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图片说说,怎么好
在中医里面,牙疼分虚实两种,就是实火和虚火牙疼。实火时一般疼痛比较剧烈,不敢吃东西,牙龈红红肿比较明显;虚火疼痛一般不明显,老是隐隐作痛,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牙龈红肿不太明显。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中药调理,比如狈齿宁茶就很好,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
1.咬片橙子。切一块或 一片橙子,贴在或 咬在牙痛处,可以缓解 疼痛。需要提醒的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橙子 或橙子太凉都会使牙齿遇冷 变得更敏感,因此要放至 室温时再敷。
2.取胡椒2-3粒,捣烂,放痛牙处,咬紧。用白酒泡 花椒,泡软后,用花椒沾上 白矾面,咬在牙上 即可止痛。
3.牙痛时切一片 生姜咬在痛处,必要时 可重复使用,睡时含 在口中也无妨。
4.少吃生果蔬,多吃土豆泥。牙疼时 最好避免吃含糖多 或辛辣的食物,还应避免吃需要 用力咀嚼的食物,比如生吃纤维多 的水果、蔬菜等。为了缓解 牙疼症状,最好坚持吃流质食物 或柔软的食物,且食物温度 不宜过热或过冷。比如吃 土豆泥、煮烂的面条、软米 饭等。
5.常换牙膏。长时间使用 同一种牙膏,易导致口腔细菌 对该牙膏产生“适应性”,因此,容易牙疼的人 应该每隔几个月 更换不同品牌的牙膏。
6.热敷或冷敷腮部。用热(冷)毛巾热 (冷)敷牙疼部位,有助于 缓解牙疼。喝点热汤、热茶等 也具有类似热敷 或冷敷的镇痛作用。如果牙疼时 对过热或过冷 非常敏感,那么可以 喝些微温的茶、可可饮料或柠檬水。
7.温盐水漱口。用温盐水 漱口,或含在 口中,保持一段时间,可促进 唾液分泌,缓解严重 牙疼的效果立竿见影。
8.牙疼也要坚持刷牙。口腔卫生 差是龋齿、牙疼的主要 原因之一。有的人牙疼 时就不敢刷牙,这样反而 会加重病情。刷牙时要 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时间也不 宜过长,2分钟即可。
保护牙齿,要从小做起,牙齿的清洁尤其重要,一定要有正确的刷牙方式。牙疼的时候也要坚持刷牙哦。
牙痛穴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图解牙痛穴位的位置】
牙痛穴位位置图 牙痛穴位按摩
位于耳垂前正中处(耳前下颌骨外缘凹陷处)。
【按摩牙痛穴位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牙痛的特效穴。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主治:由龋齿,牙外伤,牙齿过敏,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等引起各种牙痛。还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中风性失语流诞。
【牙痛穴的功效】
治牙痛的主穴: 牙痛穴。
备穴:合谷穴、下关穴。
不分上、下、左、右牙痛,都针牙痛穴,用震颤手法。效果不佳时,加用备穴。
牙痛穴位位置图 牙痛穴位按摩
【牙痛穴的针刺手法】
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针体刺入后,病人疼痛没有缓解,可上下提插3次。
【牙痛小验方集萃】
1、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酒精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2、针刺同侧劳宫穴,中度刺激,进针1~2次,上下捻不留针。
3、乌梅12个,分别含于口中,或兼含糖球也可。
4、露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5、生猪油、新棉花各少许,用棉花裹猪油烤热,咬在患牙痛处片刻,1次1换,反复数次。
6、六神丸1~2粒,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10分钟,每天1次,一般不超过3次。
7、杏仁15克去皮尖加盐少许,煎汤含漱,日3~4次注意不要咽下去。
8、用冰块按摩合谷穴5分钟。
9、针刺患侧太冲穴,捻转进针,得气后,属风火牙痛用泻法,虚火牙痛先泻后补。牙痛缓解后再针下关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
10、鸡蛋一枚,将蛋清倒入碗内,加白酒100毫升,搅成糊状,睡前服之。
11、五倍子、川椒各60克,雄黄6克,共研细末,用纱布包成黄豆粒大小,酒泡装瓶备用。痛时取1粒置痛牙上咬之10分钟即可。
12、针刺耳穴主穴三焦,辅以神门,均取患侧,用5分毫针,快速刺入反应点,年老体弱者轻捻转,年轻体壮者强刺激,使针感达患处牙龈,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4次1疗程。
牙龈肿痛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最好有图示,谢啦
这方法可缓解50%的疼痛。取一块冰搓摩拇指与食指骨头相连的“v”字地带,轻轻地将冰块压在此部位5-7分钟。一位加拿大研究员发现,60-90%使用这方法的人,牙痛因此而减轻。他的研究显示,这种磨擦法能干扰牙痛神经冲动的传导
什么是合谷穴,我牙疼的要命
合谷穴在第1、2掌骨之间。以左手为例,拇指、食指张开,以右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指蹼缘上,右手拇指指端所在即为合谷穴。
牙疼艾灸什么部位图解,艾灸对牙疼有用吗
可以的,我看过一份报纸说艾灸耳朵就把牙疼给调理好了,左牙疼就灸右耳,右牙疼就灸左耳,这个灸法很多艾制品是不能做到,只有艾艾贴可以做到,点击我头像更快解决问题
迎香穴在什么位置
