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你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想干嘛?
很多父母自认为很了解孩子。
然而,我们所认为的了解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1、
之前看到一个妈妈的反思日记,让我非常震撼。
这位妈妈脾气暴躁,没什么耐心,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
但一次坐轮椅的经历,却让她深深意识到,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恶魔”。
一次意外,这位妈妈双腿受伤,只得坐上轮椅。
一天,她吃完水果,手很黏,便去卫生间洗手。因为坐在轮椅上,身体处于低位,洗手时,水顺着手臂,流进了衣袖里,袖子一下就湿了……
这时,她想起过去好几次训斥女儿,把衣袖弄湿的经历。
一次因为着急去幼儿园,又要重新给女儿换衣服,于是火冒三丈,一边给女儿换衣服,一边怒斥女儿粗心大意,玩水。
女儿委屈地低下头,去学校的一路上都不开心。
还有一次她去医院换药,到分诊台和护士说话时,因为比较低,只能看到护士的帽子,护士的说话声从分诊台后面传过来。
这让她很不舒服,特别希望护士能探出头来和自己说话,希望能看到护士的脸,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这时候,她想起了女儿好几次因为想要爬护士台,被自己呵斥,哭哭啼啼的样子。
还有好几次类似的经历,让这位妈妈懊恼不已,原来自己曾经无数次错怪了孩子,把孩子置身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是父母最美的姿态。
但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很少真正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从上面这个妈妈的经历中,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
2、
《孩子·挑战》一书中说到,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无忧无虑。”
在孩子眼里,大人们非常巨大有力,做事高效迅速,无所不能。
这无疑会衬托出自己的羸弱无力,笨拙无能。
但他们总是用惊人的成长愿望和勇气,克服着自己的渺小。
从他总是希望能尝试其他人能做的事情;渴望能成为家庭里平等的一分子中可以看出。
但不幸的是,孩子的这种努力找到内心力量的努力,总是得不到支持,甚至被打击。
四岁的小q坐在沙发上,看着妈妈忙着把买回来的东西,一样样地放好。
当妈妈准备把鸡蛋放到蛋托里时,小q伸手,想要帮妈妈一起放鸡蛋。
小q,别动”妈妈喊到,你还小,等宝贝长大了再帮妈妈”。
妈妈这两句无心之语,却给小q浇了一盆冷水,让他感到很气馁。
两岁的小d正费劲地穿着他的裤子,妈妈走过来,小d,过来,妈妈帮你穿,你穿得太慢了”
三岁的小c准备往杯子里倒牛奶,妈妈连忙说 ,宝贝,妈妈帮你倒,你会弄撒的”
……
上面这些场景,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说明太多的父母并不懂孩子,并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
了解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如果你的教育都是建立在不懂孩子的基础上,那必将是一场失败的教训。
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想要了解我们的孩子,除了蹲下身体,更需要父母放下姿态,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表面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这样我们才能给到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以为孩子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