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玩扮家家酒只是一个无聊的游戏吗?假想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系作者想要平衡就得往前走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扮家家酒不仅仅是打发时间的游戏,更是学习认识社交技巧的重要过程,从扮家家酒中,孩子学会观察别人的动作工作、角色、情节。2岁的孩子,在游戏时只会模仿极为简单的动作,例如,切蛋糕;3岁时,孩子会模仿一个连续性的动作,例如,将蛋糕切好后装在盘子里,分给每个人;4岁时,孩子就更进一步地察觉到角色的概念,会在同一个空间里,让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蛋糕店的老板或厨师等不同的人物;5岁时,孩子就会融入一个想象中的剧情,展开连续性的故事。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游戏中,通过孩子的观察与创意逐渐地发展出来的。

孩子玩扮家家酒只是一个无聊的游戏吗?假想游戏的意义是什么?

孩子扮家家酒的小厨房

想象力就是超能力、孩子的想象力无与伦比的强大,并不需要十分具象的玩具来代表,简单的一个纸箱子,孩子就可以想象成一辆汽车而坐在里面玩儿好久;将纸张折成一个三角形,孩子就会当作皇冠戴在头上,假装自己是公主。通过这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可以让身边所有的事物变得有趣,这是孩子最伟大的天赋,需要爸妈细心的呵护才能维持下去。

妹妹不会玩儿吗,不和妹妹玩儿吗?不同年龄的孩子,由于发展上的差别,因此在假想游戏中的能力也不相同,这时容易出现冲突。特别是如果妹妹尚未满3岁时,在扮演游戏中只会模仿动作,却无法配合故事情节的进行。例如,姐姐拿了一个箱子假装是一辆车,然后拿一个纸盘子出来,假装是方向盘,邀请妺妹来当乘客,一起玩出租车游戏;妹妹很开心地过来看一下,然后就突然跑掉了,不到3分钟又突然跑回来,手上却多了一块蛋糕,而且硬要将蛋糕放在姐姐的方向盘”上。一个看到的是纸盘子”,一个看到的却是方向盘”,因为妹妹无法配合姐姐假想的框架,而出现了互动上的冲突。因此,姐姐有时候就会抗拒和妹妹一起玩儿,因为妺妹无法配合,但只要选择其他游戏,两位小公主就又会开开心心地玩儿在一起。当然,如果要找人陪着玩扮家家酒,那最能配合的妈妈或爸爸就理当是最佳人选了。

扮家家酒的孩子

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而言,假想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角色的转换,让孩子可以察觉到别人的想法,推想别人会做什么决定、有什么感受。经由这个过程,孩子才会开始了解别人,这也就是同理心萌芽的开始。是否喜欢玩扮家家酒,往往与孩子的人际互动有关,因为每次游戏都是练习的机会,扮家家酒绝对不是小女生的专利,对于小男生而言,也常会想象自己是超级英雄,这也是一种扮演的假想游戏。当孩子喜欢玩假想游戏时,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禁止,因为这是他们在发展社交技巧时必要的练习。

扮演游戏的作用、扮演游戏,是孩子游走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媒介,同时也是宣泄压力的方式,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思索弥补的一种策略。因此,孩子常常会通过演戏来寻求另外一个解决的方式,期望可以从中间获得更好的效果。演戏的好处是很像假的,但又有点儿真实,当孩子在演戏时,常常会唤起当时的情绪,但又可以获得这是假的”的保障而得到安全感。通过扮家家酒的过程,孩子可以修补自己受伤的感情,而得到情绪上的宣泄与满足。

