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子不教、父子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耳熟能祥的道理,到了高度文明的今天,实践起来的效果仍然没有那么好。随着教育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对老师、孩子、家长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有的幼儿园除了给孩子布置作业之外,还要给家长布置亲子作业,并作为某个学校某个班级的教学成果对外展示,老师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有不少家长对老师的做法存在质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去面对或者尽可能的去改善这种事情呢?

目前,老师在微信群里给家长布置作业已经成了屡见不鲜的事情,想想幼儿园都能这样,那么小学、初中、高中更是如此,本来安排作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但是现在却逐渐演变成老师给家长安排任务,让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辅导、检查,保证作业质量,一旦孩子作业完成效果不理想,老师就会在群里对家长进行批评,这样的情形如今是愈演愈烈,布置作业也逐渐的开始变了味。

老师这样做,确实能够给自己减轻不少的教学负担,但是却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现在的教育减负,不仅仅指的是老师,而是双向的;另外,老师的职责是什么?这一块一定要更好的去明确和界定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就曾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在教学方面,老师都是属于专业权威人士,例如写作业,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作业完成的效果负责到底,对孩子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解答、指导,帮助孩子们取得进步,如果家长都能把孩子作业方面的问题能够解决那学校和老师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情,家长固然是可以辅导孩子写作业,但知识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家长曾经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要求,何况很多知识点长时间没有经过学习都已经被遗忘,所以把自己本职工作范围的事情强加给家长是行不通的,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推脱之嫌,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才是王道。

作为一名家长,也要明确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孩子自从出生的一刹那,就和父母建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要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对孩子教育,家长起到的是给予更多的爱和积极引导的作用,有个父亲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的作业,但是却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学霸,其中的五问教育法就很值得家长们学习,一是每天放学回家后问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培养孩子的价值观;二是问今天有什么好的表现,鼓励激励孩子;三是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培养孩子善于总结的能力;四是问今天有什么不懂吗?查找学习问题症结;五是问需要父母帮助的吗?树立责任感。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环境激烈,上班时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又有应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累了回家后就想躺在沙发上好好看个电视、玩个手机,放松一下心情,孩子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缺乏家庭互动的氛围,到了双休日,就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把孩子送给年迈的父母进行照看,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且又在接受老人的隔代疼,隔代爱,有的家长想到我把孩子送到学习,教育孩子完全是老师的事情,只要是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家长就不明事理、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老师,把尊师重教的理念完全抛之脑后,这样以来,怎么样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也是想倒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方式不对,但从这一点来看老师的用意和出发点是好的。

在孩子的作业问题上,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彼此要明确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做到统筹兼顾,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刻都不得耽误,对孩子的作业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善意的提醒,能不给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尽量不要给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孩子作业未完成家长要大胆的让孩子自己承担这样的后果,这样孩子自主独立完成作业品质就锻炼出来了。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家长的感受,一个微信群有那么多人,老师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家长的名声造成较大范围的负面性的影响,而且从布置作业本身的来看,对象也是学生,现在把家长都牵扯进来了,这其中合理性也值得商榷,这一点建议学校也要建立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工作机制,共同分析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实现家校联动、共促成长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