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碰见一个许久未见稍稍年长我一些的姐姐,见她面色昏暗,完全没有之前一起共事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聊起来才知道,原来是为孩子所累”。她家的孩子正好面临中考,我直觉以为她是为孩子的成绩烦恼,可是没想到她叹了口气,无奈的说,现在孩子学不学习都不重要了,只要他高兴就好,她见我诧异,便接着说,现在孩子基本不说话,每天也不理人,正玩得好的朋友也莫名其妙的不理别人了。我更惊讶了,大概三四年前,我见过这个孩子,活泼开朗,甚至有点自来熟,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哪里人多去哪里”,后来她说,也许是之前太活泼了,上了中学以后规矩多加上老师经常批评慢慢就不爱说话了。我哑然,不由在思索,是什么让自己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有了抑郁的倾向了呢?

网上现在流传一个很火的段子,说现在教育孩子,就要打孩子,你不打他怎么长记性,怎么知道别人可能会打他,而他还可以反击进而变的灵活呢。这是与现在推崇的”正面教育背道而驰的,事实上,我也是”正面教育拥护者之一,我认为社会进步到今天,以暴制暴毕竟代表着文明的退化与人性的野蛮,所以我并不赞成打孩子,但是我今天也不是要宣扬正面教育”的,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误解甚至滥用了正面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都被理解或者运用成了盲目夸奖”与包办”。
在孩子3岁以前,”盲目夸奖的几率或者产生影响的几率相对较低,但是当孩子开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认知的时候,适度夸奖与鼓励会增强其信心,但”盲目夸奖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大或者孤傲,因此当某一天他面临的不是夸奖而是批评甚至是打击时,他的认知趋向于认为所有对他反面的东西都是错的,他的第一反应是反抗,反抗不过就有可能逃避或者自闭,反应在行为上就是先无限叛逆之后就是趋向与世隔绝”。
至于包办”,是几乎现在有精力照顾孩子的家长都在犯的错误,从孩子出生开始,事无巨细,恨不得所有能插手的地方都插手。记得有一年同事一起聚餐,有一个同事带着九岁的女儿,当时吃的是羊蝎子,吃羊蝎子的乐趣就在于上手啃的过程,吃饭的时候这个同事在细致的帮她女儿剔肉,她女儿坐在那里等着吃,旁边有一个同事看见了,就说,你让孩子自己吃呗,这个同事停止了一会,看她女儿在那里吃着,又忍不住伸手开始帮她剔肉,事实上那个九岁的女孩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吃了。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对老师的不满,便要求她妈妈联合家长找学校换老师,而她的母亲是一位普通职工,显然是没有能力左右更换老师的,在孩子的错误认知里,他的父母能够包办”他所有的事,而他们之所以形成这种认知,与做父母的事无巨细密切相关。
顺风顺水惯了的孩子,当他开始长大,开始有挫折、有失意,他不会处理这些情绪,抗打击能力又越来越弱,一不小心就成了"玻璃心”,甚至有可能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适度鼓励孩子,适时批评指正,学会放手,停止包办”让你的孩子能够长出一颗钢铁心”,千锤百炼,依然可以正能量满满,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