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对孩子进行公开惩罚的的坏处事实上,罚站确实是一个合理且合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它能够迅速且温和的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区别在于是否能在大众面前进行并且需要告诉他们因为什么被罚站。如果公开罚站,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挫,受到了"羞辱"。
然而这种自尊心能够让孩子对于自己有自信。对于生活也会更有热情。许多家长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当众去批评自己的孩子,他们觉得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印象深刻。但事实上他们更会记得的是当时的"丢脸"。
如果家长经常当众的去训斥自己的孩子,让自己处于一个众人观看的情况。会让自己的孩子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以后成长成为一个小心翼翼的人,在处理事情上,总是会看别人眼色,也会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危险的循环。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众训斥也很容易造成叛逆心理。在众人面前,小孩子为了维护自己,则会反抗父母。而,这样的沟通往往都是无效的。因为,双方都处于愤怒的情况下,所沟通的往往都不是错误的源泉,只是在泄愤而已。最后造成的结果就很大几率是感情上的裂痕。
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在理解之后,温柔理性的去沟通。如果需要教育也应该是隔离式的教育。

在受到父母尊重的同时,孩子才会学会去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也会拥有尊重自我以及尊重他人的能力。这样也会拥有坚强的内心以及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一个孩子想当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对于现状的不满或是自己的心情不愉快,也不要因为一些无聊的理由去惩罚孩子。这样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无辜,从而对自己产生质疑。如果要批评孩子,对孩子罚站,需要隔离,需要让他知道理由,也需要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样的错误而受到这样的惩罚。
所有人都希望在外人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希望是在表现优秀的时候被大家发现,而不是在受惩罚的时候。
02羞耻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有些家长会在看到较大的孩子尿床以及看到孩子的日记本的时候,选择错误的做法。在面对较大的孩子尿床时,总会告诉孩子,长这么大了不应该尿床,尿床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但是,这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能够控制的事情,这很正常。
但是很多家长却为谴责孩子。从而让孩子记住这是一件不对的事情。但是这种言语却会刺激到他们。孩子只会理解为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不能做的事情。
有些家长也会在发现孩子日记本的时候,在看与不看之间,选择了偷偷观看孩子的日记本。从而想要知道他的生活。但是,这样做,会让孩子让你产生戒心。也会让孩子对于自己刚萌生的感情,其中包括友情之类的健康发展感到羞耻。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
更加不要对孩子的体型,发表过多的言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体型偏胖的时候,可能本身在学校就会听到一些不好的言语。在家长这边,更不应该听到侮辱性的语言。如果言语过烈,甚至会使孩子终身介意自己的体型,然后也会在进食方面严格的控制自己。从而导致身体问题。更加不要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自卑,多疑的人。

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遇到一个怎样的老师也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如果一个年龄较小还没能形成保护自己的性格的孩子就很容易因为老师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尝试去伤害自己。"羞耻教育"有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伤害,同时伴随的也包括身体上的伤害。我们保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错误的行为则会非常容易的孩子受到不可磨灭的伤害。
父母都很容易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去教导孩子,这种叫"自以为是"。只是为了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孩子。因此也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如何去教导孩子。、
03愧疚感才是教导孩子的正确方式长期的"羞耻教育"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之中,只要不要出于恶劣的心理或是极其恶劣的行径,只是缺乏认知或是失误,都应该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回应。
羞愧感才应该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那么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呢?
羞耻感在于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羞愧感在于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却能够在及时作出弥补。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家中将盘子打烂了,如果比起偷偷将盘子藏起来,而是主动去跟家长认错并且表达自己的想要作出弥补,便是一种愧疚感。如果孩子表现为逃避,退缩,攻击自我,攻击他人的表现则很有可能产生了羞愧感。
04 家长如何让孩子避免产生"羞耻感"针对本次事件,进行教育。家长要根据孩子本次的错误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应该针对孩子本身,一次的失误并不代表孩子本身的个体。不要轻易的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标签。
针对孩子的错误及个性,采取不同的态度。家长应该就事件本身错误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态度去教导孩子,多去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利用行为去让孩子屈服。或是用易理解的语言让孩子明白错误而不是辱骂孩子。如果,由于心急,说错了话或是过激的语言,也应该弥补孩子,或是跟孩子道歉。家长能够承认错误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05 如何教导孩子分辨对错除了家长需要发现错误,孩子也需要懂得分辨对错。
教导孩子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也要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要一概而论。不要以别人的眼光来做自己的选择,从而养成依赖性及讨好型人格。孩子在还没拥有健全的价值观时,父母的所作所为则是他的教科书,假设家长总是把孩子的错误放大或是将错误归罪在别的孩子身上,则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行为,或是自负于自己的行为。
怀疑自己的行为表现在,觉得应该是自己的错误而家长进行了推卸,让对方孩子受到惩罚,就会产生负罪感。则会在家长看不到的时候,尝试补偿他的朋友。因此也就会养成依赖性的性格。其二是自负于自己的行为,表现在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这种孩子容易一错再错,也会容易去欺负别的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像是探索世界,也容易会犯错误是正常的行为。但是家长允以纠正还是可以得到改善。
也不要让孩子觉得家中有一个阶级制的存在。许多的家长总是在塑造一个永远正确的形象,一方面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听自己的话。但,却在犯错误的时候经常加以掩饰。这样子,却容易让孩子学会撒谎,学会掩饰。成人也一样,应该及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去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认识和面对自己的错误。

我是奶瓶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