜它是谁呢?(河马) 师:对,它就是河马(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河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第一遍: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呢? 3.小猴请河马干什么了? 4.小猴请河马吃了什么颜色的水果? (逐一出示图片)(要求幼儿完整表述) 第二遍故事: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 师:小猴请河马吃水果时怎样说的?(要求幼儿完整学习句子“我请你吃X X颜色的X (水果名称) 三 游戏:喂小熊吃水果 1.教师扮成小熊启发幼儿喂小熊吃水果。师:小熊肚子饿了,你们愿意学小猴喂小熊吃水果吗? 2.学说句子:“小熊,我请你吃红色的苹果(水果名称)”。 3.请一名教师或幼儿示范。教师操纵的小熊在听到幼儿说“小熊,我请你吃红色的苹果 (水果名称)”时才张开嘴吃。 四、结束活动:小朋友请客人老师吃水果,巩固句子“老师,我请你吃xx颜色的xx(水果名称)。
课后反思: 故事《大肚子河马》,既有礼貌教育又有知识的涵盖,一问一答符合小班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孩子们通过游戏学习了对话,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学会了用故事中的对话来做游戏,而且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整节教学活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能够安静的倾听故事,大部分幼儿能说出句式如:黄色的桔子红色的苹果,还有个别幼儿需要个别辅导,幼儿快乐的游戏,真正的感受到了活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