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最好的见识,源于生活,长于常识—6岁前孩子的推荐书单(食篇)

最好的见识,源于生活,长于常识—6岁前孩子的推荐书单(食篇)

6岁前孩子的推荐书单(食篇)

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乐观,自信自明,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可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答曰:源于生活。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见识来源于生活,创造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一个有趣的人,自是能够感受生活之美的人;一个自信乐观的人,自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着,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真真切切的生活。对于小朋友来说,最重要、最有趣的事,莫过于了解和融入我们这个最真实的世界。

读万卷书同时也能行万里路,这是最好不过的。但行万里路一般人很难实现,读万卷书却很容易。小时候读什么书呢,那就是读生活之书。

后续我将围绕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游、以及节庆六大板块来介绍推荐一些适合6岁前小朋友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籍内容都是源于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孩子感受生活,看见生活。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世界的缩影。食物,是上帝的恩赐。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这些画上的食物,除了让孩子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从何而来,感受食物的美味以外,也能让孩子能通过这些书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理解世界守恒法则。最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食物,理解这凝聚人类劳动的结晶,感受家人的爱,感受人间的爱,对这世界,心怀感恩,充满希望。

今天就主要介绍介绍推荐食这个板块的相关书籍。当然仅仅书籍是不够的,与为了让孩子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建议结合生活日常,让孩子多认一认,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多询问孩子的感觉,如果孩子不太会描述,那么需要你引导孩子把相关词语说出来,给他搭一下梯子。

与食有关绘本,我将分成四个主题来介绍,包括:

1、生活中的食物

2、食物从何而来

3、健康的饮食习惯

4、食物的情感力量

各版块主要目的和推荐书单如下:

第一篇:生活中的食物

这一篇章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让孩子认识分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并了解这些食物是如何烹饪加工而来的。相关书籍包括食物认知类以及食物烹饪加工类。

(一)食物认知类

这里推荐六本针对小孩的食物认知类绘本,包括《好饿的毛毛虫》、《好饿的小蛇》、《我的第一本英文单词书—食物小百科》、《幼儿认知小百科》、《好饿好饿的小小怪》以及《冰箱里的秘密蔬菜/水果系列》。

01:《好饿的毛毛虫》

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儿童想象力的一本好书。小毛毛虫每天吃的东西上都会留下一个生动的洞”,这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无限的新奇感和想象力。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

第一次做面包

02:《好饿的小蛇》

作者宫西达”巧妙地将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等几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也认识了许多知识。而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一个贪吃的小蛇是那么的有雄心壮志,能吞下它看到任何食物,甚至是一棵苹果树。这本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无论你的结论是什么,总有一个更意外更有趣的惊喜等着你,我想孩子们肯定也会非常喜欢这猝不及防的惊喜。

绘本

03:《我的第一本英语单词书》

《食物小百科》一书中约有260个单词,分为各种水果”各种蔬菜”肉类柜台”鱼类柜台”面包店”家中的食物”厨房”烹饪词汇”一日三餐”糖果店”美食展”更多食物”12个单元。该书将认知与英语结合,按照事物属性或者场景不同把单词分类,用生动活泼的插图描绘孩子眼中的事物,图文结合,帮助孩子形象记忆。

幼儿认知小百科

04:《幼儿认知小百科》

该认知系列内容涵盖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几乎全部会碰到和接触到的东西,按照物品属性或者场景不同来分类,并且从易到难进阶排序。图书采用生动有趣的卡通图鉴形式,并附有中英双语,还可利用标签管理法快速查找。

好饿的小蛇

05:《好饿好饿的小小怪》

日本经典幼儿食育绘本,曾获得日本童书最高奖项2015年最佳美食绘本奖。色彩绚丽,食物诱人,故事充满想象力,帮助孩子认识不同场合和季节的上百种食物,无数孩子爱上了这只萌萌哒毛毛虫啊呜君”。

食物认知类

06:《冰箱里的秘密蔬菜/水果系列》

这套书教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盘子里的食物,边阅读边探索冰箱里的秘密。故事活泼有趣,情节出人意料。

食物烹饪

(二)食物烹饪过程
鸡蛋敲一敲

这里推荐六本针对小孩的食物烹饪加工类绘本,包括《妈妈宝宝的食物绘本》、《美味的朋友》第一辑、《美味的朋友》第二辑、《妈妈,买绿豆》、《第一次做面包》以及《大自然中的美食》。

07:《妈妈宝宝的食物绘本》

这是一套适合给孩子做食物启蒙的绘本,包括《蔬菜蔬菜,切一切》、《小饭团、滚一滚》《水果水果,咬一口》、《干杯!咕嘟咕嘟》、《鸡蛋敲一敲》、《各式各样的面包》六本。这套书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孩子认识了解食物,并讲述了食物从洗、切、烹调到装盘的过程。食物不仅仅是静止的存在,它们更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吃饭和准备食物的过程,都变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游戏。

