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发育性迟缓|宝宝,你要努力“爬”过来啊

洋洋已经10个多月了,还不会爬,妈妈心里有点着急,但是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没关系的,有的小孩子天生就不会爬,会站会走就可以了,洋洋妈妈听他们这样说,虽然稍微安心,但是心里一直不是很踏实,心怕影响洋洋以后的发育,于是带着洋洋去看了医生。

通过与洋洋妈妈的交流,李萍主任得知洋洋妈妈怀孕3-4个月时漏胎,进行了保胎治疗,在怀孕34周时便生下了洋洋;洋洋6-7个月时头才竖得稳,8-9个月才坐的稳,现在10个月还不会爬,嘴巴里也不会发爸爸妈妈音,更不会模仿打招呼的手势。

完善相关相关检查与评估后,李萍主任告诉洋洋妈妈,洋洋这种情况属于发育迟缓,需要接受康复训练。

听了医生的解释,洋洋妈妈还是不太明白,宝宝什么情况叫做不会爬,宝宝不会爬,要紧吗?正常宝宝什么时候学会爬行呢?宝宝到底怎样才可以爬呢?家长在家可以怎么训练宝宝爬行呢?

爬行是婴儿时期一项特殊的身体活动,是宝宝运动发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爬行,看似简单,但对于宝宝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主动锻炼看身体的机会,要尽一番努力才能完成。

在宝宝学会爬行后,接触的范围更大了,由所躺的地方扩大到整个床,以至于整个房间,使宝宝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接触的声音刺激和物体刺激,有利于发展宝宝视听觉、平衡觉及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这同时也扩大了宝宝的认知范围,为宝宝建立、扩大和深化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

爬行中,宝宝的脑。神经、肌肉和骨骼得到统一的发展,喂饱宝健康发育成长奠定基础。一般来说,正常宝宝8个月会腹爬,10个月会四爬,11个月会高爬。

发育性缓慢的儿童应定期的去医院复诊。

年龄越小,复诊时间间隔越短,学龄前的宝宝最好每3个月复诊一次。然而仍然有不少的家长由于重重原因忽视了最后一句话,没有带孩子定期扶正,有的孩子甚至再次就诊时距第一次就诊时间将近一年!等到孩子再来的时候,发现有的进步不大,有的康复训练的方向有偏差,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方案也未能调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

为什么要强调定期复诊呢?

首先,有助于明确诊断,其次就是,更好的调整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训练方案。

每个孩子的病情不同,背后的病因也有所不同,有的重点是交流障碍,有的重点是能力不足,有的是其他疾病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后天环境缺失太多,等等。

李萍主任建议,家长应该着重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应和医生一起努力,尽最大的程度去帮助孩子。

首文中提到的洋洋案例,李萍主任给出建议:

宝宝要早爬行多爬行,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启迪与开拓宝宝的智力潜能。对宝宝来说,爬行是一种全方位的感觉统合训练,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

因此,年轻的宝爸宝妈们,让宝宝早点爬起来呢,收获爬出来的好处。同时也不要忘记定期复诊啦。

更多优质内容

今天的文章就先分享到这里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帮忙将文章分享至朋友圈、或者文末点个再看,谢谢大家啦~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