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习各种知识很方便,可以阅读书籍、文章,参加培训班、与别人交流等。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养育都非常重视,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后,很多妈妈都会读一些育儿书和育儿文章,包括关注母婴公众号,购买育儿类书籍等,尤其是一些知识女性,更注重通过阅读来学习育儿知识,来寻找育儿问题的答案,毕竟,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可是,读育儿书真的能让一个妈妈成为更好的妈妈吗?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种好妈妈吗?其实未必。
很多妈妈会有一个困惑:我读了那么多育儿书,为什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还是像以前一样,并没有什么进步?其他的比如引导培养好习惯、控制情绪等,从育儿书上学到的方法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我自己作为妈妈,也读了很多的育儿书,也和很多引导的妈妈,包括教育、心理学的老师交流过,读过的育儿书用不到生活中的情况,也发生过。
比如,明明知道发脾气不好,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好情绪;比如,从育儿书上学到的那些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并不好,有时候让人自我怀疑。总归来说,对自己还是不满意,觉得并不是一个好妈妈。
为什么读了很多育儿书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好妈妈?一是认知不更新,思想上不进步。
其实,妈妈们都想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孩子,其实,应该改变的是妈妈自己,妈妈改变了,孩子自然也会改变。自己不改变,只想改变孩子,无疑是想空中建楼阁。

二是死搬硬套育儿书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在别的孩子身上有用的方法,在自己家里孩子身上未必就管用。
所以说生搬硬套过来只学了一招半式,发现却运用不上,或者用了效果不好,其实是没有学到真正的精髓。
三是对只看局部不看整体。
只注意细节和局部,比如说孩子不吃饭,就非常焦虑,孩子玩玩具坐不住,就觉得孩子专注力不好,其实,孩子吃饭问题很多妈妈为之焦虑,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问题,从整体来看,一顿饭不吃不会饿坏,也不会营养不良。孩子坐不住,可能是因为对玩具不感兴趣,而且孩子的控制行为的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好,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强,好动是正常的。

不仅要学习育儿方法,更要全方位的学习,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习如何学习等,通过提高认知,会带来全新的改变,使妈妈的思想境界全面提升,认知能力提高,对养育孩子自然会减少焦虑。
2、注意规律,而不是具体方法的学习。在前面我们说过,每个孩子不一样,所以书上提到一些方法,在自己孩子身上未必有效,我们要重视孩子成长规律的学习,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3、抓大放小,看整体不看局部。把握大的方向,只要孩子在大的方向不出问题,小的方面不必过于在意细节。
4、要清醒和耐心。
养孩子是一个是细致活,绝不可能速成,不可能今天学了明天就会有成效。
陈忻说她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经过几年时间,一开始需要父母的帮助提醒,到慢慢的孩子才能自己主动,达到能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掌握时间的能力。
因为一开始孩子小没有自控能力,而且也没有规划能力,就需要父母的帮助,而且还是控制自己的能力差,需要父母不断的提醒,但孩子成长之后,父母才能够逐渐的放手。
育儿书可以帮助妈妈们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也提升自己的认知,让孩子让父母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按照书本来养孩子,未必能养出好孩子,想做一个好妈妈,读书很重要,但怎么读,怎么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