妈妈,买绿豆

08:《美味的朋友》

《美味的朋友》系列共有两辑,第一辑共8册,以鸡蛋、西瓜、苹果、玉米、纳豆、饭团、豆腐、番茄为主人公。

绘本

第二辑以米饭、鸡蛋、土豆、三明治、草莓为主人公,分别讲述他们通过有趣的烹饪,变成美味可口的诱人食品的有趣经历,孩子从中可以找到吃饭的乐趣,并且懂得众多健康食品的制作过程,感知为生命提供营养的食材,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想象力

干杯!咕嘟咕嘟

09:《妈妈,买绿豆》

台湾信谊幼儿文学奖第一届的得奖作品,水彩画风使得人物格外形象生动,红黄绿主色使得整个画面通透明亮。从买绿豆、洗绿豆、泡绿豆、煮绿豆、做绿豆冰、到种绿豆,整个过程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却有许多生活的科学和智慧,有许多的学习——夏天是喝绿豆汤的季节,绿豆要先浸泡过再煮,热腾腾的绿豆汤可以用冷水降温,剩下的绿豆汤可以做绿豆冰棒,不小心掉落的绿豆还可以拿来种出小豆芽。

好饿的小蛇

鸡蛋敲一敲

10:《第一次做面包》

全书采用了面包的黄色作为主色调,讲述了姐弟三人做面包的过程。姐弟三人进入面包房以后,有了自己做面包的冲动,他们自己配料、和面、烘烤、最后享受自己的成果,整个过程充满童趣和乐趣。可以说是儿童版面包食谱,所有的步骤写得都很详细,包括揉面包时的注意事项等细节都有,启发孩子去动手一试。

第一次做面包

11:《大自然中的美食》

本系列丛书属于科普绘本,主要采用真实照片作为配图。作者中山章子是日本一位有名的料理研究专家,以科学严谨的角度向孩子们阐述了大米、牛奶、蜂蜜、巧克力和大豆这五种日常美食的生长及制作过程。

书中回答了孩子们生活中常有的好奇:这些食物从哪里来的,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同时,详尽的步骤展示,能激发孩子们动手探索和发明制作美食的兴趣。让孩子珍惜身边的日常食物,了解更为全面的美食文化。

大量实拍照片展示给孩子直观、真实的过程,除了科普知识外,还能启发孩子对人与自然的理解,每一道美味的食物都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与辛劳,看似平常的日常美食,也承载了人与自然的意义。

食物烹饪

第二篇:食物从何而来幼儿认知小百科

这一篇章主要帮助小朋友了解食物的来源,对于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来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这里推荐四本相关绘本,包括《食物从哪儿来?》、《揭秘食物》、《揭秘农场》以及《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当然,如果有机会能带孩子去田地和农场真实感受一下,会印象更加深刻哟。

12:《食物从哪儿来》

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牛奶、肉食和海鲜等以及它们的来源,内容贴合实际,从易到难逐级展现,大大减小认知难度,让认知过程变得更轻松有效。

幼儿认知小百科

蔬菜蔬菜,切一切

13:《揭秘食物》

本书内容有七大主题:不同的食物;谷物的生长;水果与蔬菜;从动物来的食物;从海洋来的食物;甜食;我们为何要吃?全书带60多个翻翻页,从食物的原料来源到加工过程都有详细解释。其中最后一个章节Why do we eat?”告诉我们,食物带给人类能量,帮助我们生长,在这里叙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的重要性,以及吃完剩下的东西还可以用于资源回收和储余堆肥。非常值得一看。

水果水果,咬一口

14:《揭秘农场》

农场里有很多房屋,进去”看看,原来每一个房子用处都不同,有的是鸡舍、牛舍,有的是挤奶屋,有的是车棚,有的是麦仓、谷仓。当然,还有大片的草地,耕地,翻翻卡片,你还会看到四季的不同风光。挤奶、剪羊毛、喂鸡、收鸡蛋、耕种、收获……农场的生活新奇而忙碌,快来体验一下吧!美丽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农场生活,让自然的气息涤荡孩子的心灵,感受农场的生机勃勃!孩子们还能从从中发现原来自己的毛衣曾经是绵羊小姐的外套,米饭、馒头原来是从一颗像草一样的植物变成的……

想象力

15:《环游世界做苹果派》

做一份苹果派的代价太大了,居然得满世界地去寻找材料。意大利的麦子,法国的母鸡,斯里兰卡的桂皮……作者有着让人惊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跟着故事里的小女孩一路走来,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派,更能享受到旅行的惬意,堪称舌尖上的世界。书中有制作苹果派所用的食材构成的食物地图,可以看到每种食材的里程,让孩子认识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域盛产什么食物,开启孩子宽阔的眼界。

好饿的毛毛虫

第三篇:健康的饮食习惯好饿的毛毛虫

如何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众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这里推荐四本绘本,让孩子不再挑食,好好吃饭。这里主要推荐四本绘本,包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饭先生和菜小姐》以及《頭好壯壯食育系列》

