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时代真的来了!
孩子的教育,总是牵动家长心弦的话题。尤其在北上广,更是如此。去年夏天,一位白领妈妈月薪五万过不好一个暑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今年则变成了顺义妈妈和海淀妈妈的在线Battle,比拼谁才是真正有远大眼界的聪明妈妈。
一边要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际精英路线,多项全能综合发展,爬藤校从娃娃抓起;一边是学霸妈妈学霸娃的智力比拼,英语奥数大语文、量子力学核聚变,启蒙要趁早,从母胎开始就要占领智商的高地。
在养娃的漫漫长征路上,顺义妈妈和海淀妈妈们乐此不疲地开展着各自的军备竞赛,还不忘偶尔发个公众号,讲讲故事,哭个穷,传播一下自己的教育焦虑症。

顺义妈妈和海淀妈妈的在线Battle
无论是海淀妈妈,还是顺义妈妈,或是其他父母,作为家长,我们培养孩子时要有一种远见:未来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孩子?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今天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未来你一定会生活在过去”。

当阿尔法狗战胜围棋王子、AI女主播报道两会、李彦宏的无人驾驶车开始正式路测;当腾讯推出了梦幻写手、谷歌无人驾驶已累计行驶300万公里的行程;当科大讯飞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从60.2%提升至95%,支付宝使用智能客服,成功提升自助服务率至97%……
那些曾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内容正在我们周围一步步成为现实。早在两年前,软银总裁孙正义就指出:未来30年,人类将与100亿机器人生活。普通人的IQ水平大约为100,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也只有200,而AI计算机的IQ最终将达到1万。父母用现在的教育方式所培养的孩子是绝对无法比拼过机器人的!
前不久,京东也表明:十年内将裁掉50%的员工,由AI技术和机器人替代。在AI技术浪潮改变的求职市场的今天,如何才能不被未来淘汰,于是,很多人纷纷开始关注:

5年后,我的工作会不会被别人替代?
我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哪些能力和思维可以让我快速晋升?

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家长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分析了具有哪些行业特征的从业者更易被机器人取代,得出最终结论:在未来,经由训练即可掌握,无需创意的大量重复性劳动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最高!
正如知名斯坦福教授所说,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甚至颠覆职场,所有的高分造就的技能都可能被机器直接代替完成,唯一不可替代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例如情商和思考,与人互动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海淀妈妈,还是顺义妈妈,或者其他家长们含辛茹苦培育出的学霸,尖子生,最终将比不过机器人!

家长需要需要了解在可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做不到什么”?机器无法代替的才有未来!以下工作类型将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至少在当前阶段是这样),主要为:
-创意性高的工作-
例如,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的剧作家、画家、企业家等,人工智能不擅长的就是创意和提出新概念。
-复合型、战略性强的工作-
例如,首席执行官、谈判专家、并购专家-需要了解多个领域并需要进行战略决策的工作,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复制的思维和进行决策是很困难的。
-个性化、灵敏性高的工作-
例如,口腔外科医生、飞机机械师、脊椎按摩师等。机器人缺乏灵敏,也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需适应全新、未知的各类环境的工作-
例如,地质调查、集会后的清洁工作。机器人在特定环境(如装配线)中运行良好,但不易适应新环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间里工作)。
-同理心、人性化要求高的工作-
例如心理医生、特殊教师、婚姻顾问-人工智能没有情感,没有办法和人类共情,没有人类的情商;人们也不愿信任”机器,让机器来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面对AI重塑的社会,该如何教育今天的孩子,适应未来呢?资深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给出了如下建议: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多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
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学会同情和真诚地关心他人,锻炼沟通、说服他人和团队协作能力,这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十分困难。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整合能力、战略性思维等 这些是人工智能不擅长的技能。
帮助孩子找到TA真正热爱的事 最有可能帮助其建立起长期职业,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领域有潜力,鼓励TA继续深入,并尽早开始。
父母花时间与孩子交流,不仅要帮助孩子获取最新信息,并要建立亲密关系。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佩蓉女士如此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传递生命的过程,是人育人的过程。机器人不能教育人类,因为他们没有生命,只有人类才能教育人类。
当我们仔细思考了人类所拥有的、机器人永远无法取代的特质时,我们就知道:只有当我们自己充满人性化”时,我们才能抚育好下一代。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如何建立和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无法向孩子们展示什么是人性化”。
我们的孩子将来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唯一途径就是——他们卓越的人性”。
这意味着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知道如何去爱和被爱、如何在探索和学习中找到快乐、如何与他人共情和进行情感的联结,且要比我们这一代人做得更好。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到人性的本质,以及花时间陪伴孩子,跟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把他们培养成完整的人——具有同理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结的能力,以此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如何培养孩子具备决胜未来的能力?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