妹妹

幼儿园玩扮演游戏的孩子

就是没规则才好玩儿吗?玩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自由发挥、运用创意、彼此协调,设计出一个既有趣又好玩儿的游戏规则,这是多么让孩子感到有成就感的工作”。对孩子而言,这不只是一场游戏,而是练习说服别人的工作”——尝试说服别人接受自己安排的过程。足球、猜字谜、桌游等游戏虽能增进孩子遵循规范和认知的能力,但是没有规范的游戏,孩子必须靠想象力来尝试不同的活动,模拟各种角色,适应随时改变的游戏规则,解决不时发生的争执,那才是孩子最需要练习的不是吗?请收起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心,陪着孩子一起享受创造游戏的乐趣吧!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最常玩儿的不是在公园里和邻居的哥哥姐姐追来追去,就是窝在家里玩扮家家酒。常常一玩儿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妈妈来呼唤才会结束。很多时候,扮家家酒就好像小孩子们的会议,大家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然后由大家一起决定要选哪一个比较好。有时会假装要和妈妈要零用钱,并通过这样集思广益的过程找出最好的方案,多演练几次再决定要如何和爸妈说,以增加成功的概率。但是,现在的孩子真的比较辛苦,因为他们没有演戏的机会,更不要说沿用哥哥姐姐的智慧,所以只好直接就被推上现场直播”,失败的概率当然也就增加了。

游戏

两个假装开飞机的孩子

正如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埃尔金德博士所说的:游戏是儿童用来学习的方法。没有游戏,等于剥夺孩子适应、融入团体的机会。同时,不能把游戏与工作对立,应该把它当成提升工作效率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加入孩子的扮家家酒游戏吧!

第一阶段安排特定的时间:扮家家酒是学龄前的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甚至是生活的重心,陪着孩子一起玩扮家家酒,更是彼此建立感情及培养默契的关键。不要觉得扮家家酒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欣赏孩子的创造力,就如同一个观众看着孩子如何联想、演出、交流,很快地你就会熟悉孩子的游戏当然很多时候,下班回到家还有许多需要处理的工作,无法满足孩子想要别人陪伴游戏的时间,但当他们约三四岁之后,就可以通过约定一周中的特定时间来一起玩扮家家酒的游戏。当约定好明确的时间后,孩子也不会一直不断地缠着你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陪我玩儿?”而会开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妹妹

陪孩子玩游戏的父母

第二阶段引导想象的主题:随着孩子视野与生活经验的增长,他们大脑里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了解归了解,有些却是无法接触的,这时孩子就会通过演戏的方式来假装,并且想要尝试看看。例如,在绘本中提到的大吊车”,只要盖高楼大厦都少不了它,它一次可以举起很重很重的钢梁,因此,孩子会羡慕开吊车的人。但是,孩子没有机会去操作大吊车因此,就会想通过演戏来达成原本做不到的炒菜、开火车、照顾小宝宝等愿望。

当爸妈在加入孩子的游戏时,请暂时放下威严,当孩子称职的玩伴我们要做的不是指导孩子如何玩儿,而是引导孩子的想象力,配合孩子设计的框架,使游戏变得更丰富。在孩子4岁前可由孩子先设计框架,再由爸妈协助增加更多细节,让整个游戏变得更有趣;当孩子4岁以后,爸妈就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一点点的反对意见”,观察孩子会如何来说服你。但是,当孩子已经绞尽脑汁地找了两三个理由后,适当的妥协更是我们应该示范给孩子的重要观念。

扮家家酒

假装拿着剑的男孩

第三阶段练习角色的转换: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人见人爱,有礼貌又贴心,可以有同理心,那就必须让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时,有角色转换的机会。孩子4岁之后,正是鼓励他练习如何站在别人的角色思考的好时机这时,帮孩子准备好一些道具,让他更容易融入角色,不论是医生的听诊器、公主的衣服、老师的粉笔,都像魔法道具一般神奇。这时,孩子常常会扮演老师,假装站在讲台上,指挥着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师,还会纠正不乖的小朋友,通过模仿老师的举止来推测老师的想法。当然也就更可以了解哪些情况可能会让老师感到不愉快,而主动去避免做这些行为。随着经验的增加,孩子很自然地就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察觉别人的感受,建立出良好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