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话
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4、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妈妈教育孩子的话
对于孩子,尊重他是必要的,看到孩子有进步,就应该适当的夸奖他,但不能太过头,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孩子啊,你真的长大了,因为你进步了,你进步时,我高兴的心情无法说出口,不过,你可不要太骄傲哦,呵呵。
关于孩子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体会你的爱,然后只抓大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培养孩子的爱心,爱护小动物和花花草草,与同龄的孩子交流没有障碍,懂得必须满足别人某些条件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孩子在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注重保护她的自尊,永远不强迫他做害怕的事情。当然,最基本的是让孩子合理膳食,有良好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按时大便)。优秀也是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他的习惯。不苛求他人,不苛求自己。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还要重要,至少同等重要,情商高才容易生活,教育最重要就是潜移默化,父母感情好,孩子将来的婚姻就容易幸福,父母爱看书,孩子一定习惯看书。父母爱运动,孩子也会喜欢运动。不是刻意培养什么,只是父母做得尽心,真的为孩子的前途着想而不是让孩子给自己争光,自己努力光宗耀祖,孩子会效仿大人的。多听孩子说话,少对孩子说教,倾听也是一种教育。只要付出亲情都会有收获。满足于孩子做个平平凡凡的人吧,当然你不是啃老族的话,他将来也会自食其力的。
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一句话
1,夸奖您的孩子吧,在您的鼓励下,他会成为最棒的!
2,疼爱您的孩子?那就别给他溺爱,尽力过风雨,他们才会成长。
3,穷养儿子,富养女。
4,一个孩子的童年不应该只有补习,他们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5,给孩子一片自由,他们会回报给您无数惊喜。
6,也许您的孩子成绩不是最优异的,但我们要坚信,他仍可以活出他的精彩。
7,告诉孩子,他们的生活不需要眼泪,而是坚强与爱。
8,向孩子诉说您的经历吧,让他们知道感恩您的付出。
呵呵,这些都是我自己想的,够吗?可以相出很多类似的。要是不够就补充问题,可以再写些。
怎么教育孩子,孩子最听话?
1.要清楚孩子一天在想些什么做西些什么!! 2.不要刻意的去干涉孩子做某一件事情!! 3.经常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架起爱的阶梯!!
关于孩子教育的的文章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教育孩子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工作”,孩子的天性不同、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教育的方式、方法自然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模式可以套用,如何教育孩子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及“四心一兴”(即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生活、学习习惯。习惯是潜意识的反应,形成习惯的话,就会自动反应。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活泼、开朗、极其贪玩,而且兴趣也很广泛。对电视、电脑的热情极高。阻止是不现实、不可能的,我与小孩约定:作业没写完,不允许打开电视、电脑,在作业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节目、玩电脑,但时间要有限制。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应以身作则。为了孩子,家长也应该戒掉电视瘾,少玩电脑,特别是电脑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做作业时玩,因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他形象地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因此,作为家长,放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搞一些体育活动,聊一聊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心,他终生都不可能站立起来,你透过语言的批评和表扬对他根本没有意义,那你还教育什么?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心,他就不甘人后,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开始观察别人怎么看他,他才会去想他是否给他人带来困扰,他才会去自己奋斗。自尊心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源头。自尊心可以通过家长平等、尊重、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等手段培植起来的。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人(可能是父亲,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站在他的背后,无怨无悔地爱他、无条件地接纳他、承认他、鼓励他、表扬他,让他找到了一种叫做自我价值的感觉。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我能够的状态。同样做一道题目,有自信心的孩子的潜意识立刻进入一种“我能够”的状态,他的思维焦点马上进入分析的程序,找出条件和结果的联系,很快就做出来了。对于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来说,他总觉得我记性不好,我不聪明。他的头脑根本没走进题目,他只是停留在题目表面,感受的是这个题目给他带来的压力、痛苦,然后他就开始想:谁出的这道题,出它干嘛,老师为什么出这种破题。你说怎么能做出题目。所以自信心如果培养起来了,孩子做任何事情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会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不断地汲取知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其实智商不是遗传的,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聪明,他就朝着我很聪明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孩子被灌输的是我很笨,他就按照我很笨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智商是一个后天的文化输入的结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自信心,他没有办法开通他的心智状态、心智系统来学习。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孩子透过自己的行为对其它人的快乐与幸福的影响而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负责任,而当孩子不会做事情了,家长就开始愤怒了。对孩子来说,他在课堂上打闹,老师生气,他根本就没关心别人怎么反应,他内心里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 培养主动进取精神。一个孩子的生命是不是沿着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孩子到底学了哪些知识,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关键是孩子要有向上奋斗的这样一种状态。主动进取精神是从小被父母鼓励出来的。 培养学习兴趣。一个孩子能够努力地学习,与其说他有多大理想,真的不如说是学习给他带来了快乐。当学习能够引起生理上的快乐反应的话,我们把它叫做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一个孩子会长久稳定地做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要孩子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做痛苦的事情,然后他做不到,家长开口了: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这么没出息。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当孩子的神经连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找到快乐,是早期错误输入的结果,是错误练习的结果。我们要想改变的话,唯一的方法是在孩子头脑中重新做个链接,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找到快乐。如果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很烦,孩子也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种家长的教育方法绝对是错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教育孩子的话 让孩子无话可说
你孩子多大啊?这个很重要,你看一下下面的一段话,可能对你有帮助:
任何一种关系的改变都需要双方来互动,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处,就像是跳双人舞,总有一个人是占主导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有一个改变了,那么另一个也会在双方的互动中,随之改变。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谨记以下的交流原则:
不做道德判断。对于孩子的逆 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 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岁有青春期逆反,你应该高兴,因 为他们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整理中,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总会过去的。
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 时候,越需要家长有平和稳定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能用正确与错误去评论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自然而 然地认为是孩子不够用心导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绩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责,而是要说,“我知道你的压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长的包容,会给孩子 的心理成长创造空间,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而更好地转化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陪伴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 最重要的是建立爱的亲子关系。有个案例是,一个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亲逆反,即使长大后,与父亲的关系仍然不好。他后来回想说,是因为他父亲一直在外地工 作,每两个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来,就总是教育他,让他觉得父亲是特意回来管自己的。但他的父亲却说,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因为自己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 每次回去,就想抓紧时间管管孩子的学习,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只关注学习,让本来心理压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孩子自然对这个 总想管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排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花时间陪伴是缓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家长的付出要以有效 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对孩子的关心不一定只是在学习上,也可以是对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多花点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也许比一味 的“管”要好得多。
父母要学会倾听。有些家长对 孩子讲的话,是敷衍地听和有选择地听。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交流了。最好的倾听方式是全神贯注地听,而心理咨询师甚至会做到动情地听和以同理心地 听。倾听还应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要向对待朋友一样,不要居高临下。一般在做心理辅导时,听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与孩 子交流时,更应该这样,学会倾听、多倾听,除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给孩子提供平台。青春期的孩 子还有一个特点是,认知和生活经验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更加没有自信。关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 子都在表达,为什么你要为我做主,你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碰南墙,自己去发现自身的不成熟,当吃过几次亏后,孩子自然会对自 己有了新的认识。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办法,做一个可以适当放手的父母反而会加速孩子的成长。
关于规则。很多父母喜欢给孩 子做种种限制,比如规定他们几点必须睡觉,几点必须吃饭。而这种规定,往往会让父母们充满挫败感,因为孩子们基本不会去执行。法国人常说,家长只有给孩子 说“不”的权利,他们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也就是说,孩子首先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逐渐建立他自己的规则标准。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冒犯了 孩子说“不”的权益,那么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积极关注孩子好的表现。
总之,青春期是变化的,也是充满机会和危险的。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里来了不速之客,它会最终离开。当孩子抛来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要针锋相对,可以像接篮球一样,退一步接住。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逆反,就会发现,青春期的问题真的会容易了很多。
文/公众微信【妈妈加油】
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常说哪5句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如果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技巧,很可能无意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聪明的父母常说下面5句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这件事还可以怎么做”培养价值感。 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课,遇到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做。此时,父母在指导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问问他:“除了教你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怎么做呢?”这句话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慢慢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多了,自我价值感就慢慢养成了,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给予心理支持。 从幼儿园到学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师无端指责、被其他孩子欺负等负面事件。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愿意听完孩子的话,就指责孩子“肯定是没听老师的话才被骂”,或者怂恿“你不会打回去吗”。聪明的家长会适度地包容孩子,告诉他“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让孩子知道凡事能跟父母商量,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能避免孩子走错路、弯路。 3.“好”给予无条件的接纳。 当孩子向爸妈提要求时,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拒绝,或者提条件。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妈妈却说:“不行,你作业写完了吗,就想着出去玩?”这样下去,孩子要么今后不愿意再提要求,跟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要么变得叛逆,难以管教。不妨在回答前加个“好”字,比如,“好,你先把作业写完,就可以出去玩”。这样的回答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好。 4.“对不起”教会责任感。 不少父母明明犯了错,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认错。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师。不敢承认错误,会导致孩子喜欢推卸责任,长大了也没有责任感。所以,父母犯错了,要及时向孩子说声“对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错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来说很重要。 5.“我爱你”增加安全感。 中国父母很少对孩子说“我爱你”。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国人普遍感情内敛,像“爱”这样的字眼羞于出口,亲子间也缺乏拥抱、亲吻等必要的身体接触。但感情要说出口,别人才能明了。尤其在责备孩子之后,除了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还要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批评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爱他的,有助于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