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无论我们准备充分与否,大量的电子产品已经铺天盖地地涌向幼儿,充斥着幼儿的生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合理使用形象、生动的电子产品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助力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
然而,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显示:一些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出现了幼儿沉溺电子产品”、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过度化”等不良现象。幼儿沉迷电子产品需要引起教育者对幼儿自控力培养的关注,需要反思在幼儿电子产品使用中自控力方面的教育缺失。因此以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相关变量对其自控力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应认识到电子产品对幼儿自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电子产品的教育优势较为明显,使用电子产品更易于幼儿进行趣味性学习,其丰富多样的情节设置可以让幼儿获得各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自我意识,为幼儿自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因此,家长应该对幼儿接触和使用电子产品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要让幼儿与电子产品产生有效地互动,形成积极良好的共成长的关系,而不是让幼儿对电子产品养成极度依赖的心理。尤其是在一些好的学习品质、品德与生活或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都可以通过电子产品来达到促进与强化的作用。
其次,抓住自控力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弱的特点,在使用电子产品中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期又是自控力培养的关键期,因此家长应善于把握时机遵循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中采取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因势利导地教育、引导幼儿,促进幼儿自控力更好地发展,为其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家长应认识到提高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自控力的关键在于落实到行动上。幼儿的学习特点是行动在前,想法在后,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其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式为主,到幼儿中期,其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到了幼儿后期,其抽象逻辑思维才开始萌芽。
因此,幼儿自控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要让幼儿在体验中、在操作中去感知,从而形成自己的意志,最终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意志行为。最后,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域,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自律规范意识,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中自控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的自控力,将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调整电子产品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将形成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将它内化为自身的主动行为,最终学会如何自我控制。此外家长对幼儿自控力的培养,也应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媒体内容,而且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可以参与进去,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幼儿。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教育态度与行为
首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若家长经常在幼儿面前使用电子产品,长此以往会对幼儿自控力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教育意识,在幼儿电子产品的使用中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其次,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为了解幼儿的日常行为特征。家长作为幼儿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幼儿面前要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这样就会弱化幼儿对电子产品的关注度,减轻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从而帮助幼儿自控力的提高。
家长指导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和家长将使用电子产品作为对幼儿奖励的频率并未对幼儿自控力产生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家长的指导内容主要偏重于电子产品使用内容的选择而非指导频率的高低,家长将使用电子产品作为奖励手段会激发幼儿的兴趣,但也有可能会增加幼儿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感。
如今,大多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会容忍、溺爱孩子,以至于幼儿会产生放纵心理,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这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中自控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幼儿每件事情做与不做的理由,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并坚持执行这一要求,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同时,在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表现符合要求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以便强化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行为,培养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良好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控力的发展。再次,鼓励幼儿参与到电子产品使用规则的建立。
家长应认识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在建立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中,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给予幼儿制定使用电子产品规则的自由,并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与幼儿进行协商并倾听幼儿的想法,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不仅能够使幼儿加强对规则的理解,利于规则的实施,而且在交流互动中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中自控力的培养,使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主动限制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注重电子产品中的内容选择。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如电子产品中遵守规则、抵制不良诱惑等榜样行为,会使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根据电子产品中的内容来指导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利于提高自身自控力的发展水平。
电子产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不仅有色彩鲜艳动感的画面,而且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和发展上有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电子产品产生兴趣,那幼儿通过电子产品学到的知识也会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这种方式也是值得倡导的。
三、创设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三位一体”即社会、幼儿园、与家庭一体,共同努力,让电子产品为幼儿自控力发展赋能,而不是成为幼儿成长的绊脚石”。首先,充实和丰富电子产品中有关幼儿自控力的内容。
电子产品的设置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有关自控力的内容上精心设计,对有关自控力的图像、人物等要素应力求新颖、丰富和生动,在其教育功能上应不断深入,符合幼儿的自控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尤其在榜样角色的设置上,要精益求精,可以引进优秀的电子产品制作者,参考国外有关自控力内容的优秀软件。
因为榜样角色往往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内容,榜样角色的自控力行为方式能有效传递给幼儿,对提高幼儿自控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可以在电子产品中增加对幼儿自控力培养的游戏功能,使幼儿获得对于规则的认识,形成一种较强的规则意识。并且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幼儿自制力和坚持性的发展。
多样化的有关幼儿自控力的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充实,不仅可以为家长通过电子产品提高幼儿的自控力的发展提供教育的工具,还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电子产品的开发商应该从幼儿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开发适宜的软件,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充实电子产品蕴含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控力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要与家庭的影响保持一致。幼儿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意识,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充分了解幼儿,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和家长共同商讨使用电子产品来提高幼儿自控力的策略,尽量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使得幼儿的自控力受到同向的拉力作用。
幼儿教师应意识到,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我国学者张文新认为幼儿在5-6岁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控力,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应适时、适地地放手,让幼儿自己去使用电子产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实现幼儿自控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可知,幼儿自控力的培养对其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应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同时为切实提高幼儿的自控力,不仅需要家长努力,还需要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在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去努力,以此全方位、合理地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同时,对幼儿使用电子产品自控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外部力量来监督指导幼儿自控力的发展,更需要把这些因素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内部力量,才能使幼儿的自控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总结
幼儿应该如何使用电子产品才能对自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呢?如何让幼儿在使用电子产品上拥有更高的自控力?这都是当下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对幼儿来说,电子产品使用过度或者完全隔绝都是极端行为,只有适度使用才可以发挥电子产品的最大作用。
近年来,家长为了助力孩子赢得所谓的起跑线”,在含有线上辅导课程资源的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投资越来越多。因此,如何规避使用电子产品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上的优越性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