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这句话在我们这一代的童年很少能听到,我们的父母更喜欢批评教育。
大约是我们这一代在打击和贬低教育的环境中深受其害,现在自己当了父母,就迫切地希望将自己的匮乏弥补在我们孩子的身上。
孩子一个人跟着音乐摇摆着,后面奶奶拍着手说好棒啊,跳得真好。”
孩子在那边瞎涂鸦,一旁妈妈对着”鬼画符鼓励着画的真棒啊。”
孩子自己吃饭时,旁边外婆夸赞着好棒啊,我们自己吃的真好。”
跳舞,涂鸦,是孩子自娱自乐,就舞姿和画作来说,都谈不上好。
而吃饭是孩子自己的本分,吃的好不好,他自己肚子知道。
这些个你真棒”和吹捧有何异。我可以理解天下父母的心情。
家长们都觉得你好棒”像一剂灵丹妙药,用下去,孩子就会从小变得自信、阳光、开朗。
殊不知教育从来没有简单的捷径。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一用下去,万事大吉。
正是这一句句的你好棒”使得我们的孩子变得敏感、脆弱、自恋、经不得批评和挫折,慢慢丧失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我有一个侄子,从小就是在典型的夸赞声中长大。
我在他学龄前就发现这个孩子表现欲特别强烈,他喜欢在众人面前表演,跳舞,背诗,享受一片称赞和表扬的声音。
他还特别好为人师,喜欢当众去给其他同龄孩子说教,指责别人。却不能接受别人的指责。当你告诉他哪里出错时,他会有露出恼怒或者不屑的神情。
刚开始我建议过孩子的家长:孩子被吹捧的自尊心太高了,将来恐怕会经不住挫折。只可惜一直没有被重视。
一直到孩子读小学,家人才渐渐觉得不太对劲了。
他拖延症非常厉害,本来就属于他自己的任务总是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去完成,一定要父母在旁边夸着他,他才有动力去做。他的人际交往一直不顺,好胜心很强。对他而言只有敌人,没有朋友。一开始只是孤僻,不愿意交朋友,父母也就随他了。后来发展为生气时对别人吼叫,砸别人的东西。让父母头疼不已。不接受老师批评。一有老师批评他,他就回家抱怨,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荒废他的课程。慢慢偏科严重。父母只能在外面报名补习班,希望不要影响总成绩。到现在为止已经破坏了2个老师的手提电脑了。多次打伤同学。
学校已经多次通知其父母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父母也因为这个孩子到处道歉,赔偿。
至今我这个侄子还在接受心理咨询,收效甚微。
即便到现在,他的父母还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还一直抱怨孩子天生性格不好。自己命苦,摊上了这么一个讨债鬼。

殊不知,这个孩子的问题就是被你真棒”给毒害的。
第一。轻易的表扬让孩子没有进步的动力。当家长看到孩子寥寥几笔鬼画符表扬”画的真棒”时,那么当孩子花了一个下午精心为你画了一幅佳作时,你又该怎么表达。还是一句画的真棒”。
既然草草了事和认真努力以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要那么傻画上这么多时间去努力呢。
可是他不会明白,社会不会轻易对他说你真棒”。
当他长大时,发现原来以他浅薄的学识和疏浅的技能,即便再努力也得不到一句你真棒‘。
面对这样的落差,你的孩子只能当一个指天骂地的愤青,眼高于顶,命如纸薄。

我有一次去书店,看到一个孩子每次跑过来要跟这个爸爸说什么的时候,这个爸爸永远眼镜盯着手机,说嗯,很棒,继续。”
然后小女孩看着这个眼镜也没有抬起来的爸爸,一个人怏怏不乐接着干。这个爸爸不知道的是,他的女儿正在把那些迪士尼绘本上的公主们一个个的撕下来。然后拿回来要给爸爸欣赏。
而这个爸爸只是一句真棒,继续。”
我相信,最后破口大骂孩子,甚至动手揍孩子的一定也是这个醒过来以后的爸爸。
那些喜欢随口表扬孩子的,跟喜欢随口打击孩子的往往是同一批父母。
他们的表扬只是一种敷衍、不动脑筋、简单粗暴、懒得观察沟通而已。

让一个人听话,常用手段是萝卜加大棒。有时候你真棒”这个萝卜只是你让孩子听话的一种手段。
我们小区有个孩子,吃饭时候总是兴师动众,每次都是奶奶爷爷端着饭碗在小区楼下追着喂。每次哄孩子张开嘴前,都是一连不迭的我们家佳佳真乖,我们佳佳最棒了。”孩子饭一入口,忙补上你看,我们佳佳吃得真好。”
周围的老人们也经常配合着演出,哎呦,佳佳真么厉害啊。”
可是如今都上幼儿园了,这个佳佳小朋友在校吃饭好好地,在家吃饭还是一样不省心。
为了收获更多赞扬,这些聪明的孩子,把聪明当做了心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父母的随口表扬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只能听好话。最后失去坚韧的品质,变得玻璃心”。
我们提倡抗挫折能力,提倡逆商”。甚至提出挫折教育”。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挫折教育做法有待商榷,未必是真的能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但是泛滥的赞扬却确实地会伤害孩子的逆商和抗挫折的能力。
当孩子走出家门,开始求学,老师能代替你,不停地说着你好棒”去鼓励你孩子学习上进吗?
周边的同学有义务捧着你孩子的场,让他事事如意,感觉良好吗?
当他发现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求而不得时,他的好胜心该如何安放?他的怨愤该如何发泄?
我的侄子事例已是前车之鉴,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跟需要让他们明白真实的世界,让他明白只有父母是他的观众。
他们更需要的是在遇到失败困境的时候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与比起一句空洞的你真棒”,孩子更想听到的是:
我们对他努力过程的肯定,为他的进步而开心;
我们和他一起欣赏他的杰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在他成功的时候给他一个拥抱,在他失败的时候,给他一个肯定。
一句空洞无心的赞美,是孩子成长的毒药,他甜美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