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打还是不打?面对无知又无畏的孩子,真的是不打不长记性吗?

文/土味育儿经 原创文章 保留版权

前不久,上海十岁男孩不写作业老师告状,被父亲扔在上海火车站跪地乞讨”的新闻被刷屏;

广州一位妈妈被孩子气得头昏脑涨,索性把头伸进冰箱里冷静冷静的新闻被网友热议;

成都一位8岁女童因为看电视与家人发生争执,赌气从21楼一跃而下,令人扼腕叹息……

打还是不打?面对无知又无畏的孩子,真的是不打不长记性吗?

当今孩子有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也有很多是玻璃心的,叛逆起来连父母都不认……育儿,真是一件头痛的事儿啊!

如何面对不完美的孩子呢?

观点一:对孩子吓唬、甚至打骂,也许当时让愤怒的父母出了一口气,但是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孩子长期缺乏安全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物极必反,教育孩子也是。看到孩子写作业实在不像个样,父母不吼不叫是不可能了:

不好好学习就去讨饭、冲厕所、扫大街、送外卖!你选哪一样?!”

出去!我们不要你了!重新再生一个!”

……

吓”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沪上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儿时的遭遇。因为惹母亲生气,她手里捧着一只碗被赶出家门。我以为只有泪水填满了这只碗才能回家。30年过去了,我甚至忘记了为什么惹母亲生气,但被赶出家门的恐惧陪伴了我一生”。

有句老话说:小孩子一记拳头一颗糖,只记拳头不记糖。什么意思呢?对小孩子来说,他能记住别人对他的伤害,而忘记对他的关爱。因为他们稚嫩的小心脏真的承受不起暴力啊!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过激行为,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习惯并没有太多帮助。更多时候,反而是家长的一种情绪宣泄。#0-6岁育儿经第四季#

观点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除了爱以外,还要有敬畏心。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节目中说: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以外,还要有敬畏心。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能保护他。”

言下之意,如果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才能让他清醒。

这不是李教授第一次强调敬畏”,她说人犯罪的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父母教育孩子,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知敬畏,有担当,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有些小错无伤大雅,说说就过去了,但是有些错误,一生犯一次就够了。这种错误就要惩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适应和遵守规则。

这里也有一句老话:筷头出忤逆,棒头出孝子。意思是,过分溺爱会养出忤逆不道的孩子,严加管教才能让孩子知敬畏、懂孝顺。

让孩子知敬畏,有些底线,一定要给孩子建立;有些错误,让孩子知道绝对不能犯。#聪明孩子养成记#

有效的惩罚方式是什么?

很多人不赞成打骂的惩罚教育,而代之以其他方式,比如有的父母用家务劳动的方式、有的用罚做作业的方式、有的用取消假日旅游的方式、有的用不给零花钱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即便孩子犯了错,也该好好讲道理,讲道理让孩子自己知道犯错了比暴力惩罚更好。

有的家长说:不打不长记性。

网上有个实例:8岁小男孩因为弄坏了学校的班级门牌,老师要求他照价赔偿,妈妈却说家里没有钱,要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出于无奈,小男孩只好走上街头捡废品卖钱。当然,出于安全考虑,小男孩妈妈远远地跟着孩子。

经过一天的努力,小男孩明白了做错事要负责,而这个学会负责的过程真的很辛苦,他保证以后再也不破坏公物了。

网友们纷纷为这位妈妈点赞。#头条育儿#

@土味育儿经的思考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每一位父母其实都是在摸索前行。我们是不完美的父母,与孩子一样,要不断进步。

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时刻在观察着孩子,反思着、不断纠正着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督促不完美的孩子前行呢?

亲爱的朋友,欢迎留言探讨,观点的碰撞中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先静下心来学习,取长补短,然后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

荣景优品 全5册教育孩子的书 好妈妈不吼不叫正面管教胜过好老师 ¥7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