16:《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想象出了一群住在肚子里帮助食物消化的小精灵,如果吃的太多太快,精灵们就会游行示威、罢工抗议,肚子里就会乱作一团。这本书用幽默、诙谐的方法带领读孩子们参观肚子火车站,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从而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吃饭要慢慢嚼、嚼碎,少吃冷食、甜食。

好饿的毛毛虫

17:《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

《我为什么要好好吃饭》旨在回答为什么要好好吃饭,以及吃什么比较好的问题。这本书将所有对身体有用的食物用彩虹的不同颜色标记出来了,每种颜色代表一类食物,你只要搭配彩虹桥上所有颜色的食物,保持均衡的饮食,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小麦、大米、玉米等稻谷类食物组成了彩虹桥的黄色部分,这部分的食物为身体提供能量。这些食物里还含有维生素和身体所需的主要矿物质。”

绘本

18:《饭先生菜小姐》系列

这是一套与食物相关的科普绘本,分别包括《大战龋齿王国》《大战心脏王国》《饭扫光星球》《流口水星球》《妈妈的魔术手》《神奇的蛋糕派对》,除带领孩子认识不同的食物外,还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描述了食物在人体中的旅程,引导孩子更好地爱护自己的牙齿、保护肠胃以及认知心脏等,重在引导孩子关注自身,培养对自我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干杯!咕嘟咕嘟

19:《頭好壯壯食育系列》

台湾大学生化科技研究所营养学博士吴映蓉总策划的健康饮食教育绘本,共6册。每本书分别选取缺乏全谷根茎类食物、水果类食物、蔬菜类食物、豆鱼肉蛋类食物、乳制品的代表,用小朋友听得懂、看得懂的语言,说明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加上可爱俏皮的画风,让小朋友对食物有更深的了解。文中还附有精心为孩子们制作的营养食谱。

幼儿认知小百科

第四篇:食物的情感力量第一次做面包

这一篇主要让孩子透过食物,理解这凝聚人类劳动的结晶,对食物心怀感恩,也能通过食物感受家人的爱,感受人间的爱。 这一篇章也是推荐六本相关绘本,包括《不可思议的外卖》、《爷爷的肉丸子汤》、《石头汤》、《乌鸦面包店》《我们是开心的大米》以及《成长的味道》

20:《不可思议的外卖》

这是一个土豆和红薯也能动手做饭的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大懒虫土豆和红薯肚子饿了,谁也不想去做饭,只好叫外卖,结果却遭遇了奇葩的外卖……

这是一本很好玩的绘本,充满魔幻色彩,当然,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对待食物需要一份感恩之心,而且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食物的美味;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蔬菜蔬菜,切一切

21:《爷爷的肉丸子汤》

老爷爷在老伴去世后想念她做的肉丸子汤,他开始自己试着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汤里的材料越放越多,锅也越换越大。最后老爷爷终于做出了和老奶奶的一样好喝的汤,他的心也不再寂寞了。从而引出食物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分享,比如懂得关心他人,感恩为我们制作食物的人。

食物烹饪

22:《石头汤》

这本书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但是很中国很有禅味,只是我们自己的绘本比较少,只好转手看西方人的理解。那种合作、分享,以及有点小骗局的快乐细致入微地渗透到孩子的心里。

食物认知类

23:《乌鸦面包店》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绘本大师加古里子。这本书中的乌鸦,不仅仅只是黑色,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像孩子的世界一样五彩斑斓。

除了面包店以外,糕点店,天妇罗店,蔬果店,荞麦面店,每一本里面都有诱人的食物和一个积极向上的故事。想让孩子更从容、更独立、更自信,不妨让他们通过美味的食物故事,学到一些商业启蒙的知识,也能从中体会到家人的重要性。

幼儿认知小百科

24:《我们是开心的大米》

稻田里有个大米幼儿园,稻草人是园长,大米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如一篇欢乐的童话,讲述一粒大米在稻田生物的陪伴下成长,后来变成美食的故事。主人公外形可爱、个性鲜明,稻田景色迷人。不是科普绘本,故事中同样包含许多知识。

妈妈,买绿豆

25:《成长的味道》

共7册,不仅展示了三明治、蛋包饭、松饼等的制作过程,还用国际级别的环保香料,做出了咖喱、饼干、草莓、松饼,4种食物香味,让孩子用嗅觉感知食物的味道。近30个趣味互动页面,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了解食物的制作过程。7个幸福成长故事,包含友谊、分享、合作等6大教育主题,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好饿的小蛇

鸡蛋敲一敲

总结

本文围绕生活中的食物、食物从何而来、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情感力量四个主题共介绍了25本相关绘本书籍。帮助孩子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从何而来,感受食物的美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理解世界守恒法则。

最重要的,愿这些绘本上的食物,能让孩子了解真实的生活,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