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鲁迅孙子自曝被鲁迅框住一生,囧事笑翻全国网友,我看了却替他想哭

最近,一张酷似鲁迅先生的脸火上了热搜:

图源网络,侵删

原来,在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活动中,这位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接受了采访。

大家一眼就被这标志性的一字胡吸引住,纷纷感慨基因的神奇:

实在太像了!”

一看就是亲孙子!”

图源网络,侵删

随后,周令飞早些年的采访也被发掘出来,一句我不会写作文,他们都不信”挂在热搜上让大家乐了好几天。

作为名人之后,有光荣与骄傲,也有很多烦恼与无奈。

周令飞就自曝过不少身为鲁迅后人的囧事,并且直呼:当鲁迅的孙子,真是压力山大!”

除了相貌与爷爷神似,周令飞的生活,也总被拿来与鲁迅捆绑在一起。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总跟他抱怨:又要背你爷爷写的文章了……”

每次出门,小伙伴都热情洋溢地喊他:

鲁迅孙子!”

鲁迅孙子!”

鲁迅孙子!”

……

听上去特别像用北京话在骂人,周令飞哭笑不得。

所有人见到周令飞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是鲁迅的孙子,鲁迅会的你都要会,鲁迅什么样,你也该什么样……”

不仅是周令飞,他的父亲,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生前也总被鲁迅儿子”这个头衔所困扰:

想学交谊舞,别人说鲁迅的儿子怎么能搞这些花里胡哨?

喜欢桥牌,别人说他是鲁迅的儿子,不要沉迷游戏。

周海婴生前照,背景是父亲鲁迅

周令飞和父亲周海婴的这些经历,都像极了如今总被指责叛逆的青少年。

为了脱掉鲁迅孙子”这个带给自己烦恼大过荣光的帽子,周令飞还真叛逆”过……

逃不掉的名人后代”

其实当年周令飞出生之前,鲁迅就已经去世了,他从未见过爷爷。

上学之前,根本没人跟他提过鲁迅,他每天都开开心心。

这也是鲁迅的本意,他给儿孙们留下一句遗言:忘掉我,管自己去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

鲁迅期望的是,孩子们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也是鲁迅对周令飞影响最大的一句话。

于是中学毕业,周令飞就跑去参军了,一是想要保家卫国,二是为了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作为周令飞而不是鲁迅孙子”,开始新生活。

自己想忘掉,可是别人忘不掉。

起初,军代表认为鲁迅的后代应该是娇生惯养的,吃不了苦,周令飞就在他们面前扫地、啃窝窝头……

软磨硬泡了许久,终于参军了,没想到第一天训练结束,连长就点名:周令飞,鲁迅的孙子!”

那一瞬间周令飞意识到,自己好像还是逃不掉……

新兵训练结束分配工作,从未学过医的周令飞居然被分配到了卫生所。

为啥呢?因为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别人就觉得: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

有个排长找周令飞写篇通讯稿,周令飞的噩梦又回来了——你可是鲁迅的孙子啊,怎么能不会写作呢?”

没辙,硬着头皮写吧,开个头就写不下去了。

熬到半夜还没写出来,排长递来一支烟给他提神;周令飞说自己不会抽烟,排长特别惊讶:怎么可能,鲁迅先生可是会抽烟的……”

类似这样逃不开鲁迅”的囧事还有很多,周令飞年轻时为了摆脱鲁迅滤镜”,也辗转多个地方生活。

可不管逃到部队、跑去中国台湾还是到日本留学……无论换多少次环境,做多少努力,都逃不开别人以鲁迅为标准对他的审视。

如今60多岁的周令飞叛逆”失败,也坦然接受了鲁迅孙子”这个身份,安心弘扬起了鲁迅文化。

这些往事被他当段子讲出来,可乐之余,也不免有些唏嘘:

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外界的期待和标签,他会不会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像鲁迅期望的那样只管自己去生活”,他会不会闯出另一番天地,过得更幸福满足?

