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会有很多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打扮的像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似的。我的侄女儿蓓蓓今年刚上小学四年级,从有一段时间开始,她开始对自己的穿着以及外表重视起来。
不管衣服穿在身上是不是好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都想要时下流行的款式。她对自己的外表开始重视起来,有时候还会偷偷地擦点妈妈的粉底口红。
她的妈妈也因此担心孩子会因此产生虚荣心,和同龄的孩子攀比,甚至害怕虚荣心扭曲导致孩子的审美出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小孩子爱臭美也是一个正常现象。科学研究表明,其实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具备审美能力,3岁孩子就开始关注自己,点名穿某件衣服,4岁孩子开始关注环境,喜欢去优美的地方就餐,5~6岁的孩子已经懂得颜色搭配。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爱臭美”的表现并不认同,认为孩子过早的在意穿着打扮是过分虚荣的表现。并且认为这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或者是耽误学业。
事实上,孩子在童年期养成的审美标准,对孩子今后生活品质以及行为素养都大有裨益。
王姐的精致是我们公司同事们所公认的,大家一有什么需要审美品位的地方都会请教王姐。王姐对孩子的穿着打扮也很在意,经常能够看到她孩子的头发被编成好看的辫子,衣服也是很讲究搭配。
有同事开玩笑说,孩子这么小就被王姐打扮的这么漂亮,长大了还了得!王姐不以为意的笑着回应说:孩子小时候的审美提升对未来的生活品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原来王姐的妈妈对王姐的审美教育很重视,经常鼓励王姐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所以王姐的气质一直在线。

一般在2-5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会进入审美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会对穿着、打扮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时孩子的审美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这种审美能力对孩子今后生活品质的要求提供了保证,正确对待审美敏感期让孩子具备审美能力。
孩子的审美使得孩子对言行举止有所关注,在行为表达上更加的得体。健康的审美使得孩子的气质有所提升,欣赏美、追求美使得孩子对自己的素养抱有高要求。

孩子爱臭美”并非就是虚荣心,孩子有爱打扮的表现是一种很自然的、正常的行为,在孩子发展到一定的成长阶段后,这种行为表达是自然而然的。
这并非是孩子有虚荣心的表现,正确的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审美能力才能得以培养。童年时期的审美能力奠定孩子成年后审美的基础。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被家长遏制了审美能力的提升,或者是审美观念被扭曲,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很多在家长看来玩笑一般的话,却可能会成为孩子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学时,我的一位室友体型偏胖,但性格大大咧咧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一个乐观的胖女孩儿。很多朋友都会喊她胖美眉”,每次室友都是笑笑过去,表面看起来还挺和谐。
直到一次室友喝醉了,才说出心里话:她的肥胖是因为小时候一场病造成的,由于药里有激素,因而体重不断飙升,成为了别人眼里的小胖子”。
很多同学嘲笑她,一开始她也会生气反驳,后来心累了也就听之任之了,甚至也会跟着一起开玩笑,但笑得有多开心,内心就有多么自卑,很是心酸。
至今为止,她还在承受从小到大开始的伤痛,那片阴影并没有因为后来瘦身而消失,反而成了她一生都抹不掉的伤痛。一旦被人提起,还是会很敏感,为曾经的体型感到自卑。

有个新闻曾经报道,一位女性在小的时候,父母不懂得如何帮助提高孩子的审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忽视了孩子对审美观念的把握。长大以后,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看,想整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先是鼻子,然后发现下巴也需要做整形,做完下巴之后又做眼睛。
一系列下来后发现自己整形上瘾了,感觉原生长相哪里都不对,在整形的道路上一走到底,最后反倒不如以前的长相协调。
其实,她就是对外貌太过执着,甚至已经到达了一种病态,在整容尝到一定甜头之后,就开始一味追求想象中的样子,而忽略了原生的气质和基础,最后才越整越不像原本的自己。
这种病态不可能是一时引发的,她在童年时期就活在他人对自己外貌的否定”下,因此才会有后来的心态变化。
对外貌太过执着并不是件好事,想要变得更美是人之常情,在意外貌也会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美好。
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超过了所能承担后果的那条基准线,就很容易在长大后走歪了路,进而掉入审美陷阱”。

拒绝过度干预(孩子的审美观念出现偏差):有时候家长会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心理,会跟孩子讲"你看看隔壁的小希,不仅人长得乖巧,连成绩也那么好",类似这种话,让孩子心中的审美”出现偏差,既然成绩不如人,那我一定要比她好看。
然后就想到要去用妈妈的化妆品,想到电视上的化妆节目,想到要筹钱买好看的衣服等。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虚荣心过剩的心理,让他们利用"美"来攀比。
而父母应该把握好这个度,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审美,间接给孩子造成攀比心理。

拒绝过度批评(让孩子不敢触碰):家长担心孩子会变得有虚荣心是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否认孩子所有关于"臭美"的行为,孩子喜欢美也有好的一面,过度地禁止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变得不敢触碰。
他们会担心,"我好像这样做妈妈会觉得我是一个坏孩子,会不喜欢我了",然后开始拒绝发现外界的关于美的存在,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审美的能力。
虚荣和审美仅仅是隔了一道墙的两种不同东西,喜欢美只是基础,往好的方向发展是审美,往不好的发展就成了虚荣。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对审美的追求方向。

正确引导(倡导孩子内在美,拒绝追求外在物质):父母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多举一些例子,告诉孩子内在美对于人的修身养性有多么重要,包括减少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比较容易引起孩子虚荣心的事情。
比如在孩子面前少说一些"那个孩子真的长得好漂亮,我也好喜欢","这个妈妈的包包很好看,我也一定要买到"之类的话,而多说一些关于内在美的事情"这个孩子好懂事,大家都夸她"等等之类的话。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把美的能力转移到内在上,而非一直倡导外在的物质。

正确引导(建立孩子的审美能力):在日常孩子看的动漫、电视节目中,我们可以引导她需要关注什么。建立一个正确的信息获取观念。比如教孩子如何简单的搭配,用最简单的日常的衣服搭配好看的发型等等。
或是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画展、艺术展览等,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把握孩子对于美的能力,平衡虚荣心和审美能力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对于孩子来说,喜欢"美"的事物是正常的,家长不仅要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审美意识,也应该要正确引导他们,告诉他们追求美要有一个"度"。
孩子"臭美"对于提高锻炼孩子的审美能力上,固然是有好的一方面,但也是需要有一个度,如果过度的臭美”,只会让孩子变得有虚荣心,爱攀比。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过度担心,去批评孩子,导致最后孩子失去了正确审美的能力。

人人都有一颗爱美的心”,正确健康的审美可以提升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以及内在的修养。孩子也一样,拥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会对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长大以后对未来的生活品质追求也会相对同龄人来说有更高的层次。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正确引导孩子树立端正的审美价值,让孩子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同时教孩子如何提升内在的修养,相信这会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