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玻璃心不是坏事,是孩子打破“自恋”,尝试主观转客观的成长过程

文|奶球妈咪(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

和孩子的相处是一种什么体验?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惆怅?

@爱哭的孩子:我家大宝今年快8岁了,他从小就比较敏感,有点爱哭鼻子,心里也很脆弱,自我保护欲也很强。最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男孩子这样不是很好,也很烦恼,但是我也举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便是他与生俱来的气质,或许大些自然会有改变。

直到最近,我感觉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暑期来临,我和朋友都给自己的孩子报了曲棍球课特长班。两个孩子同龄,本来觉得会很好。结果,朋友家的女儿很开心,而我家的男宝每节课都哭着结束。

有时候因为身上的名牌掉了,不知所措。有时候因为奔跑过程中小朋友碰了他,他认为别人是恶意的。有时候因为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动作。只上了几次,我们就停了课,作为妈妈,看在心里,急在心头”

玻璃心不是坏事,是孩子打破自恋”,尝试主观转客观的成长过程

@那年花开:我的孩子很自卑、怯懦,或者说不自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医生也说是觉得孩子的性格也许就是这样的,没有必要强什么。

但是,最近暑期放假前的一次家长会,彻底让我慌了。

家长会后,老师询问我,孩子在家的情况,然后告诉我,要多注意孩子,看着一脸一脸疑惑的我,老师说孩子平时课间活动,其他孩子争先恐后的去挤到门口,老师就会让孩子们排队,可是我家孩子每次都会自动走到队尾,即使是他已经排在了第一,老师找孩子谈话,孩子竟然说,同学们说他成绩不好,他就是应该在队尾的,应该让给别人,这话让我很心疼,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太脆弱、太敏感、经受不住打击、对自己没又信心,简称玻璃心”。

玻璃心的本质并不是脆弱,其实还与生俱来的自我依恋”

其是敏感脆弱是孩子天生的特质,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被妈妈温暖的肚子保护的好好的,安静的长大,突然有一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能分清自己是和外在的环境是什么关系,自己睁开眼,就有人来照顾,自己闭上眼,就又什么都忘了。

很多专家的研究证实,小孩子在出生至1岁,是分不清妈妈和家人的,认为妈妈是自己的一部分,直到3岁左右,才知道妈妈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但是却还只在情感上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妈妈以及其他人和自己说话的方式、语气、甚至内容,都应该以自己为核心,否则就会受到打击,内心觉得很难受,甚至觉得自己的世界就像崩塌一般,所以孩子的玻璃心并非完全是性格上的脆弱,其根源是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完全就是100%的自恋。

既然不是脆弱,为什么孩子的心还是一碰就碎?

正如心理学家伊莱恩·N·阿伦所说:每个人都有高度敏感的时候,随着年龄的渐长,每个人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不管你承认与否,多数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展示其高度敏感的一面。”

其实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的认知和感受逐渐的从自己的主观臆断,转变成客观实际,这就像是主观和客观互相抵抗的一个过程,是孩子在积极主动地打破自己与生俱来的自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法感受会变得特别敏感,能够从别人的一个无意的动作、一句并无恶意的说笑,解读出很多意思,而且越是这样,就越是在乎别人的想法,所以孩子的会莫名的哭闹、自卑、胆小、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此反复,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就像玻璃一般,一碰就碎。

玻璃心

玻璃做的玲珑心,一旦破碎会怎样?

玻璃心,一但被碰碎,就是一点个人心理高度敏感的时候,会展现出很多极端的表现:

1.胆小、谨慎,害怕一切2.不合群、喜欢独处3.自己无法面对喧闹的的环境4..很喜欢哭、很容易伤心5.注意力不能集中6.不愿意接受新事物7.不喜欢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8.介意或无法接受对他人的评价

尤其是现在青少年,上述的情形更加明显,影响的不止是一个家庭,甚至变成了一种社会问题。

世界精神卫生研究中心所统计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青少年总数的3/1.而且数据的一直还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些就前来就诊、咨询的孩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烦躁焦虑,严重的孩子甚至还有轻生的想法。

所以,关注孩子的心理的情绪和健康是尤为重要的,仅以玻璃心来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加固孩子的玻璃心是一个过程,如果强行施压,那对孩子来讲,将会是心理上的崩塌瓦解,只会适得其反。

有时候

加固玻璃心,是打破自恋的过程,保护孩子是关键

针对孩子的懂得玻璃心,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关心,保护孩子是关键,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摆脱脆弱敏感的性格,盲目的实行以毒攻毒”。

我家孩子胆小的不行,看见生人不敢言语,去买零食,自己都不敢和售货员说自己要什么,非得等人家来问他。”我们孩子原来也不说话,我就让他去学主持表演,不说也得说,越害怕越得锻炼,你也让孩子去吧,要不将来咋办?”

