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莓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远嫁三年的表姐,带着小外甥回来了,刚见到小外甥的时候觉得肉嘟嘟嘟的样子非常讨人喜欢,但是没过多久,小外甥就开始搞破坏”,只要是他所到之处的地方必定会引起风起云涌”,干净整洁的衣服上很快就弄的脏兮兮的,这时表姐就开始抱怨道小外甥的种种罪行,最后还不忘给小外甥贴上混世大魔王”的标签。
难道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天生的坏孩子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是我们家长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孩子不断的被标签化,若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信任,给孩子贴上好孩子”的标签,孩子也会尽全力来证明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这让我想起了近期热播的国产动漫《哪吒》,动画中的哪吒因为是魔丸转世,所以周边的百姓在他一出生就给他贴上了妖怪”坏孩子”的标签,所到之处人人喊打,即便是做了善事也会被村民误会,因为众人的偏见,哪吒干脆就破罐破摔,最终变得越来越顽劣不堪,但幸运的是,在他身后永远站着无条件支持和爱他的父母,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正是父母经常给哪吒说的这句话,最终让哪吒摆脱了坏孩子”的标签。

以上两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重要途径。
一、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心理态度、人格特质、在早期的亲子互动中就已经奠定了基础。”而刚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最早在这张白纸上描画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就像《哪吒》中魔丸转世的哪吒,在众人眼中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魔王”,老百姓眼中的妖怪,因为这种偏见,所以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被大家反感,甚至误解,所以性格越来越暴戾,但在父母眼中哪吒是个很善良的小孩,即便是性格火爆的殷夫人再忙,也要抽空陪哪吒踢毽子,还变着花样的给儿子做好吃的。
外表严肃,嘴上强硬的李靖,虽然不善于向儿子表达自己的爱,但却在关键时刻,不惜放下自己的颜面,在世人面前替哪吒求情,最后还毫不犹豫的想要用自己的命替儿子受死。最终李靖的举动感化了哪吒,哪吒从此开始逆天改命。
所以说父母对待孩子,不能只用眼睛去看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表面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看,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勇于撕掉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用爱和包容去化解孩子身上的戾气。没有训斥,没有苛责、在孩子为难的时候坚定的守候在其身旁,在犯错时,用心接纳引导。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总是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不断训斥苛责,甚至还对孩子拳脚相向,殊不知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给孩子心理留下巨大的阴影。父母要知道真正的爱是启发,引导孩子走上正轨:是倾听理解,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唤醒孩子真实的自我。这也是哪吒父母为我们家长上的一堂课。
二、父母怎样看待孩子,就会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当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时,她就会朝着标签设定的内容方向发展,因为标签具有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他对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发展都有非常强烈的影响。
心理学家为了验证标签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找来了10位年龄、性格、学习成绩、家庭环境都比较相仿的孩子,并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孩子被贴上好孩子”的标签,另一组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两组孩子每天都在被标签化”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三个月后,专家发现,被贴有好孩子”标签的孩子,性格乐观向上、自信大方、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提高不少。另一组被贴有坏孩子”标签的孩子,性格顽劣不堪、任性叛逆、遇事逃避,没有责任担当,学习成绩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足以见得标签效应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它能让一个平淡无奇的孩子大放异彩,也可以让一个天之骄子落入凡尘,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少些差评”,少给孩子贴负面消极的标签,要知道孩子的年纪越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就越弱,对标签的认同感就越高。
三、哪吒”的幸运,是背后有无条件支持他,理解他,爱他的父母哪吒最终能够逆天改命背后是无条件支持陪伴他的父母,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叛逆、不听话、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都怪罪到孩子自己和老师的身上。殊不知问题学生的出现大多都是问题家庭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是最容易受标签化影响的,而大多数父母也是通常会用粗暴简单的标签概括孩子的全部,实际上这就间接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若这种心理暗示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最终孩子也会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乱给孩子加标签,限制孩子的发展。

2、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真实需求,由于语言限制他们可能会通过外在的一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般来说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于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求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七个层面的需求,父母要深入了解这七个层面的内容以及表现,只有当孩子这七个需求得到满足,孩子的人格才能健全发展。
3、创造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
原生家庭简言之就是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家之前的这段时期,以一家三口为例,原生家庭就包括:爸爸、妈妈、孩子这三个人。生活在良好原生家庭中的孩子,身上那种超强自信和安全感可能是一般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辈子都模仿不来的。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一个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几年前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社会的恶性事件——药家鑫事件,当时在车祸中还有一位幸存者,但是却被药家鑫活生生给捅死了,药家鑫之所以能使出这样恶劣的手段,是与他的原生家庭脱不了干系的。从小药家鑫就遭受母亲的毒打,父亲经常把他关在又黑又潮湿的地下室,导致药家鑫幼小的心灵蒙上了痛苦的阴影,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原生家庭环境给孩子烙上的烙印,会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只是父母不懂如何教育,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吝啬爱,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包容,或许孩子就能在爱中开出爱之花,结出善之果。
各位家长朋友们,您对给孩子贴标签有何看法?您在教育孩子时出现过这种行为吗?欢迎大家留言与果莓妈妈一起探讨!
我是果莓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