迎香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详见此鼻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细节见于本站“穴道指压法”栏目中的相关网页“指压疗法快速止牙痛”。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迎香穴 Yíng xiāng(LI20) 〖取穴方法〗 人体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疾病〗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合谷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丘墟主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迎香穴 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冲阳穴。 〖穴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印上穴是指那个具体穴?
治疗急性腰椎痛 一针止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没听说过印上穴。在不过印堂上1寸向下刺,对腰椎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耳朵面颊穴位主治什么病
人体面部穴位取穴及主治疾病 太阳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此穴道按摩疗法举例:穴道指压法治疗初期白内障。 下关穴取穴方法:取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详见此面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牙痛、三叉神经痛、张嘴困难、口眼歪斜、颞颌关节炎等。 客主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详见此脸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经常按摩此穴对于矫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效果显著。 耳门穴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
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听宫穴取穴方法: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翳风穴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耳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对去除慵懒感、产生活力非常有效。 颊车穴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
车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详见此人体头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大迎穴取穴方法: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详见此人体头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 人迎穴取穴方法: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详见此颈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指压该穴,有利于增进面部血液循环和使脸部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去除双下巴。
1.提拉耳尖
用双手拇、食指捏住耳朵上部,先揉捏此处,直至该处感到发热为止,然后再往上提揪15?20次。
此处主要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踩、膝、胯关节的反射区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2、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
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和揉捏,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
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椎、肩、肘等部位的反射区。
3、下拉耳垂法
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
耳垂处的穴位主要对应头、额、眼、舌、牙、面颊等处。
4.按压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同样来回摩擦按压至感觉发热、发烫为止。
此处主要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部位的反射区。
5.推上下耳根
中指放耳前,食指放耳后,沿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要用劲推40?50次左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会有明显的发热感觉,
这对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们不妨试试看。
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血液循环就会明显改善,同时也促进了面部代谢物的排出。坚持做2个月,你的面部就会富有光泽、弹性十足。
做完这套操后,再用十指梳头100次,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
这套简单的耳部按摩操,可以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做一次。除了上述好处,它还能起到强壮内脏的效果,特别是坚持下去可以以补肾、固肾及治疗气虚,对肾虚、尿频、夜尿多、前
列腺炎及阳痿的人有明显的效果。对遗尿、哮喘及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天睡觉前给他按摩双耳5分钟,坚持下去,就可以根治这些疾病和增强孩子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