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允儿夜晚听,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周末,浩南正缠着妈妈陪他一起玩。这时候门铃响了,浩南蹦蹦跳跳地跑去开门,一看原来是小姨。小姨来了,浩南和妈妈都高兴得不得了。大家玩了一会儿,妈妈要起身做饭,就对小姨说:你陪浩南玩一会儿,我去厨房给你们准备点好吃的。”妈妈说着走向了厨房,浩南也跟着到厨房。做菜的时候妈妈发现酱油用完了就要出去买酱油。于是叮嘱浩南:小姨是客人,你要好好照顾小姨,妈妈买了酱油就回来。”浩南听了着起急来,非要跟妈妈一起出去。外边下着雪,妈妈怕他出去冻着,但怎么说都不行。最后,妈妈只能一脸苦笑,对小姨说:从小对我依赖惯了,到现在还是个跟屁虫,我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倾向性依赖是内心失衡的外在体现
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苦恼,尤其是妈妈,买菜孩子要跟着,去串门孩子也要跟着。不让跟着去就又哭又闹,搞得家长不知如何是好。责备吧,孩子没有犯什么错误,但又不可能什么时候都陪在孩子身边。专家称这种对某个人过分依赖的现象为倾向性依赖,造成此种依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孩子接触的人有限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襁褓中就经常接触生面孔的孩子自主能力较强,父母离开他们时,很少感到害怕。然而不少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很少接触生面孔。时间久了自然产生一种惯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脑子里最先想到的就是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失衡
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爸爸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犯了错误轻则怒斥,有的气不过还要给孩子几下,而妈妈则是疼都疼不过来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这种失衡就使得孩子心里的天平自然而然地倾向妈妈这一边,凡事都依赖妈妈。

对其他人缺乏信任
未成年人对陌生人有所畏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即使是成人,有时候对陌生人也会有抵触心理。因此紧跟着自己信任的人对他们来说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有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对两组儿童的成长做过研究。第一组的儿童小时候总是习惯于依赖某人,第二组的儿童则有较好的独立性。前者的劣势在长大以后表现得十分明显,其劣势包括过分恋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等等。而另外一组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无论自身的能力,还是对待外界信息的灵敏度,都要高出第一组。值得注意的是,此种依赖性与一般依赖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那就是这样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依赖对象。因此,要让孩子不过分地依赖某一个人,还得从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多方面入手,找到形成孩子倾向性依赖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的反应往往是要么责备孩子,要么相互埋怨。但是不从全局客观地来考虑,就很难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孩子倾向性依赖的问题,更需要一个通体的考虑。父母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家长之间要协调好
这个方法就是基于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提到父母对待孩子态度失衡而提出的对策。尤其是妈妈不要表现得太强势”,这里的强势是指对孩子过分保护。当孩子觉得你是他的保护伞,有任何风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躲到你的庇护之下,那就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性。同样,爸爸对孩子也不能过分粗暴,这会加速孩子内心天平的失衡。因此,家长(包括其他的亲人,比如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多交流,争取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2.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床,让他在里面觉得舒适。这张小床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为孩子布置玩耍的环境。当孩子学会爬或走以后,他会越来越勇敢,愿意四处走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把房间安排得很安全,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尝试性的活动能锻炼他的自主性。另外,对孩子来说。房间就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孩子摆脱狭小环境的依赖也有帮助。

3.与孩子玩藏猫猫”的游戏
孩子长大一些时,家长可以和他玩藏猫猫”的游戏,并逐渐延长你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这样,通过玩,孩子可能就会逐渐适应,慢慢就可以跟大人分开了。另外,还可以趁孩子不注意时离开,这样对父母和孩子都好。比如孩子正忙着做游戏或吃饭时,他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你可以在这时离开。

4.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要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而将孩子包围起来,因为孩子总会长大,总要独自与各种人交往。因此,从小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仅能使孩子摆脱倾向性依赖,还对他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你可以请同事的孩子,或者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常来家里做客,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等等。当他有了可有信任的好伙伴,便不会总黏着家长了。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任务,采取适当的激将措施,让孩子有独立去做的意识。只要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并在一些细节上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摆脱倾向性依赖便不是多么困难的事。

要知道,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父母这座靠山无论有多强大,孩子总有靠不了的时候。只有教孩子自立,学会依靠自己,做父母的才不会担心孩子离开自己无法生活。因此,明智的父母会选择让孩子的心灵与身体一起成长。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歌德曾经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主宰自己,就是为了使孩子今后不成为自身软弱的奴隶,不成为客观逆境的奴隶,不成为他人意志的奴隶,从而为孩子奠莫定终生立足之本。在人生道路上,培养这种心理品质的过程开始得越早越好。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无坦途”,要树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信念。自强是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自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生命不息,自强不止。旦停止了自强的努力,生命就失去了支点,生命之火就变得暗淡无光。因此,要培养孩子勤奋刻苦、不懈努力、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