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接到闺蜜几近崩溃的求助电话:我快疯了,生完二胎,这日子怎么过得那么难?”
原来,闺蜜3岁的女儿一直跟着夫妻俩睡,闺蜜月子期间,好说歹说把大宝安顿在了奶奶房间。
可谁料,月嫂前脚一走,大宝立返战场,强烈抗议:她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
思想工作天天做,天天晚上费尽口舌把大宝送进奶奶房门,可半夜大宝一个惊觉醒来,发现身边不是妈妈,于是又哭又闹,拍着房门找妈妈……
大宝一闹,二宝就哭,本来就缺觉的闺蜜,不得不左手搂大宝,右手顾二宝,身子僵在中间不敢动弹,眼睛还没闭,天又亮了……
唉,自从有了二胎,这日子,怎么过得那么难?闺蜜的苦恼,其实是很多二胎家庭的苦恼。当二宝来临,原本三口之家亲密无间的睡觉位置悄然发生了变化。出生的二宝,占的不仅仅是床位,更占据了大宝在父母心里的位置。既不想委屈大宝,又希望全家睡个安稳觉。于是,大宝的睡觉位置,成为二胎家庭的焦点问题。而事实上,大宝睡觉的位置,也决定了大宝的幸福指数。
Model1:大宝跟奶奶睡
大宝幸福指数:★★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我了吗?
二宝出生后,妈妈从此开启不分昼夜的奶娃模式。为了不影响大宝的睡眠,又介于一张床挤一家四口的局促囧况,选择把大宝分出去,让大宝跟老人睡,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
不就是个睡觉位置嘛!”父母以为孩子睡哪不是睡,不过换个空间位置而已。可对孩子而言,他睡觉的位置,是父母爱他的地方,代表了他在父母心中爱的位置。
二宝的出生已经分去了父母在大宝身上的一半爱。平时跟父母睡惯了的大宝,又因为小宝原因被支使出去,大宝的心理难免产生强大落差: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只要小宝,不要我?
如果妈妈不顾孩子心理落差,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大宝的性情。还会导致大宝对小宝产生敌对情绪。
Model2:大宝跟爸爸睡
大宝幸福指数:★★★
大宝争宠:小宝有的,我也要有!妈妈要哺乳,小宝自然得跟着妈妈睡。让大宝跟爸爸睡,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
爸爸和妈妈,一人照顾一个娃,各司其职。爸爸是大宝除了妈妈以外最亲密的人,让大宝跟着爸爸睡,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宝的分离焦虑。
且父亲身上来自男性的气场,会给大宝的内心注入安全感的力量。
但妈妈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准备一:爸爸作为男性,天性比较粗心,孩子小,踢被子、翻身是常有的事,爸爸如果没有及时照管好孩子,孩子受寒着凉,甚至掉下床磕着碰着,都是常有的事。
准备二:大宝少了与妈妈晚上亲密相处的时间,这种缺失感会让他在白天更渴望得到妈妈的爱,甚至表现出行为倒退”现象:明明会自己吃饭了,却也要求妈妈喂饭;看到妈妈照顾二宝忙得不可开交,大宝也要求抱抱;甚至,大宝早已不用尿不湿了,却又开始尿床……小宝有的,我也要有!”
妈妈们要理解大宝的争宠心情,对大宝多一份耐心和关爱,顺利引导大宝度过二胎焦虑期。
Model3:大宝、小宝和妈妈睡
大宝幸福指数:★★★★
妈妈,你真好!
能够跟妈妈一起睡,哪怕中间挤了一个小宝,也是大宝满意的状态。
妈妈虽然要兼顾照顾小宝,但若伸手就可触到妈妈的脸庞,大宝内心也会深感知足。
妈妈和大宝、小宝一起睡,这种模式虽说能满足大宝和小宝心理以及生理的需求,也能让第二天要上班的爸爸睡个好觉,但是对于妈妈而言,却是大大的身心考验:
妈妈不仅需要无数次夜起给小宝喂奶、换尿片;还要时不时照看睡得横七竖八的大宝。身体上的疲惫感,加上心理上的无助感,会让妈妈无比沮丧,有可能会陷入产后抑郁的状态里。
并且,爸爸一旦习惯了一个人睡一个房间,难免培养一个甩手掌柜式爸爸。夫妻感情也会随着分床+分居”模式而问题不断。
Model4:大宝、小宝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大宝幸福指数:★★★★★
爸爸妈妈,我爱你!
要了二胎,也不能冷落大宝。为了维护孩子幼小、脆弱而又敏感的心,很多爸爸妈妈选择了照旧:一张大床,一家四口。
对于大宝而言,这是最幸福的模式,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有弟妹之情,也不减来自父母左拥右抱的宠爱。一家四口睡一张床的模式,其实是最好的模式。
大宝的心理得到满足,小宝有了父母静心照顾。妈妈仍然是主力军,但有爸爸帮一手,再苦再累,也觉得心甘。当然,这个睡法,对床的大小是一个挑战。大床拼小床,又或者是选择分头睡,挤归挤,怎么都是一家人满满的幸福。
一家四口挤在一张1.5米的床上,妈妈左手是儿子,右手抱女儿,而爸爸睡在脚后跟,枕头却是一把凳子。
粥悦悦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家四口就挤在这1.5米的床上。
再挤,娃爸也没被轰出去;再挤,大娃也没被分离出去。
就是这样,一家人艰难又幸福的黏糊一起,一路走来。”
分出的是距离,靠近的却是感情。
对于孩子而言,世界上最好的幸福,莫过于爸爸妈妈都在身边。
本期荐读:我爱你!” 有多爱?” 这么这么多!” ‘这么多’是多少?” 好多,好多,多得你想不到!” 《我爱你这么多》这本书解答了孩子的疑惑:父母的爱不会因为行为而改变,不会像跷跷板那样忽高忽低,爱无所不在,爱永恒不变。爱的心事要向孩子娓娓道来;爱的宣言要向孩子大声表白——我爱你这么多,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