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优优妈妈(独家原创)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要从孩子上学以后才开始,因为在孩子出生以后大多数孩子被放在了爷爷奶奶身边。在孩子的身上得到更多的便是宠爱,缺失的便是教育。也有很多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辞掉了工作,可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有一些人会按照书本去教育,有些人会按照一些错误的案例去摸索,还有人在一些成功的人身上去取取经。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的人能够理解,有的人却理解不上来,总认为孩子的教育不用管,长大就好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都是因为前期没有做好孩子的教育,教育专家曾提出过,孩子六岁之前,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再去教育,很多行为已经成为既定的模式,很难去改变,而且孩子人生观价值观这时已经有了基础的形成。想要改变孩子也变成了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第一,父母的缺席。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想要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保住经济基础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把大多数时间全部都投入在工作上,白天为了生活奔波,晚上回到家以后有时间就陪孩子,没有时间就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认为自己也是父母带大的,所以,带孩子这种事情父母一定比自己还会拿手。但因为隔代教育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纵容孩子的小脾气,包容孩子的一些自私行为,这些都给孩子的性格形成带来很大的弊端。

还有一部分家庭处于半缺失状态,经常被大家称为丧偶式”。生活中父亲和母亲总是有其中一个人缺席,孩子教育只能靠一个人去完成,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扭曲现象。爸爸妈妈在孩子的那些是无法取代的,同时孩子的教育,也会受爸爸和妈妈双方的影响,如果有单方的缺失,必定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失衡。

更为常见的一种变为留守儿童,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常生孩子的数量要比赚钱的速度快很多,而为了满足现有的经济基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到头看不见一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只是让孩子吃饱,这样的孩子显得更加孤单,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教育的浇灌。更缺少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甚至在孩子上学以后也不在父母的身边,会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溺爱是家庭。
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爱超出了本来的负荷,当提出溺爱这个词的时候,父母可能也没有在意,更没有感受得到,总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对孩子好。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会对孩子无条件满足。而对于孩子的未来,也会按照父母心里所想对孩子全部管控。这样的爱给孩子太过沉重,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不仅让孩子不能够得以发展,同时,这种过于保护过于溺爱的家庭。其实是在害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

第三,超负荷的教育。
虽然经常有人说教育孩子要趁早,但是如果把教育用地太全面太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孩子刚刚会说话就希望孩子能够背诵唐诗300首,孩子刚刚学一点东西,就希望孩子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培养孩子上面,而忽略了和孩子之间爱的表达和互动,这种孩子被动式的成长,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摧毁。

第四,不统一的教育方式。
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能达到统一的观点。这会出现每个人向孩子传递的思想不同,教育方法也不同,在教育理念上产生分歧的时候,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质疑,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更不知道哪一方才是对自己成长有利的。孩子自然会选择一个认为自己会比较轻松,而且会得到这一方支持的那个人,学习上孩子一定会选择投机取巧,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非常容易形成两面派,双重性格,而且这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父母,总是产生质疑的心态。

六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良好的性格发展,这才能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在六岁之前家庭教育不得当的话,则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一,关于性格。
六岁之前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看孩子性格当中有哪些坏的行为或者坏的习惯,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的教育造成的,或者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一定要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二,潜能的开发。
六岁前是孩子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一个时期,家长一定要尽职尽责地陪护好孩子。能够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更要知道孩子在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三,独立自主的能力。
六岁前虽然是一个孩子,但家长不要过多的参与,过多的干预孩子管控孩子,这些都可能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能力,即使在孩子上学以后也很难改掉这样的行为,很多孩子在上学以后写作业拖拉,不知道如何利用好时间,都是因为家长强制性的参与造成的。

第一,保持统一的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立场坚定。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和品性,即使在教育问题上产生冲突,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正面冲突。这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认知,形成双面性格,只有观点一致才能够让孩子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第二,言传身教。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会产生深远的意义,父母没有好榜样孩子则会影响发展。
第三,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做到不缺失陪伴,不减少爱的滋养,学会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给孩子一定的疏解,这才能够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第四,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则是生活中的点滴累积,也是一种坚持的结果,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生活中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自己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拥有良好的品行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

第五,懂得尊重孩子。
家长和孩子的身份一定要明确,不要总是站在制高点去指责孩子,要学会去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才能让孩子建立起和父母之间的良好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够愿意和父母交朋友,让孩子自信不断增长,这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早期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不要在孩子六岁以后再去教育,这时可能就晚了,在六岁之前对孩子的教育只要掌握得当,这将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
我是优优妈妈,分享生活中育儿经验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跟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欢迎分享给需要的人!!↓↓↓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