是光环,也是牢笼

当一个标签像烙印一样烙在人身上时,往往只会有两种结果:

要么,白白消耗人生大部分能量去撕掉这个标签;

要么,照猫画虎去活成被标签化的样子,还不一定活得幸福成功。

如果鲁迅先生能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参与到周令飞的成长中,一定会斩钉截铁拒绝别人给周令飞贴上鲁迅孙子”的标签,然后一再用周令飞不擅长的事情去限制、要求他。

虽然周令飞可能已对这些往事释然,但那些没人在乎他自己想要什么,万众期待他像鲁迅一样活着”的经历,一定带给过他强烈的挫败感、无力感,深刻影响到了他的人生选择。

可惜鲁迅先生没能陪伴周令飞成长,只能临终前一再强调: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他生怕孩子们被套在鲁迅”的影子下,被不擅长、不喜欢的事困住一生。

名人后代”精英后代”看似是一个值得羡慕的标签,但虎父无犬子”却也是一种绑架孩子必须优秀的诅咒”。

其实不光名人后代会经历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们也多多少少会有类似的经历。

因为上一代似乎普遍都有着对下一代寄予厚望的倾向,很难做到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那些被高期待、高要求裹挟着长大、不被允许做自己的孩子,后来都活成了什么样?

弑母的吴谢宇,嫖娼李云迪,还有越来越多患上空心病”的年轻人……

尽管他们中有些人,的确阶段性地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往往又会寻求机会亲手打破好不容易塑造出的光环,只为体验长期求而不得的自主感。

不被他人左右的力量源泉

支持孩子做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父母、他人的期待而活,是智慧的教育者所做的选择。

比如奥运冠军傅园慧,一度因为搞怪表情包成为全网爆红的洪荒少女”。

敢如此放飞自我的表象之下,是一个自信满满,永不自我怀疑的小女孩。

傅园慧小时候,爸爸送她去训练,有人跑过来跟傅爸说:你们家傅园慧在游泳队里说自己是天才!”

话语里,满是对傅园慧自夸”的讥讽与嘲笑。

有的父母这时可能会说哪有哪有,别听她胡说”,回头还会批评孩子:要谦虚一点(潜台词:你太张扬了)。”

但傅爸却当着女儿面,笃定地对那人说:是的,我们傅园慧真的是天才!”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鼓励傅园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不断告诉她:你是最棒的。”

父母给她的积极暗示,成了她笃定的信仰。

傅园慧每次比赛前都会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最好的,是个天才。”

当她遇到挑战、挫折、攻击的时候,这三句话就是她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父母的教育下,傅园慧成长为了一个认同自己、相信自己、敢于挑战的阳光姑娘。

还有华人船王”赵锡成,家有六个女儿,个顶个的优秀:

有人会说,像这样的家庭,养育出几个精英儿女不足为奇。

可赵锡成夫妇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富有,而是带着女儿们一路奋斗到如今的。

在那个年代,甚至很多人对赵锡成夫妇俩说过:生这么多女儿真(没)遗(啥)憾(用),父母还得准备好大一笔嫁妆。”

言外之意——女儿就是赔钱货”。

夫妇俩却坚定回应道:教育就是最好的嫁妆。”

除了做好榜样,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这些努力外,赵锡成夫妇更经常鼓励孩子们成就自己:

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只管找准一个方向,然后往前走就是了。”

不仅这样引导孩子,也这样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最终,曾经别人口中没啥用的丫头片子”们,成为了连美国总统都赞不绝口的精英。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我希望被爱的人应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目的成长、发展,而不是迎合我们。”

给孩子装备好强大的内心,

让孩子不被任何评价,限制住无限可能,

让他们不必迎合任何人,成就真实、笃定、独一无二的自己,

如他所是。

这是我们对孩子的爱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分。

作者介绍: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