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逛超市的时候,遇到一对母女在逛超市。只见这对母女在路过卖娃娃的柜台的时候,小孩突然就问妈妈,能不能买下这一个娃娃。妈妈拒绝之后,那个女孩子就直接坐在了地板上,想用这种方式让妈妈妥协。但是妈妈并不买账,相反的,对自己的女儿打了几下,同时大声的凶小孩,小孩估计也吓坏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一个劲的对妈妈说:"妈妈求求你不要打我了,我不买那个娃娃了。"

附近有不少人被这一个阵势到,都想劝一下这个妈妈,不要继续打这个小姑娘了。妈妈不仅听不进去,还说周围这些人多管闲事。直到商场经理过来劝说,这个妈妈才把自己的女儿拖回家去。周围的人也是频频摇头,对家长也是指指点点。确实,小孩会造成今天的这个样子,和小孩妈妈的一些行为和教育都是有关系的。

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孩子想要某一个东西,但是家长往往是不允许让小孩看见什么都买什么的。这样也会让小孩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但是有的时候以哭闹的方式相威胁的时候,就让家长们很恼火了。所以有的时候就出现了情绪过激的情况。事实上,对于小孩不合理的诉求,家长是不能都满足的。但是小孩在无理取闹的时候,家长也不能对小孩大声斥责、打小孩的这种行为。会造成小孩的心理阴影面积,也有可能会造成小孩的逆反心理,对以后的成长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家长的过激反应对孩子的影响小孩犯错是很正常的,我们小时候也总是犯错。我们小时候犯错面对家长的鸡毛掸子的时候,我们也总是会瑟瑟发抖。在被家长打了之后,我们也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走出心理的阴影。

久而久之之后,我们也会越来越肆无忌惮,这样的现象同样也会在小孩的身上出现。所以教育小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
1、 挫折教育不是打骂很多人会把犯错和挫折两个概念混淆。并且认为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就是给孩子挫折。事实上,犯错和挫折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爸爸妈妈的初心是没有错的,但是行为是不合适的。当人走上社会,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对于心理抗压的能力已经很强的。所以有的时候说给小孩挫折教育,其实就是对传统的棍棒教育的一种好听的叫法。事实上不仅仅不会给小孩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更有可能让小孩蒙上心理阴影,让这个事情发展和影响在离父母预定目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的教育方法,说是在教育自己的小孩,但是和折磨自己的小孩有什么区别。就像上文中的小女孩一样,小姑娘虽然嘴上是知道错了,但是可能只是屈服于来自父母的威严。所以虽然说是对自己的小孩进行教育,但是可笑的是,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教育效果在哪里?只能是小孩子的一种折磨罢了。
2、 留下阴影小孩在犯错之后,父母对小孩进行打骂教育之后,小孩真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只能让小孩知道这个玩具不能拿,那下次是不是可以拿另外一个玩具?同时,会让小孩子对于一件事情产生恐惧。比方说小孩子看书的时候,不认真被爸爸妈妈打了一顿,小孩子产生恐惧的只会是对读书的这件事情,并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不认真看书才被教育一顿。

小孩犯错之后,是需要让小孩承担相应的犯错代价。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孩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才能帮助小孩建立一个正确的对错观念。小孩因为从小就相信父母,亲近父母,所以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给父母表达。长期一个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小孩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并且会让小孩和父母的关系距离逐渐的疏远。严重的情况会让小孩产生抑郁和自闭的倾向。
3、 孩子的反抗心理有的时候,面对小孩的重复犯错,并不是小孩不知道去改正,故意犯错。只是小孩单纯的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有些家长认为面对屡教不改的小孩,就需要给小孩一点教训,让小孩知道代价,才能不继续犯错。但是小孩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前,只会觉得父母再让他们屈服。这很有可能会激发起小孩的逆反心理。通过各种各样抗议的手段,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宣泄自己的不满。

同时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也是很过激的。比如说在很多人的面前,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小孩觉得自尊心很受伤。同时也有可能让小孩在自己的社交圈中被议论。这会大大的引起小孩的对家长的反感。小孩也是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家长是需要尊重小孩的。小孩即使犯错了,也要留给小孩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反省。这样才可以给小孩一个思考的空间,知道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合理。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