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矶的社区图书馆
宝妈一枚,利用工作之便,带着10岁的儿子旅居北美数月,通过自己和孩子学习、生活的深入体验,探寻中西教育的差异。一百多天里,儿子英文大幅进步,数学州考全班第二,同时还利用图书馆、教会、各类科学展馆的资源,强化了对科学的兴趣。国内课程通过自学,也完全跟上了学校的节奏。学习之余,两人生活中互相帮助,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足迹踏及八个州,十几座城市,深度领略了北美的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之光。
刚到美国的时候,老公就经常念叨,让我带孩子多去去图书馆。那个时候我还一头乱麻,哪哪都没摸着门道。听到这么多信息和任务,我只能”冷嘲热讽,无暇接招。
后来,我读了Adult School。学校里经常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组织同学去做一些社会实践、比如组织一些社区的公益、培训组织到学校,给我们这些爸爸、妈妈级学生的孩子开展免费的艺术、科普活动。当然,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活动是组织去图书馆。
每个月初,Adult school都会把当月所有的特色活动、考试等日程安排全部列出来。知道要去图书馆,我一直很期待。
当天一早,我就准时到了学校。老师先给我们做了行程安排,并布置了参观任务:办图书卡、借几本书,列读书计划。Bondoc老师还准备了一张精美的贺卡,让我们每个同学都签上名字,打算送给图书馆的管理员。感谢她为我们做讲解。
美国人见面、会友、需要别人的帮助时,好像特别讲究送点小礼物之类的礼仪。礼物并不需要太贵重,一张小卡片也会让对方很开心,关键是心意。

活动之前的准备
10点钟,我们准时到达图书馆。这里离我住的地方并不远,是一个市政配套的聚集地。图书馆的门正对着的就是市政厅。图书馆的后面和旁边分别是警察局和消防局,附近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天主教堂。大洛杉矶地区的一个市通常都很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也不过就是几miles的距离,覆盖的人口也就几万人。市政配套从建筑外观上看,都非常的不打眼。

这个图书馆是Chino Hill这个小城的中心图书馆。门脸不大,完全没有国内图书馆的气派。但是想想一个几万人的小城配套这样一个图书馆,算是很好的了。

走进内部,虽然只有一层的空间,但整体布局精致而舒适。整个图书馆大概3000个平方,分成人图书区和儿童图书区。每一个图书区旁边都设有一片电脑区域,不管是成人和孩子都可以用电脑查阅资料。外围是非常宽敞的阅读区。阅读区和图书区的空间占比超过了1:1。这对于我这种在国内见惯了公共资源紧张的人来说,着实觉得有点奢侈。

图书区
在Bondoc老师的带领下,图书馆的管理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整个馆。然后到电脑室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图书馆的日常活动、图书借阅的流程和要求。管理员告诉我们,图书馆就像是一个居民文化活动的聚集地,这里可以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务。孩子们放学之后可以来这里做作业、看书、玩电脑,老人们可以把这里当做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的地方,新移民更是把这里当作融入美国社会的第一课堂。说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老公总是让我找找附近的图书馆资源了。
管理员为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办理了图书借阅卡。美国图书馆办卡非常方便,能够提供有效证件和能证明你住在附近的信件(信件上有你的地址和名字)就可以办卡。
办卡期间,和一位同学闲聊。他告诉我,美国的图书馆是完全的免费资源,这里不仅图书免费,所有的活动也都是免费的。运营图书馆的资金主要来自当地税收,但也有一部分来自居民捐款。他还告诉我,不要小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多都是具有硕士学位的。

成人区的图书相比较国内的图书馆,并不算丰富。文学、艺术类的居多,科技类、经济管理类的书籍并不太多。想想倒也合理,这毕竟是个供普通市民阅读的图书馆,并不需要太强的专业性。但是经济类的书籍比重明显少,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经济的活跃性呢?
图书区设有音像制品借阅架,里面的资源倒是非常丰富。不知道是因为美国人喜欢传统的用影碟机看电影的方式,还是美国视频网站资源不够丰富?总之,这种音像制品的借阅,在中国确实已经绝迹了。
阅读区有的是封闭的,有的是开放的 。封闭的房间可以用来做培训、举办小型的聚会。但是更多的时候会空在那里,一些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坐在里面写作业。图书馆的外围还设有休闲吧,提供一些免费的和付费的饮料。

开放式阅读区
这是个喇嘛吗?我经常看到他带着笔记本坐在这里,像办公一样。

最让我惊讶的是儿童区,几乎占到了整个图书馆的近一半。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明美国社会对于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重视。
我们去办卡的当天是工作日。大龄段的孩子们都去上学了。馆内只有一些妈妈带着小宝宝们在读书、玩耍,非常安静。一直都听说,美国家庭很重视孩子的阅读,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带到图书馆耳濡目染,让孩子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熏陶出了爱书、读书的好习惯。今日也算是有了直观的感受。

