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吃手指别不当回事,放任不管或盲目干预,只会让问题变严重

孩子吃手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一般有2种做法。

一种是严格禁止。看到孩子吃手,就强行把手拉出来,甚至在孩子的手心打几下以示惩戒。

这种做法看似有用,打得狠一点,孩子就不敢在大人面前吃手了。但实际上却会加重孩子的坏习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孩子会比以前更频繁地吃手。

还有一类家长非常包容”,让孩子自由地吃手,从来不管。

在1岁前,宝宝用嘴探索的阶段,这种做法的确是可以的。只要保证小手的清洁,孩子吃够了,也许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不再吃手。

孩子吃手指别不当回事,放任不管或盲目干预,只会让问题变严重

但爸爸妈妈也要注意,这种宽容应该是区分年龄和性质的。

只有在1岁前,宝宝以探索、满足吮吸欲望为目的时,才能让他尽情地吃手。

如果宝宝已经2、3岁了,并且把吃手变成缓解紧张、吸引大人关注的唯一手段,甚至从习惯变为严重的依赖,我们就不能再放任不管,任凭事情发展下去了。

怎么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改掉吃手的习惯呢?

小样妈从年龄和吃手的原因两个维度,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方法。

0-1岁

这个年龄段,孩子吃手是完全正常的。原因一般是满足吮吸的欲望,探索小手,以及安抚自己。

在7个月前,我们只需保证宝宝的小手,还有他接触的物品、环境都是干净的,防止病从口入就可以了。

但当孩子到了7个月左右,能够自己坐立后,我们就要多鼓励宝宝活动小手,去玩一些能够训练精细动作的游戏。

比如让宝宝触摸不同质感的东西,给他摇铃类的玩具(只要摇动就能发出声响)。给宝宝一个盒子和一些玩具,引导他玩放进去,拿出来的游戏。

吃手

在纸巾盒里放一些丝巾、手帕,或者把没用的毛巾、衣服剪成布条,给宝宝玩抽拉的游戏。

鼓励宝宝活动小手,不仅能促进精细动作和专注力的发展,也能把宝宝的注意力从吃手上转移开,减少吃手的频率。

1-3岁

很多育儿专家会把3岁作为是否要干预宝宝吃手”的分水岭。如果宝宝能在3岁前改掉这个行为,爸爸妈妈就不用太担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等到孩子3岁生日那天,才开始做点什么。吃手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变成习惯。

尤其是当吃手能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比如无聊时用来解闷,缺乏安全感,或感到紧张不安时用来安抚自己,那么拖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改变。

小样妈

与其这样,不如在3岁前就做好引导,免除后顾之忧。

如何引导呢,给大家提供3点建议。

1、孩子吃手时,不必刻意提醒,更不能打骂、惩罚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吃手,就会直接说,你怎么又吃手了呢?说了多少遍了,这样会生病,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当我们用消极的语言责怪孩子时,其实是在提醒他:你有吃手这个坏习惯,你改不掉的。

这样就会陷入越提醒、越难改的死循环。

2、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不能直接阻止,我们该怎么做呢?比较好的办法是,不动声色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坏习惯

例如,和孩子玩一个需要动手的游戏,像是搭积木、拍手游戏、玩橡皮泥等。

如果你正在做家务,没空陪孩子玩,那就让他过来帮点小忙。帮完后记得感谢他,还有夸夸他的小手。

宝贝真能干,已经能帮妈妈洗苹果了呢。”

这样的夸奖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自信,还能把动手做事和愉快、自豪的情绪联系起来,达到正面强化的效果,从而减少吃手的次数。

荣景优品 和坏习惯说再见早教启蒙培养孩子好习惯故事绘本图画书 ¥58.8 孩子:挑战

陪孩子睡觉的时候,可以先躺在床上帮孩子安静下来,然后用讲故事、哼歌的方式酝酿孩子的睡意,同时拉着他的手,让他没办法吃手。

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能慢慢摆脱对吃手的依赖,学会自己入睡。

3-5岁

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甚至超过5岁了还在吃手,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

长期吃手不仅会影响牙齿的美观和发音的标准,还可能会变成孩子被嘲笑,交不到朋友的原因。

想要尽快改变孩子吃手的习惯,我们就要先细心观察,看看孩子吃手的原因是什么。

小样妈给大家总结了5个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1、为了吸引注意而吃手

以前,我也和很多妈妈一样,不理解孩子为什么要故意捣乱。明明那样只能换来父母的责怪,为什么还要故意为之呢?

