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将近,最近收到很多家长的咨询,不约而同都在说同一个问题:
考试临近,孩子压力特别大,吃饭吃不好,睡觉睡不香,而自己想帮孩子缓解压力,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压力是一个很可怕、很负面的东西。它像一个无形的潘多拉魔盒,里面盛放着焦虑,压抑,拖延……好像一切的负面情绪都能和压力扯上关系。
而根据调查,学生是最容易感到焦虑的群体之一:他们无时无刻都在直面学习的压力,再加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一旦无法得到及时疏解,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身为家长,我们自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无忧无虑,没有压力的成长。但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压力真的有害吗?还是说,有害的仅仅是压力有害”这个观念呢?

压力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词语。
它包罗万象,可以指代一切让人们感觉不好的体验,或者纯粹用于描述人们某一时间上的心理状态。在这里引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里提到的压力概念: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所引发的反应。”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现阶段最重要,最在乎的事情毫无疑问就是学习。
也正因为如此,考试前夕往往是学生最容易感觉到压力的时间段,但事实上只要学生改变对压力的看法,就能轻松克服压力带来的生理不适。

心理学家克拉姆曾做过一个关于压力的实验:
她把参与实验的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观看关于压力有害的视频,而另一组观看的则是压力是如何帮助人们成长的视频,然后在各自看完视频后采集他们的唾液,以此分析里面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和DHEA)的含量。
DHEA和皮质醇的比例,被称为压力反应成长指数。
高成长指数的人,也就是DHEA更多的人,他们在压力中更容易奋起;这个指数可以用来预测哪些人更有潜力,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更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实验结果很出乎意料:那些看了压力有益视频的实验对象,比起看压力损害人生视频的人,他们体内分泌了更多的DHEA,成长指数更高。
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你怎么看待压力,压力就是什么。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你认为压力有害的想法。
所以面对压力的第一步,就是别把压力当成负担。

面对压力,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是选择迎接挑战,还是下意识逃避?
西楚霸王项羽在面对楚汉之争失败的压力下,以一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为由,挥剑自刎于乌江,徒留下令人叹息千古的故事。
由此可见,面对压力,逃避并不是一个好的对策。
然而根据调查,90%的人在面对的压力时会下意识选择逃避。
其实这不能怪我们:
远古时代,逃避的本能帮助我们的先祖躲过了一次次的生死危机,它理所当然地被刻在了基因里,随着血脉代代遗传了下来。
但在今时今日,正如很多科学工作者指出的那样,迅速逃避已经不再是我们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了。尤其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逃避压力的方式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显然,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面对压力,但这种方式一定不是逃避。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经济危机:
无数人民群众一夜之间丢失了工作,房子和积蓄,街上挤满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而在以胡佛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却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寄希望于市场的自我调节来解决危机。
市场的自我调节没有那么神奇,美国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受控制的步步恶化,胡佛本人也因此被迫下台。
在面对这一空前强大的压力下,罗斯福临危受命,当选第32任美国总统。
他没有像前任一样采取不作为的逃避方式,而是仔细分析美国当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国内形势,带领着美国顺利地度过了这场可怕的金融危机。

同样地,学生在感觉到压力无法疏解的时候,不妨也像罗斯福总统一样,试着找出压力产生的原因,具体方法如下:
1. 找一个空闲的时间,拿出一张纸和一只笔,列出你所能想到的,造成压力的原因。
2.找到问题所在之后,可以先自行分析怎么解决问题,如果实在没有头绪,询问家长或老师,在这方面他们还是比较有经验的;
3.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最后一步当然就是行动啦!
请相信,压力不是你应该消灭的敌人,而是你可以利用的资源。
最后总结一下:
1. 正确认识压力,压力的有害与否,仅仅取决于你对它的看法。
2. 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下意识选择逃避,请克制自己的本能,勇敢地直面它。
3. 想要化压力为动力,核心的方法就是通过压力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找到解决它的方法。请时刻记住压力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我写的这些学习干货,平均被转发、收藏10000+次:文/九九
本文由@学霸学习方法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学霸学习方法、名人学习技巧、考试高分技巧等,点击我的头像,免费观看。
叶圣陶: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这3个习惯比补课更管用
中科院院士李曙光:从学渣逆袭成全班第一,秘诀在于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