教育孩子不只有阳光明媚,生活中,孩子一边父母快乐的源泉,另一边又似乎是那个麻烦的制造者,而父母就在孩子带来的各种场景中,扮演着法官的角色,或开心的赞美,或是用责备、不满的语言来责难孩子。

但即使在这些无意的言语间,父母的言行会在孩子的心里溅起波澜,甚至是掀起心海的惊涛骇浪,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在孩子心里,久久不能消散。

所以,加固孩子的玻璃心,父母与家庭的保护是关键。父母要做到:

1.保护孩子的原始天性

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每个孩子似乎背负着很多的期望与寄托,从一出生就开始了高考倒计时,但是孩子的天向本不是这样的,父母将自己理想的重量,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孩子觉得这样是为孩子好,只有比别人优秀,才能有个好将来,孩子小小的年纪就被课业、特长、竞赛,压得喘不过气。

一直在追逐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无止境的前进,让孩子逐渐的失去对自己信心,所以面对孩子的玻璃心,首先就是要还给孩子应有的纯真与快乐,让孩子能够有时间玩耍与娱乐,每天都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一切。

喜欢

2. 保护孩子的原始自信

珍妮是一个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品店看到了一个绿色的的蝴蝶结,但是珍妮觉得自己不配带上这么好看的饰品,默默的要离开,店主婆婆看到珍妮,心疼的问她:

你喜欢这个蝴蝶结吗?”是的,约瑟夫太太”那为什么不买来呢?”我觉得我不够漂亮”

善良的约瑟夫太太就将那个绿色蝴蝶结送给了珍妮,还不断的夸奖珍妮真漂亮,珍妮忍不住的就抬起了头,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所以约瑟夫太太才夸奖自己漂亮,就着急的想让同学们看看这个漂亮的蝴蝶结。

就在珍妮离开饰品店的时候,与迎面走来的一位夫人,碰到了一下,她都没感觉到,不会不觉就来到了上课的教室,珍妮走进教室,迎面走来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抬起头来真美。”老师轻轻地拍着她的肩。

那—天,珍妮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后来回到家,珍妮往镜前一照,头上的蝴蝶结呢?

其实,在珍妮离开饰品店的时候,就已经碰掉了。

孩子真正的美,来自于面对世界的那份自信,那份由心而生洋溢在外的快乐感受。

喜欢

玻璃心也可以如钻石般璀璨,这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悉心呵护和培养。理解孩子的恐惧: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不停攻克难关的竞技,而最大的对手就是孩子自己,推己及人,我们大人也有自己恐惧的事物,我们又何必强求孩子变得无所畏惧”呢?

强行对让孩子克服自己恐惧的事物,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所以强行的纠正,不如悉心的呵护。

3. 引导孩子的懵懂

孩子内心的恐惧和脆弱,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自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是心理上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所以,作为父母呵护孩子心灵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引导孩子,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如果你没有在孩子应有的年纪和时间点去引导孩子、呵护孩子,却突然发现孩子有一颗玻璃心,就在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去强行让孩子去征服自己害怕的事物,对孩子来讲,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没有谁是生来强大的,孩子有玻璃心也不是绝对的消极现象,相反,有玻璃心的孩子,代表这孩子能够看事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能够更好的去发现世界,发展自我,玻璃心只是孩子自我打破束缚的一个过程,这,需要爸爸妈妈来做坚强的后盾,给孩子多一点点的时间,多一点点理解,你会发现宝宝的玻璃心会在你的呵护下,如钻石般璀璨夺目!

对于管教孩子,各位宝妈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呢?分享你的故事,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载和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