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这两天看到一小段对话,感觉挺有意思的。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极烦地说:我再忍忍,等长大了就不用写作业了。”一旁家长很应景地来了一句:等你长大,开始辅导别人作业,更烦!”
这句话不知说中了多少家长的心声?的确,辅导孩子作业,对多数人而言是比工作考核任务还难的事。
没辅导孩子作业之前都信心满满,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出马教,还不是一教一个准。然而事实真心打脸,你怎么说孩子都不理解,结果孩子没教会,反倒把自己气得心肌梗塞。
这其中的缘故,不仅仅在于大人和孩子的思维不同,也在于孩子的逻辑基础没打好。
一位妈妈给我们的忠告:
就教孩子这件事,这位妈妈也是费劲了心思,奈何孩子就是不懂。
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学校留了加减法的作业,看起来很简单,真辅导起来才知道什么是地狱难度”、什么是鸡同鸭讲”。
孩子把作业本铺在床上,妈妈为了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加减法是怎么算的,就拿来了一堆冬枣。
第一题:8-4=?
看孩子疑惑的脸,妈妈拿出8个冬枣放在床上排成一列,让孩子数。孩子从1数到8,妈妈又让孩子从中拿掉4个冬枣,孩子也照做了。
妈妈想,这样操作,孩子总能明白第一题的答案是什么了吧。便问:这题的答案是多少?孩子还是一脸懵:这,我不知道呀!
妈妈急了:这原先有8个冬枣,你拿掉了4个,还剩下4个,那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多少?孩子还是一脸懵。
此刻,妈妈明白了,是她把辅导孩子数学想得太轻松了。
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最后把教不会的原因统统怪到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上面。
但像上面这种情况,其实家长要背锅,从小不培养孩子的数感,长大后辅导作业自然就难了,孩子很难把题目与东西的个数联系起来,家长们别轻视。
这个数感”究竟是什么?
数感”说白了就是数学思维的基石,反映在脑子里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当孩子看到面前的一堆东西的时候,可以在脑子里反映出相对应的大小、远近、数量多少……
而数感”也决定了孩子对数学的敏感度,换句话说,想让孩子学好数学,数感”不能忽视。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刚开始接触数字,每天在他耳边数着1-10的数字,久而久之他是可以复制重复下来的。
但这个行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孩子根本不懂数字是什么,这对于他来讲太抽象了。
不过,改一种形式就不一样了。
妈妈可以拿来5个苹果,孩子数了数1-5,此时的5在他的脑海里是有具体形象的,这个5代表的就是5个苹果,这就是数感”的 体现。
那么,什么时候是培养孩子数感”的最佳时期呢?
当然是越早越好!培养数感”一共分为3个感觉训练——听觉、触觉和视觉。
年龄越小的孩子空窗期的时间越多,此时他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最活跃,最能接受新鲜事物。
0-3岁时,可以先从触觉上入手,让孩子摸各种不同材质、形状、温度的东西;
在视觉上让孩子观察不同远近、大小、颜色的东西,并且针对个数进行分类。
在听觉上,当孩子看到、摸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告诉他多少、远近、大小是什么意思。
3-6岁时,要进一步培养孩子对听觉、视觉以及触觉上的感受。让孩子扩大自我探索的范围,精细化手脑动作。
比如,可以指定让孩子搭不同数量的乐高,或者根据颜色数数各多少个。
那么,有些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现在现在已经过了6岁,该怎么办?
一定要带孩子玩起来!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介绍数字,让他将数字与实物对应起来。
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重启系统,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参与简单的游戏,像五子棋、扑克牌……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数感培养好了,以后辅导孩子作业就轻松了,孩子的成绩自然也差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