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湿疹和热毒对比图 宝宝热疹和湿疹的区别

湿疹和热毒是一回事吗?

中医把致病的外因分为六种,称作六淫,分别是风、寒、暑、湿、温、热;热毒只是其中之一
热毒炽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全身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有红斑、烦躁或昏迷、大便干结、尿少、咽喉肿痛、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数。此型病人属于热证。《神农本草经》中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食同源,药食同理。我们也可以说“疗寒以热(温)食,疗热以寒(凉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凉性食物。寒性或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等功效。常见寒性(凉性)的食物有:莲藕、竹笋、芦笋、冬瓜、慈姑、丝瓜、黄瓜、苦瓜、蕹菜、油菜、菠菜、苋菜、荸荠、莴笋、白菜、西洋菜、葫芦、枸杞菜、茭白、绿豆、荞麦、大麦、小麦、薏苡仁、苹果、香蕉、番茄、芒果、甘蔗、梨、橙、柚子、木瓜、杨桃、海带、紫菜、海藻、田螺、田鸡、茶叶、兔肉、鸭肉、甲鱼等。
热毒炽盛型病人的饮食禁忌:由于该型属热症,热症病人忌食温燥伤阴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胡椒、桂皮、八角、韭菜、洋葱、荔枝、狗肉、羊肉、猪肉、猪肝等。
[临床表现]
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本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有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疗法则] 治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治虚热阴毒者,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 龙胆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萆、山豆根、鱼腥草、败酱草、龙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叶20g。
2、随证加减: 上焦肺热者,加黄苓12g; 中焦热者,加黄连12g; 下焦热者,加黄柏10g; 三焦热者,加山栀子10g; 肝胆炽热者,加龙胆草、龙葵、半边莲各30g; 胃肠腑热者,加大黄15g,苡仁30g; 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各10g。
[其他措施]
1、针刺治疗: 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阳陵泉、百会、神阙。用此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
2、推拿治疗: 足底部轻轻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3、调护方法
(1) 注意卧床休息,症状有显著减轻或好转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
(2) 对发热者,需每日测体温3~4次,待体温正常后每日测体温1~2次。
(3) 可进丰富营养的食物或清淡的食物,禁辛辣、酒等助热之晶。
(4) 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恢复阶段,应禁止性生活,因房劳伤肾气,有碍于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湿疹(shizhen)一种常见皮肤病。湿疹病因比较复杂,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皮肤呈轻重不同的发炎状态,瘙痒感比较剧烈,临床分为3种类型:(1)急性湿疹:发病急,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及小丘疹,随后可出现小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和皮肤潮红肿胀,若有继发感染则有脓疱,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经治疗2~3周消退,但易复发,可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2)亚急性湿疹:皮疹为小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糜烂渗出,可有结痂或脱屑,多由于急性期的移行或慢性期的加重,易于转为慢性湿疹。(3)慢性湿疹:皮损多呈局限性浸润增厚、粗糙、苔藓化样变及色素沉着。表现为慢性病程。湿疹的治疗,首先应除去任何可疑诱因,并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内服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物及维生素C、钙剂等。皮损急性期可用3%硼酸水湿敷,外用氧化锌糊剂;皮损逐渐干燥,好转后可用2.5~5%糠馏油糊。慢性湿疹可用5~10%黑豆油膏或相当浓度的煤焦油或松焦油膏。

湿疹和热毒对比图

婴儿湿疹是热毒么??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的炎症,其特点为急性期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等),有渗出倾向,自觉搔痒;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所以可见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婴幼儿湿疹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多为满月后方发病。惯发于头面部,其他地方也可被波及。皮疹表现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相同,时作时休,容易复发。剧痒难忍,故夜间哭闹、燥动不安。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等。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婴儿湿疹是异位性皮炎之婴儿型,但对此还有异议,理由为还有部分婴儿湿疹不是异位性皮炎。故此,提倡还可沿用婴儿湿疹之病名。

湿疹和热毒对比图

宝宝热疹和湿疹的区别

1、湿疹是指干性的、脱屑的、成片的,可能存在裂口或是渗出的,且渗出液会很快干燥结痂的疹子,而且伴有奇痒。
2、热疹是那种米粒样或是针尖样的红点,即使是疹子连接成片,也能看见特别清晰的,小米粒样的疹子,往往与出汗有关。

湿疹和热毒对比图

热疙瘩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得了湿疹会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边缘不清,周围散在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疤,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浓痂。热疙瘩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热疙瘩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如何区分热疹和湿疹呢?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以后复发或加剧。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根据湿疹部位症状不同可分为小腿湿疹,阴囊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肛门湿疹,小儿脸部湿疹等。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瘙痒症,临床表现包括瘙痒,红斑,脱屑及成群的丘疱疹。症状表现,一般有以下2个特点:


  1、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


  2、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患处颜色更暗或是发生色素沉着,有时色素减少,在皮纹尤其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和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不易区别。


  【独特疗法】使用德国欧淇贝康治疗。适用于湿疹的各种类型,尤其是针对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疗效很好,一疗程适用10-15天,每日2-3次,涂后轻轻搓揉数分钟,重症患者酌情增加用量,若病史较长,建议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药进行内服调理,可以选择皮肤病血毒丸、龙胆泻肝丸,苦参丸等。


