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手足口病如何传染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唾液中含有病毒;此外,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疱疹,而疱疹破溃后流出的疱疹液也是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高发并不是指成人不会得手足口病,而事实上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般都是隐性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成人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感染了病毒没什么明显症状,有的人仅有轻微的咽喉痛。这类隐性感染者也是“毒源”,会传播病毒给孩子。




扩展资料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手足口病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手足口病如何传染的?

人是人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 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传播本病。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经过吐沫,手部接触,都有可能传染手足口病毒,幼儿是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毒的,特点是出现发烧,嘴边出现红点,手上也有红点,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要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是通过什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病人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以通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手足口病病人还可通过疱疹液排出病毒。被排出的病毒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经口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会引起病毒传播。 ·呼吸道传播存在于隐性感染者和病人口咽分泌物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等方式近距离传播给他人。 ·密切接触在家里、幼儿园等场所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的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是经过什么传播?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如下: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什么是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手足口病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康复,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传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

手足口病主要是经过什么传播?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如下: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