图书馆儿童区
仔细看儿童区域的图书,这些图书已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做了非常细致的分类。靠近学龄前儿童的图书区设有一个宽敞的活动场所。小朋友可以在活动区一起玩拼图游戏、搭积木,听故事,区域内还设有一些低矮的桌椅、画板、蜡笔,可以供小朋友们画画。靠近学龄儿童图书区设有非常多的电脑设备,靠近青少年图书区的是宽敞、舒适的阅读区。这样的布局自成一统又互不干扰,相当科学、合理。

办卡的第一天,我就仔细琢磨了图书馆宣传单上的各类活动信息。有户外的也有室内的。活动按不同年龄段做了划分,我们平日里来图书馆,主要是看书,还有参加steam类型的活动。

每个月推出的活动列表
故事会
图书馆里最常见的活动就是Story time故事会了。一般以3-6岁,可以接触阅读尚不能独立阅读的小朋友为主。也有婴儿读书会,但是大多以Rhyme Time儿歌韵律为主,带着孩子唱唱玩玩,还不算真正的阅读。
针对大龄段孩子的阅读,图书馆会实行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孩子们读书。读完指定要求的书目可以获得奖励。周边的一些电影院、餐厅等商家也时常会赞助这些奖励。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给狗狗讲故事”的活动。参加之前,我特别的好奇,狗狗怎么听故事呢?后来我看到几个妈妈牵了四五只大狗狗进了图书馆,我仍旧很惊讶。图书馆里怎么可能让狗狗进来?这地上都铺着地毯呢。直到我看到小朋友逐渐围过来,抚摸着狗狗,跟狗狗说话,有些妈妈就带着小朋友给狗狗读故事,我才明白这是怎样的一场活动。非常温馨的画面,每只狗狗虽然个头都很大,但是都很温顺。小朋友看到狗狗也显得非常友爱。我突然想起,与狗狗相处好像也是一种治疗自闭症的疗法。这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

STEAM活动
作为一个科学爱好者,儿子最喜欢参加的就是图书馆的STEAM活动。每周四下午4点半有各种STEAM小制作活动,每周日下午有专门的乐高机器人构建课程。
儿子在这里做过飞镖、做过气球动力车、做过排箫……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手工活动,极大的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具体的课程内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日后亲自到美国的市政图书馆去体验一下。

用木条片做飞镖,看谁的飞镖最牢固

利用气球自制动力车,看谁的车跑得更远

自制排箫,真的可以吹出音调

美国人也教做气球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里的工程课。就是国内的乐高机器人高阶版课程。这个课是需要申请的。我猜这个课程的老师应该是专门聘请过来的。因为申请的时候有名额限制,而且你必须同意不能随意旷课,否则就取消学习资格。
儿子非常喜欢这个课程,而且在这个课程里还找到了一个很棒的partner。

我了解到,美国市政图书馆也会举办一些成人的活动、提供一些成人的培训。比如,图书馆会定期组织园艺、棋类、读书分享类的集会。同时也提供一些常用软件使用的培训,烹饪、语言等技能培训,还有就业指导。
爱上图书馆自从Adult school的老师带我去图书馆办了图书证以后,我和儿子就成了附近这家图书馆的常客。每周两次,风雨无阻。一切比老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这次美国之行,也不断地刷新了他对我和儿子的认知。

我们经常会借阅一些书籍,但是我从来不去成人区,哈哈。一没那个时间,二也没那个能力去看那些英文的大部头。还是看点绘本熏陶一下吧。

这么大量的美国原版绘本,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了。在国内,想找到好的北美原版绘本很难,价格也非常昂贵。在这里,我可以好好琢磨一下美国的儿童绘本。透过绘本,你能够洞察到美国的教育想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
关于图书馆的网络资源
之前在Adult School那篇文章里,我有提到过美国的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免费。孩子更是这样。在图书馆里,你可以获得很多免费的教育软件、阅读资料,包括作业题库、考试题库等等。小龄段的学习软件设计得也非常有趣。我的美国房东告诉我,当年她语言不好,儿子学习主要就是靠这些网络资源。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是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了。

美国的市政图书馆是一个绝佳的文化活动场所,满足各个年龄阶段的需求。如果你到了美国,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带着儿子去游学:美国小学入学实录
带着儿子去游学:美国宝妈为啥不焦虑?教学理念里藏玄机
#闪光时刻# #聪明孩子养成记# @头条教育
我是@魔斯妈妈育儿实录,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
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也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