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的耐心能维持多久? 有耐心的妈妈

妈妈的耐心能维持多久?

一天我出去买东西,经过小区花园时看到一个妈妈正在陪一个小女孩在练习跳绳,小女孩看起来5、6岁的样子,样子乖巧可爱,双手捏着粉色跳绳的两端,跃跃欲试的样子,妈妈蹲在旁边,很认真很温和地教小姑娘跳绳的注意事项,小姑娘听得很认真,还跃跃欲试的样子。妈妈手里好像还拿着一个类似于巴拉巴拉小魔仙的粉色魔杖。我看到这一幕,心里感觉很温馨,这可能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妈妈,这小女孩真幸运,有这么一个温和耐心的好妈妈,忍不住羡慕起这个小女孩来。于是,多看了几眼才离去。

我买完东西回小区时,大概过去了有20分钟的时间,刚一进小区大门,便听到了来自小区花园方向的女孩的哭声,那声音撕心裂肺,声音很大还透着浓浓的不安和着急:妈妈,不要”。我循着哭声望去,居然是刚才那个小女孩在哭。她身旁是刚才那个认真耐心蹲着的那个妈妈,只是此刻,那个妈妈是站在小女孩的对面,手里还是拿着刚才那个巴拉巴拉小魔仙的粉色魔杖,只是此刻是高高的举起,嘴里似乎还吼着什么话,小女孩边哭边喊,眼睛盯着妈妈手里的魔杖,边用手去够妈妈手里的粉色小魔杖,没有够着。

期待落空

只见妈妈非常愤怒地使劲把小魔杖砸向地面,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随着怕”地一声响,小女孩停止了哭声, 小女孩着急地弯腰用双手拾起被妈妈摔到地上的小魔杖,然后仔细查看被摔坏的地方,检查之后,马上抬头看妈妈,发现妈妈已经不见了,小女孩很慌张地环顾四周,边张望边大声喊妈妈”妈妈”

妈妈”,这一声声带着害怕着急的叫喊,没有喊回妈妈,小女孩继续喊着并慌忙捡起躺在地上的粉色跳绳,往妈妈离开的方向跑去,大概那个方向是小女孩家的方向。很快小女孩的身影消失了,哭喊声也越来越远。

有耐心的妈妈

巴拉巴拉

短短20分钟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温和耐心的妈妈变成了愤怒咆哮的妈妈,我联想着种种可能导致妈妈发生变化的原因。

同时也想起,以前自己对儿子的种种,由耐心到咆哮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前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后来经过学习,知道了自己的这部分心路历程。

小魔仙

一开始的确是很耐心温和有爱的,但是这些耐心温和有爱的背后是伴随着自己的需求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心目中有一个好妈妈的形象:耐心、温和、智慧、有爱。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期待,期待自己做个这样的好妈妈,期待自己是一个耐心、温和、有爱和智慧的好妈妈。

对孩子也是有期待的,期待孩子成为我心目中的孩子的样子:乖巧、懂事、自觉、勇敢、能干……

当孩子吃饭的时候,期待孩子不挑食,多吃点,肉和蔬菜都吃,均衡营养,那样似乎显得我这个妈妈很会养孩子。

当孩子睡觉的时候,我期待孩子在我认为的最佳睡眠时间内上床睡着。

当孩子上学的时候,我期待他好好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家认真书写作业。

……

似乎有太多的期待。

期待落空

正如小区里那个妈妈对孩子的期待会落空外,我也会对孩子的期待落空,更会对自己的期待落空,因为我发现,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我理想中妈妈的样子。

期待落空的感觉简直糟糕透了。期待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挫败感就有多强。

随着期待落空而来各种让人不舒服的情绪体验,很多时候本能地想要回避掉,因为那些体验的确很让人不舒服,的确让人很想逃。这个时候,愤怒会袭来,愤怒就像一个保护罩一样,把自己那颗挫败、失落、受伤的心包裹起来,隔离起来。隔离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自己真实的感受了,好像就感受不到痛了,自然也感受不到身边的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了。

巴拉巴拉

期待落空也意味着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我们有多愤怒意味着我们就有多受伤,也意味着我们就有多匮乏。

小魔仙

此刻,耐心自然是消失殆尽的,就像一个饥渴难耐的人一样,最想解决的是解渴和充饥,根本无暇顾及身边那个同样饥渴难耐需要喂养的小孩了。因为妈妈碗里都没有水和食物了,哪里还有水和食物供给孩子呢?

巴拉巴拉

所以对于内在匮乏的妈妈来说,耐心自然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那么有人会说了,既然期待经常会落空,那么,不要期待,减少期待,不就可以了吗?于是有很多鸡汤会说,放下期待,放下执念之类的。可是实际操作中很多妈妈发现,这个很难实现,明明就是有期待,有需求,却要硬逼着自己放下期待,假装自己没有需求。当真正照这样去逼自己时,妈妈们憋得很难受,有的可能会憋成内伤。

小魔仙

这操作就像是在说,逼着饥渴难耐的人不要喝水、不要吃饭一样的很难实现。

有期待没有错,有需求也没有错,错在去向无法满足你期待,无法满足你需求的人要满足。这注定是会失败的。因为对方给不出来你想要的,或者给不了你需要的量,自然是无法满足你的期待和需求的。

好妈妈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持耐心呢?

那就需要满足自己内在的匮乏和需求。通过自我觉察,找到自己内在的匮乏点,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想办法自己满足一点,再去向能给你提供滋养的人那里去要一点。

满足不了时,接受现实,及时看到自己的状态。知道自己怎么了,看见自己即疗愈自己,看见自己即是爱自己。

当你能看到自己,了解自己真实状态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看到身边的孩子了,你也就很容易了解孩子了。

你的耐心自然就能维持很久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