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改落地,以及近两年《中国成语/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最近逛商场和幼教展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语文和国学相关的培训在升温。
但语言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之间,本身就具有传承性,即使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深受古诗词的熏陶。如果分解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到词汇的组合,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单词至今仍广泛使用。

古诗词意境之浪漫,韵律之优美,对于小朋友的想象力开发和情感表达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连接现实与想象的桥梁很多父母认为学习诗词是纯粹的背诵。其实诵读时,如果我们能有意识激发孩子对描写对象的兴趣,他们会有意识地将物与现实所见的镜像关联,并融入自己的观察和对比。
最简单的唐诗当属《咏鹅》。而有一次,我和乐乐去公园晨运时,恰好有只水鸟在河面悠哉游哉地梳理羽毛。孩子看到这个相似的场景,脱口就背出来。当时我还很惊讶孩子的联想思维,顺道问他,这只鸟和诗里的鹅有什么不一样。他想了一下,说鸟儿羽毛是灰色的,鹅是白色的。小鸟只会游泳,不会唱歌……
可见,对于有趣的事物,孩子自觉把诗句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独立场景存储,建立了景物与诗词库之间的映射。

很多爸爸妈妈在寒暑假都会计划亲子游。在介绍壮丽山河时,我们往往会感觉词汇的贫乏。这时,古诗词大气磅礴、言简意赅而哲理深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
我们不必因为孩子幼小,缺乏游历而放弃诗词的背诵,这些优美的语句会一直铭刻在孩子的声像里。当身临其境,他更能感受到山河之美,唤醒儿时清脆的书声,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辽阔意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面对任何夕照都可以直抒胸臆的经典。

乐乐在上幼儿园后,晚上睡觉前躺在被子里会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我笑着问他,你知道我爱你"是什么意思吗,他咧着小虎牙笑嘻嘻地说不知道。
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家庭和集体的概念,逐渐进入相处和交流的敏感期。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词的细腻情感,打开孩子理解亲情的大门,帮助他建立美好的价值取向。
咏诵亲情、思乡和感情的名篇很多,适合幼童的如《游子吟》、《回乡偶书》。因为押韵,乐乐非常喜欢嘻嘻哈哈地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他还不能领会字里行间深沉的感情,但妈妈在旁边给他修改小校服的情景,却可以伴随朗朗书声,将这份爱沉淀在他心里,成为童年珍贵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