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为人父母并没有操作手册和说明书。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担心焦虑迷惘着的妈妈。
因为留学这件事,实在太麻烦了,无论经济上、时间上、流程上、心态上,都是对家庭、对妈妈莫大的压力测试。
每个学期的GPA,每一次标化考试,每一步选择,每一个准备步骤。。。
何况还要乘以青春期,再加上手机和互联网这个让沟通更艰难的恶魔。
如果说高考是一次噩梦,那么美本的准备,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慢性病,弄不好就会留下后遗症。
成功经验我们就不必说了,成功中的偶然因素更多,下面就分享一下,一些错误的经验吧。
很多教育心理学家都会强调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一个在童年得到了完整的爱、温暖和信任的人,她/他才有充足的储备将来去给别人爱、温暖和信任。
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所有的童年和成人阶段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会直接和间接映射到孩子身上。
如果说孩子的正能量是一个蓄水池,那么家长是那个水龙头,同时也是底下的水漏。
不论我们自己的蓄水池情况如何,我们都有责任尽量减少孩子的损耗,让所有的负能量和恶性循环在我们这里停止。
焦虑担心的妈妈,你的负能量会减少水池里的能量,你不如沉默或者获得更多的自信再沟通。
玻璃心公主病的妈妈,你会影响孩子水位的稳定,你不如沉默或者自己强大起来。
哪怕是命运坎坷的妈妈,也不要自怨自艾,而是要给孩子传递坚持和勇气,这样才能在蓄水池里多蓄一些水。
情绪化缺乏理性的妈妈,让我说什么好呢。。。谁让你是妈妈呢,你没有资格任性。

西方人说,孩子稍稍成长懂事之后,父母的爱,就要尽量接近社会的真实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人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别人多少回报。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我曾经和一桌子的美国同事讨论,是不是应该替孩子支付大学学费的问题。
在座的全部都是资深美国员工,没有一个穷到需要贷款,但是三分之二赞成让孩子打工挣学费。
东方人的亲子关系可能并不是这样克制,这样界限分明的,更多相依相存,更多长相厮守。
但是失去了自我,过于关注孩子,绝对不是好事。有时候弦绷得越紧,琴音越是难听。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是负担和压力。要么躲开不理你,要么要挟拿住你。
而独生子女政策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学会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
你打算倾其所有送孩子去美国接受最好的教育吗,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吗?
妈妈有时候需要适当地自私一些,只不过要早早把界限画出来,期待值设好。
一个穷人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质量,难道会逊于有钱的父母吗?
物质真的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吗?
为什么有些普通家庭的亲子关系亲密健康,富裕优越家庭里却天天弓拔弩张?
其实孩子都明白,一等的爱是时间的付出,二等的爱是物质。
聪明的父母知道,多给予爱给予时间,少给予金钱和物质。
因为由奢入俭难,随着年龄逐步扩大自由和消费能力,这个逐步的尺度,就掌握在家长手里。无论手机、游戏或是零用钱都是这样。
有些人说,钱能解决的事情,最不值钱。
所以妈妈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和催熟了孩子们心灵的互联网,都让青春期的教养越来越难。
很多官二代红三代,为了避免教养失控的状况,甚至要把孩子送去美国最严格的军事中学。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靠妈妈自己能管教好吗?
能。只要是理性的,能制定清晰严格规则,并坚定执行的妈妈,肯定能管好孩子。
规则是冷的,执行者的心是温暖有爱的。
哪怕是惩罚,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帮助他/她,而不是心怀怨恨。
我写过一篇《出国路上的贪心算法》,每一步贪快贪多,并不一定能让孩子走得更快。
青春期的心灵成长是一件艰难辛苦的差事,尤其是美高,以及国际学校住宿生,不能天天和父母相伴的孩子们。
是的你只有一个/两个孩子,所以最美好的梦想能不能实现还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最糟糕情况的概率有多小。
不要低估了青春期这个洪水猛兽,不要高估了青春期孩子处理压力和应对生活的能力。
不要忽略你或许都不愿面对的小问题,因为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问题。
一门困难的课程,一个有不良影响的朋友,甚至一个游戏一个明星,都可能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没有刷到满分,没有拿到梦校offer并不是世界末日,但是有很多不能承受的风险需要避免。
我们一切的教养,都是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父母和孩子,彼此对对方的爱,都是无法替代的。
有时候我们满脑子一个执念,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养的目标,不惜牺牲亲子关系。但是不顾一切并且甚至伤害了对方之后,真的能达成目标吗?
我们要相信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做好,就算他一团糟的时候也是一样。而孩子再糟糕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味的讨好和顺从,是真正的信任、平等和尊重。是永远温和的关注和爱。

我怀孕的时候在留学,不夸张地说,当时真的想过,肚子里或许是个居里夫人。十五年后我看看这个面目全非的社会,心中感慨,只要不是苍老师,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不论是想培养一个改变世界的人,还是只想培养一个平凡幸福的人,或许我们都错了。他就是他自己。
去哪里留学怎样去留学,到了美国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或许跟我们不一样,但他们具备使他拥有一个快乐人生所需要的全部能力。
而家长只不过需要帮助他们把这份能力有效地释放出来。
我们在陪伴不够的时候,就开始找各种替代用品。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利用你的内疚来讨价还价。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当孩子想要索取的时候,要尽量和缓地帮助孩子延迟满足。奖励他们的好习惯好行为。
甚至有时候,我们一心一意要向孩子示好,要用礼物表达我们的爱,可惜有时候反而害了他们。这就是爱的代价。
学会等待,控制自己期待的孩子,会更容易幸福。
留学这件事,实在太麻烦了,无论经济上、时间上、流程上、心态上,都是对家庭、以及对妈妈莫大的压力测试。
看到有些妈妈,在孩子面前崩溃,还要孩子来安慰她。当然也有更多妈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稳如泰山。
ACT取消了?没事,我们着急也没有用,立刻报名下两轮。托福没有刷上去?没事,吃一堑长一智,学习的路长着呢,第一步慢点稳点,将来可以走得更远。
内心不强大的妈妈,处处给孩子造成伤害,消耗孩子的信心和能量。而内心强大的妈妈,就如孩子的定海神针,又象是海岸边的灯塔。
任何事情,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总有解决的方法,就看家长想不想找了。
家长对待困难的态度对待未来的信念,孩子都看在眼里。
我们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报,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父母或许是所有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最最重要的一个。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昨天不尽如人意,就放弃今天的努力,那么明天也不会变好。
我们自己心中充满能量和信心,才有可能给孩子传递能量和信念。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每分钟的努力,都会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完)
作者:出国党妈妈 江婕(美国升学顾问)
微信搜索点路轻留学”可与江婕老师深入沟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