小样妈

后来,我看了《孩子:挑战》这本书,作者德雷克斯提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有4种常见动机,其中1种就是引起关注。

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能注意自己。可是有些孩子发现,当他们乖乖听话时,父母只会忙工作,或者照顾弟弟妹妹。只有自己捣乱时,父母才会注意自己。

尽管注意的方式可能是打一顿,骂几句,但对孩子来说,这比不闻不问强多了。所以,只要捣乱能换来父母的批评,孩子就会继续这种行为模式,不会改变。

假如孩子吃手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那么你会发现,他总是挑你忙的时候,故意让你看到他在吃手,等着你去批评他。

注意力

尽管每次他都保证下次不吃了,但没过多久,你又看到他把手指放进嘴里,气得火冒三丈。

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改变策略,孩子吃手时你故意当作没看见。同时,当他不吃手,或者有其他好行为时,及时地夸奖他。

平时也要多给孩子一些陪伴,让他知道即使自己不捣蛋,爸爸妈妈也会注意自己。

2、为了安抚自己而吃手

如果孩子在紧张、害怕的时候,吃手的频率明显增加,那么显然,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安抚自己。

因为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让他紧张、害怕的时刻,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他,而是帮他找到另一种安抚自己的方法。

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孩子什么时候最紧张,最害怕什么。当这种情况又出现时,我们要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这很正常,妈妈也有这样的时候。

同时摸摸他的后背,引导他做深呼吸,和你一起数数,或者唱首欢快的儿歌来放松。

坏习惯

多陪孩子做这样的放松练习,这样下次紧张时,他就可以换种方法安抚自己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假装游戏(过家家游戏)、做模拟练习,或者培养一个安抚物(动物玩偶、小手帕)的方式,帮孩子逐步克服对某件事的恐惧,增加勇气。

3、因为无聊而吃手

生活太无聊,兴趣太狭窄的孩子,大多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沉迷电视、手机,习惯用被动的方式填满自己的时间。

另一种是害怕无聊,不知道没有电视、手机的时候,自己还能做什么。这种时候,孩子就很容易养成吃手、咬指甲、玩头发这类小习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多陪他玩游戏。

另一方面,要留给孩子一些独处的时间。比如故意走开去做家务,让孩子自己玩会儿积木、橡皮泥。

坏习惯

或者给他简单的材料,像是纸、画笔、矿泉水瓶等,鼓励他想出新的玩法,学会自娱自乐。

4、因为习惯而吃手

如果孩子单纯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吃手的习惯,一直改不掉,那么我们可以寻找一个新习惯去替代它。

比如每次吃手,就让孩子去洗手。如果是看电视的时候习惯吃手,那么只要吃手,就暂停电视5分钟。

我们还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贴一张创可贴,上面画一个笑脸,以此提醒孩子不要吃手。

另外,行为记录表和贴纸也是帮助孩子改掉习惯的好方法。

注意力

我们可以找一张大一点的白纸,在上面画上表格,横轴是星期一到星期日,纵轴是孩子每天醒着的时间。

每1小时,如果孩子没有吃手,就贴一张贴纸到对应的格子里。如果吃手了,那一格空着就好,不要做✖之类的标记。

通过记录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自己也会受到很大的鼓励,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比如一天不吃手,晚上睡前可以多讲一个故事。

连续3天没吃手,孩子可以自由安排晚饭后一个小时的时间。

鼓励宝宝活动小手

在设置奖励时,要少一些物质奖励,如玩具、糖果,多一些精神奖励,如陪孩子玩,去一次博物馆,由他安排大家的坐位等。

否则孩子很快会对奖励厌倦,外部的奖励也会替代孩子的内部动机,让他不再为了改变习惯本身而努力。

儿童成长自律表家用奖励记录表好习惯表现奖罚贴纸宝宝自律养成表生活学习日程表小学生幼儿计划台 男生款/半年普通装/送1344枚贴纸 ¥29.8 孩子:挑战

我们要沉住气,先用爱和包容化解掉孩子心里的误会。

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多和他聊生活中的琐事,多理解他的感受,倾听他的心声。努力增加和孩子的联结,让他对我们改观,重新敞开心扉。

只有当亲子关系融洽了、紧密了,我们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吃手的事,他才会放下戒备,愿意听我们说。

而在帮孩子改吃手的习惯时,一定要注意少批评,少说教,要让孩子觉得我们是站在他这边,和他一起想办法,为他的进步鼓掌的好朋友,而不是揪着他的错不放的警察”。

只要我们先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他也一定会改变的。

坏习惯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改变孩子吃手习惯的5个方法。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平时对孩子的观察,找到原因,然后帮助孩子一点点地改变。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易,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更难。孩子需要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去迈出他成长路上的一大步,成为不怕困难、勇敢改变的那个自己。

我是小样妈,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转发支持我吧。欢迎加入育儿交流群,和我聊聊你的育儿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