  可预防湿疹的4种蔬菜,适当多吃以下4种蔬菜有助预防和治疗湿疹:


  1、苦瓜 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2、番茄 番茄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E;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钙、磷、铁及番茄碱等物质。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补充维生素C;番茄碱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疗湿疹可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


  3、韭菜 韭菜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蛋白质、纤维素等。韭菜还有解毒祛湿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湿疹。


  4、芹菜 内含丰富的纤维、维生素B2及维生素C,还有大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芹菜具有化湿、利湿等功效,可有效防治湿疹的复发。

热毒疮和湿毒疮怎样分别

热毒疮即热毒型暗疮。热毒型暗疮症状:脓疱型丘疹为主,脓疱聚集,时有少量黄稠脓液外溢,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脓疱消退后,皮肤表面可遗留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桔皮,胸背常被累及,大便干燥或秘结,数日不行,小便黄赤,有全身营养不良,免疫力差,舌质红、苔黄燥。发病原因:多因肺胃蕴热上升,复感外界毒邪,致使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治疗方法:宜清热解毒。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煎服。  热毒疮肿。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疮上即消。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於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於「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简言之,湿疹病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至某程度时,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后,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其实,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病症。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湿、活血、清泻等,视乎病者的体质而定。中药医治湿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医治的重点不是把表面的皮肤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彻底改变体质,因此医治需时,并非一两个星期便能见效。此外,病者需有心理准备,因为吃药初期可能因要引发热毒排出以致病情更为严重。不过,这只是复原过渡期的短暂反应,无须过虑。 另一方面,要根治湿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须和医师配合,从日常饮食入手,因为若一面吃药排毒,一面又吃进带毒食物,试问又怎能痊愈。湿疹病患者应戒吃能加剧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虾、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令人体难以分解,如牛奶、豆类等,应少吃为佳。病者亦应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例如搔抓、用碱性强的肥皂或过热的水洗浴、不要让阳光直晒着患湿疹的地方等。 湿疹之类的皮肤病,即使根治后若饮食不当或身体状态欠佳可能又会复发。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身体调理好,以及进食与体质相配合的食物,避免发病,而非到病发后才求医治。 治疗湿疹的基本原则是清热、化湿和活血。某本方如下:土菌陈、土茯苓、扁豆衣、龟板各5钱 (15克)。不过,临床施药时亦要因应按个人的体质。

湿疹和热痱子又什么区别?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其中湿疹患者常出现湿重于热型、热重于湿型、脾虚血燥型的症状。患者却不知道怎么治疗这样类型的湿疹。    1、湿重于热型的湿疹患者。此型相当于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皮损渗出流水较多,伴有纳食不香、身倦乏力、大便不干或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腻、脉弦滑或缓。。患者治疗应以健脾利湿为主,佐以清热,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2、热重于湿型的湿疹患者。此型相当于急性湿疹,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及脉弦滑数。患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可用龙胆泻肝汤合二妙散加减。     3、脾虚血燥型的湿疹患者。此型相当于慢性湿疹,一般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缓。患者治疗应以健脾燥湿,养血润肤,可用养血定风汤加减。 痱子则是由于出汗多,汗液排出不畅潴留于皮内引起的汗腺周围发炎。炎热夏季当较胖的孩子大哭大闹、或较长时间抱着孩子时,很容易生痱子。长在面部、颈部、躯干、大腿内侧、肘窝处等部位的白痱子、红痱子、脓痱子,可继发感染成疖肿。    如果已经长了痱子,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服,经常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干燥,配合用一些痱子粉止痒消炎。最好忌烟酒、辛辣、油腻食品;室内环境不宜潮湿、温度要适宜,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如果痱子顶端出现针尖大小浅表性小脓疱,很可能预示将要发展为脓痱,应到医院就医。 如还有不懂的地方可联系q 1085052318 追问: 我就是在脖子一圈,还有胸前,额头一圈,我用痱子粉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越长越多!! 如果是湿疹,光抹药膏,可以么? 回答: 建议您去看看医生,要根据病情用药。治疗湿疹还有口服用药,一般湿疹的治疗: 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 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但是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在看过病情后,看是否可以用中药治疗,副作用会少些。

请问热痱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热疹是孩子当身体周围的温度过高时,皮肤上出现淡红色皮疹的一种症状,这种皮疹在孩子的肌肤凉爽后不久就会消失。热疹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婴幼儿所以会患热疹,是因为他们的汗腺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周围环境的温度过高时,皮肤通过汗腺分泌调节身体的温度,但是调节功能不全就会引起热疹

湿疹是小儿最常见的皮肤疾病。

你需要先了解一下湿疹形成的根源。湿疹的根源是胃肠道系统的不完善,某些过敏性体质的小儿吃进去的过敏原易透过较薄的肠壁进入血液中,由于皮下毛细血管最丰富,所以湿疹就立刻表现在皮肤上。治疗湿疹的根本不是要从数不清的物质中测试出过敏原,去回避它,而是要完善宝宝的胃肠道系统。且现在医学上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因此平时可以吃一些妈咪爱或合生元等有益菌,改善宝宝的胃肠道系统,等宝宝胃肠道系统趋于完善,湿疹当会有所好转。

需强调指出的是,湿疹是会反复发作的,用药初期可能会有所好转,但过不久又会复发,不建议长期用药,否则会使皮肤形成激素依赖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