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课堂 | 婴儿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父母课堂 | 婴儿特殊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从出生持续至1岁,我们称之为婴儿阶段,也是宝宝自降生至蹒跚学步的阶段。这段时间是他们的情绪情感形成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小婴儿阶段是人生安全感基础形成的重要阶段。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不幸的事情发生。

除了要在饮食、睡眠得到满足,在躯体上感到舒适之外,婴儿在心理上也需要通过主要养育者的拥抱、接触、关心、安慰、保护来感到安全、满足和舒适。

在此阶段,假如不被关怀、不被照顾及保护,而是被遗弃、被忽略、常挨饿,得不到温暖,时常感觉不舒服,婴儿就会缺少基本的安全感,在身心各方面都容易受到挫折与打击,产生不信赖”这个世界与不信赖”他人的心理。

被忽略或遗弃,甚至被虐待,对婴儿来说是较大的应激。即使有拥抱但次数很少,也很少被亲热和照顾,婴儿也会反应敏感。然而,此阶段的婴儿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达,也不会用剧烈的行为来反应,对挫折或应激只能默默地承受,表现为被动性的反应,如心身发育迟缓,对外界反应较慢,显得麻木没知觉;也有的婴儿会变得经常哭泣吵闹,要人抱、要多关心;还有些婴儿变得贪吃贪喝,唯恐吃不饱、喝不够似的,拼命吃喝,导致过分饮食甚至体重过重。

安全感

孩子一旦在婴儿期时没有形成基本的安全感,不但在儿童、青少年期会诸多事情都感到不满足、常抱怨,甚至成人后,对整个世界的存在仍感到迷惑,怀疑生活的意义,不信任自己,也不信任别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等。

产后抑郁

无论婴儿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多少愉悦,超过半数的母亲都会在产后几天有情绪低落和想放手不管”的经历。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都是短时间的,可能与疲劳有关。但是,有少部分母亲产后抑郁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也较为严重,甚至达到精神病状态的抑郁,发生抑郁妄想。严重抑郁的母亲也有出现把自己的婴儿弄死的情况。一旦发现母亲有抑郁情况,一定要很小心,赶紧寻求医疗帮助,以避免不幸事情的发生。

产后抑郁的女性会有一些相似的症状表现,比如,无助和绝望感,莫名的焦虑,持续的情绪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不安等。多数时候,这些症状在婴儿出生后8周至10周会逐渐消失,大约1%-2%的女性会持续到一年以上。

产后抑郁对子女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预料母子关系会出现各种波折。母亲可能会心不在焉,沉默寡言,对婴儿反应冷淡,对婴儿哭、笑等信号缺乏回应,缺乏情感的温暖,甚至有时会凸现敌意。婴儿对此的反应犹如抑郁母亲的镜像一般:会笑得越来越少而多哭,孤僻而缺乏活力,对环境和游戏缺乏兴趣。他们表现出的愤怒和哀伤等不愉快情绪反应,多于喜悦和好奇等愉快的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研究发现,即使母亲的抑郁时间是短期的,不超过数月,儿童在一些方面发育受到的影响却可能是长期的。这些作用的影响多见于男孩,主要是社会情绪方面而不是认知方面的发育,如容易多动和分心,破坏性行为增多,显得更不成熟等。

可见,产后抑郁可能会让母亲和子女都承受各种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儿童,在母亲痊愈后的很长时间内仍然需要得到帮助。

精神发育迟滞

婴儿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约为1%-3%,教育部门倾向称之为弱智,民政部门则称之为智力残疾,儿科称之为智力低下。

精神发育迟滞,指早年有智力损害的人,表现为智力低下伴社会适应能力缺陷。

早期往往表现为,喂养困难: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体食物容易出现吞咽困难和呕吐;睡眠过多:不易唤醒,不爱哭闹,显得很乖;哭声异常:哭声尖锐或尖叫,也有表现哭声无力;3-4个月后才会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表情呆滞;注视手和玩手的动作在6个月后还持续存在;对周围食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无目的地多动,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主要的养育者没有黏密、依恋的情感;似乎听力、视力异常,但客观检查无异常。精细动作和大动作较正常儿童落后2-3个月以上;语言发育落后,发音不清,1岁半还不会说出有意义的词;具有特殊的外貌,如眼距过宽等。

婴儿

一般根据智力水平及适应能力、缺陷程度、训练后达到的水平,精神发育迟滞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林红: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

致力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谐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