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侄女琪琪今年9岁,上小学4年级,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按道理说,培养出这样一个孩子,父母应该高兴才对,可琪琪妈不这么认为。
原来,琪琪千好万好,但有个爱玩手机的毛病,每当看到手机,就会两眼放光,用嫂子的话说,比见了亲妈还亲”。

玩手机后,游乐园可以不去,电影可以不看,暑假也可以不参加夏令营,着实给家里省了不少钱。
偶尔和琪琪一块刷抖音,发现她对里面的视频了如指掌。在她的介绍下,我知道了会飞的蜜袋鼯,两腮可以储存食物的仓鼠,还有战斗力爆表的鸵鸟。琪琪沉浸在这个小小世界里乐此不疲。
对于手机,琪琪的烦恼不比妈妈少:我作业也写了,课外班也上了,为什么就不能玩?
从1973年美国人马丁•库帕发明第一部手机以来,手机逐渐脱离了它本来的面貌,除了能打电话发短信外,还支持丰富多彩的应用。不管你是不是承认,手机已经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成年人离开手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成年人如此,更何况孩子?
今年8月份,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

所以说,孩子玩手机不是个别现象,父母对孩子的担忧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真的有必要让孩子戒掉”手机吗?我看未必。
1手机不是洪水猛兽30年前,人们认为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20年前,人们认为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10年前,人们认为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而现在,人们认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会毁掉下一代。
有人总结地更直白,手机正在杀死”孩子。

深圳宝安区一男孩上课玩手机,被家长知道后没收,他一时想不开从10层楼跳下;

杭州萧山一14岁女孩放假在家打手游,爸爸看不过就说了两句,女孩离家出走40个小时,最后在武汉找到;
《钱江晚报》报道过江苏盐城一高三男生因为玩手机和家长起了争执,男生一怒之下在凌晨四点钟跳楼。

由手机引发的热点事件,件件触目惊心。手机似乎成了孩子不好好学习、制造家庭矛盾的罪魁祸首,被学校、家长、媒体集体围攻。
可是,这个锅不应该让手机来背。
网易总裁丁磊在一个采访里说,很多家长是因为懒,才会让孩子玩手机来解放自己。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下班晚不说,回到家可能还需要加班,平日里很少挤出亲子时间。到了周六日,终于可以带着去游乐场,大人也是在旁边打电话上网,让孩子自娱自乐。
小孩子身心发育还不健全,正需要父母多多关注。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重视,就会用别的东西打发自己。
手机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可以最大限度驱散孩子的孤独感,这个时候禁止孩子玩手机,剥夺的是孩子的什么?
网上有一段年轻爸爸在家带娃的视频。儿子喜欢看托马斯,就在电视上循环播放。爸爸忍无可忍,主动提出让孩子玩手机游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让育儿专家大呼受不了。
随意抛出一部手机换来天下太平”,简直就是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了让闹腾不听话的孩子安静下来,就用手机贿赂”,这种办法比买个新玩具、换身新衣服还奏效,而且屡试不爽。

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手机会占据重要位置,甚至连亲生父母也难以撼动。
明智的父母会趁早行动,让孩子把手机摆在正确位置。
前不久,一位来自郑州的父亲成了网红。他在抖音平台上直播给女儿做玩具的过程,收获了200万粉丝。
和很多父母一样,他也曾为孩子玩手机发愁。他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做手工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竹蜻蜓,到俄罗斯方块,再到原创玩具,在他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手机对孩子影响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父母。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培养孩子方面也是这个道理。好的陪伴能塑造孩子,懒惰的爸妈就只得深陷于孩子和手机的恩怨情仇里难以自拔。
2手机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望远镜手机、iPad、电脑,现在的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它们是当代儿童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BBC纪录片《北鼻异想世界》专门针对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做了试验。

基于700多个样本数据,节目组发现电子触摸屏能促进孩子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养成,并且证明孩子有能力把电子屏幕里习得的技能转化到真实世界中。
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不只是我们成年人的专利,它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就像望远镜一样,帮助孩子打开眼界,看到更多身边没有的东西。
口红一哥”李佳琦,是直播圈里有名的工作狂。一年365天,他有389场直播。在他庞大的粉丝群中,最小的只有10岁,这位小粉丝的愿望是长大后能像李佳琦一样努力,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是个不爱学习的问题少年”,妈妈没少担心。偶然间他跳舞的视频在手机直播平台获得一大票粉丝,艺术特长才被家长老师重视。在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坚持下,他走上了艺考道路,并顺利拿到南艺的录取通知书。

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机应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孩子远离手机,无异于闭关锁国”,很快就会被同龄人淘汰。作为父母,不但不能在孩子和手机间设一道枷锁,还应该鼓励他们好好玩”。
3三点建议,让孩子玩好”手机手机之于孩子,就好比流行歌曲之于80后,互联网之于90后,伴随启蒙、长大、成熟每个过程。面对孩子一生当中如影随形的电子产品,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呵斥,而是正确引导。

这里有三点建议,帮助家长和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观”。
首先,发掘内因,合理疏导。
古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父母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条件,是了解孩子的兴趣点。
手机里有孩子的格局、理想和视野。一味禁止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聪明的父母会把手机当成看清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参与孩子玩手机的过程,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因材施教,增进和孩子间的感情,把过度沉迷转化为合理使用。
其次,以身作则,亲自示范。
现代年轻人几乎在任何场合都是机不离手”,走路、做家务,甚至是陪孩子写作业。既然大人都如此沉迷,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任何缺点和不恰当的做法都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相反,好的示范也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前阵子出差,在高铁上见到一对母子。妈妈手捧一本《瓦尔登湖》津津有味地读着,儿子则坐在她身边,饶有兴趣地翻看故事书。和谐的画面让邻座的另一位妈妈羡慕不已,她的孩子正开着外放看《小猪佩奇》。
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耳濡目染,件件看在眼里。好的家教,一定是春风化雨,用行动于无声中滋润万物。
最后,约法三章,规矩先行。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如果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一个小时,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看手机可以,不过不能超过限定的时间。爸妈可以给孩子设置玩的时间,例如每天不超过一小时,违反了就要接受惩罚。
另外,对于内容上,也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进行筛选,提前下载一些益智类游戏、准备些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动画片,让孩子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也能避免恶意软件趁虚而入,让孩子蒙受错误的诱导。

智能手机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必然不是洪水猛兽唯恐躲之不及。堵则溃,疏则通。培养孩子正确的手机观”,从中获得的知识,比上任何补习班都管用。
愿所有孩子都能用好”手机,让科技的力量伴随成长。
-END-
责编丨阿加兔
作者 | 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