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和同龄人交朋友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有了小伙伴的陪伴,无论快乐还是悲伤,都可以互相分享。
但是不少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的时候有一些胆怯,但是看着他们还是想加入同龄人的群体中的,但是孩子却不知怎么了,变得非常孤僻。因此妈妈就犯难,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呢?

孩子孤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一般来说,性格孤僻的孩子比较内向,除了沉默寡言之外,甚至对周围人也是有一种厌烦,遇到一点小事就会退缩,碰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 孩子本身的气质因素
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先天适应能力差,其中主要就是因为一些遗传因素。
2. 孩子幼儿的不幸遭遇的影响
大量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是最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的,爸爸妈妈离婚是危害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遭遇会让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过早地接受了人世间的烦恼,就会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一道伤痕,所以他们只好通过封闭自己,觉得就是创造力一个较为安宁的空间。
另外,如果在陌生环境中,如果孩子遇到了什么重大变故,那么孩子就更承受不了压力,也会不愿意与人接触,出现退缩、孤僻的性格。

3. 缺乏交际技能和方法
其实有很多心理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儿童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早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从而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
4. 抚养教育不当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那种过分宠溺孩子的家庭。比如说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不愿意去,孩子一哭闹,爸爸妈妈就顺应了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得不到在群体中锻炼,甚至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同龄人的欺负,干脆就把孩子关在家中玩。
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一些孩子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有些孩子甚至在暑假在家待两个月,别说交朋友了,活动都不愿意。而且性格孤僻的孩子非常容易神经过敏,免不了为孤独所困扰,所以说孤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颇深的。孤僻的孩子一般都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和友谊,交往得不到满足,内心就很郁闷,感受不到外人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也就容易消沉、颓废。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四条建议,妈妈们赶紧学起来吧: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
爸爸妈妈们应当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要让孩子敢说、爱说,有机会说话。家庭中的大事小情,只要是孩子能理解的,就应该让孩子知道。
家庭中有关孩子的一些问题,更应该听取孩子的意见,爸爸妈妈们应当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只是爸爸妈妈们说了才算。
二、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比如说,家里买了新的玩具,爸爸妈妈们可以提醒孩子请邻居家的孩子来一起玩。别的小朋友上门来玩耍,爸爸妈妈们要讲一些表示欢迎的话,消除他的恐惧心理,还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拿出好吃的东西招待小朋友、拿出好玩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样,孩子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小朋友们进行交往,可以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体验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三、鼓励孩子交往
首先,爸爸妈妈们要教孩子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不一定必须牺牲自己的利益)。
当孩子们遇到与自已不同的看法时,他们常常觉察不出来。这就容易引起相互之间的误会,孩子们有时会感到痛苦。
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教给孩子把自己定位在另一个人的位置上,进行角色转换。这种角色转换对人类一切形式的交流都是重要的。
四、对孩子进行交往技能训练
交往技能训练通常包括下列几种方法:示范、指导、塑造、反馈、行为练习和强化。
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
爸爸妈妈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在交往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她)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她)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2. 让孩子学会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其实就是教会孩子观察他人用非言语方式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比如眼神、手势、身体的姿势等;教授孩子交谈技能,让孩子认识到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重要性。
3. 让孩子学会合作
例如,几个孩子在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说玩动物园”游戏,而自己却想玩娃娃家”游戏,此时就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和同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动物园”的游戏。这样才能保证交往的顺利进行。
4. 让孩子有团队精神
妈妈们要学会告诉孩子,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这个道理一定要说给孩子听,一定要让孩子懂得。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孩子们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爸爸妈妈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应当支持孩子帮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难,这样孩子才会在与人交往中慢慢培养起自信,更加顺利地融入群体中。而且身为父母,一定积极主动地为孩子与小伙伴们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一起游戏,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品质的良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