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0至6岁孩子父母的枕边书,幼师的参考秘笈

当孩子呱呱坠地,不停地把手往嘴里塞,你是任其发展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制止?

孩子蹒跚学步时,不时捡起路边的小石子玩耍,你会不会埋怨孩子不讲卫生而去打断他?

等到孩子两三岁,面对他的打人”行为,挂在嘴边的不要”,你又会如何对待呢?

其实,孩子这些看似古怪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就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0至6岁孩子父母的枕边书,幼师的参考秘笈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被称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原创早教经典”,在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本书共收录了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引领千万个父母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01 0-3岁孩子,最常见的两个敏感期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也曾说:

人生的头3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由此可见,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黄金期,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起点。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会出现很多敏感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口腔敏感期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

口腔敏感期,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

口腔敏感期最早期的表现就是吃手,细心的父母可能会注意到婴儿开始的时候是把一根手指放到嘴巴,渐渐地等他感受到吃手的乐趣后,会把几根手指一起放进去吧咂吧咂地吃起来。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吃手不卫生,强行把孩子的手从嘴巴里拿出来,这时孩子估计就会号啕大哭。这是因为孩子正通过口腔来认识世界,这个敏感期能持续到6岁以后,尤其是0至2岁的孩子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口和手的开发上。

有些父母也许会有疑问,口腔敏感期有这么重要吗?如果没有顺利度过,会有什么后遗症呢?

弗洛伊德认为:

孩子若不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长大后将会出现悲观、退缩、猜忌、苛求等负面的性格,在行为上表现出咬指甲、烟瘾、酗酒、贪吃等。

因此,这种原始的探索方式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必不可少。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孩子探索世界的关键期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主要发生在孩子一岁半到两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被芝麻大小的物品吸引,一颗绿豆大小的石头粒,一根细短的小线头,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通过这些东西探索和发展着他们的触觉和视觉能力。

如果父母不曾了解这个敏感期的存在,便会在不经意间去打断他们的探索经历。

记得一次带孩子出去玩,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年轻的父母和一个大约一岁多的孩子。

孩子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蹲在地上捡小石子。母亲见状生气地呵斥道:别捡这些垃圾了,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

但孩子依然好奇地想要把石子捡起来放手里玩,随后父亲打掉了他手里的石子,抱起他要走,孩子放声大哭。

这对父母无疑用成人的视角,打断了孩子细小事物敏感期的正常过渡,破坏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

儿童对细小事物的观察与热爱,是对已无暇顾及环境的成年人的一种弥补。”

02 父母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

2至3岁的孩子开始经历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这个叛逆期被称为宝宝叛逆期”。英语中有个词来形容这个阶段,叫作the terrible two”,即可怕的两岁”。

最让父母抓狂的莫过于孩子的两种表现:一是喜欢打人,二是喜欢说不”,这都是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产生了自我意识。

对于孩子这个阶段出现的暴力行为”,父母不用太过在意,因为对孩子而言,打”是他们的心理语言,他们用打表示不愿意”走开”,从而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和不喜欢的态度。

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倾听孩子,让孩子把所有的纠纷自己说清楚,然后再慢慢引导。

此外,两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把不”当作一个口头禅,不再顺从地配合父母的指令,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想要独立去完成一些生活技能。

他可能会抓勺子要自己吃饭,会想要自己穿裤子,脱裤子,如果父母要帮忙,孩子便会生气地大哭大闹,大声说:不要”。

面对孩子说不”,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尊重孩子成长的需求。哪怕一次两次不成功,他自己慢慢尝试,总能熟能生巧。

孩子在这些过程中一刻不停地形成自己,在以后的几年里会表现得更为充分,从排除他物,到说出不”,再到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了独立的自我。相反,丧失自我的孩子,容易屈服于他人,意志力薄弱,经不起诱惑。

03 接纳孩子的情绪,使其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

如果问年轻的父母,孩子的哪个阶段最让人抓狂?我想一定绕不开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阶段。

也许,有些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在经历秩序敏感期,但一定会对孩子这个阶段的执拗印象深刻,一般发生在孩子3至4岁左右。

小儿子在3岁时,家里常常是狂风暴雨状态。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开门关门,他一定要自己来开或关,要是谁不小心抢先,他必定是一阵咆哮哭闹,孩子爸爸无法理解他情绪激动的原因,觉得他在无理取闹。

孩子执拗的行为在家里、幼儿园时有发生,成为老师和父母最苦恼的一个敏感期。虽然秩序敏感期让人倍感无奈,甚至束手无策,但对于孩子的这一生命现象,我们必须给予尊重。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孩子会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在秩序恢复后会安静下来;

第二个阶段,孩子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

第三个阶段,孩子会为了维护秩序变得执拗,甚至要求一切重新来过。

秩序感是孩子的重要敏感期之一,是孩子在为自己建立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的过程。

如果被父母打破,孩子会感到痛苦不已,这也是孩子哭闹和执拗的原因所在。

在这个阶段建议父母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对于已经发生的情况,陪伴并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执拗和顽固多一份理解。

养育孩子对每个父母而言,都是一场自我成长与修行。

若能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对孩子会经历的敏感期有所认识和了解,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些重要的敏感期。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