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眨眼、面部抽动,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在调皮!

平时你觉得你家孩子特别调皮捣蛋,时不时做一些怪动作,如眨眼、举眉、面部抽搐、口唇抽动等,而且相当频繁,以为孩子贪玩搞怪,殊不知你的孩子可能并非调皮,而是身不由己——可能得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眨眼、面部抽动,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在调皮!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

1、抽动常自面部开始,表现为眨眼、举眉、面部抽搐、口唇抽动、做怪样等。随病情发展,抽搐可逐渐加剧,并波及到颈、肩、上肢甚至全身。

2、动作刻板,重复发生,快速而不自主。可以部分地、暂时地自我控制。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

3、呼吸肌和吞咽肌抽搐时可发出各种声音,如咳声、痰鸣声、发哼声、喷鼻音等,有时出现秽语。

4、持续1年以上常为慢性病程,但病情常有波动,可有自发缓解与加重。

5、不伴有惊厥,一般无智力减退,但可有学习困难。

什么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部位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以行为障碍最常见,某些病例行为障碍比抽动症状更突出。男性多见,大部分患儿于4~12岁之间起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行为问题等。该病常缓慢进展,可持续至成年,药物治疗能控制或缓解者见于一半病例,仍有许多患儿的症状波动,长期不愈,其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为一种影响突触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代谢障碍疾病,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可变的外显率。病理表现为皮质-纹状体-丘脑环路的去抑制状态,同时伴随尾状核功能的过度活跃,导致不自主抽动与行为紊乱。也有人认为可能由链球菌感染后所产生的抗体与中枢神经元发生交叉免疫反应所致。近年的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抽动障碍

注意事项

1、对孩子出现的症状不要过分注意和焦虑,以免使患儿紧张不安而加重病情。不能责骂、惩罚孩子,要多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

2、按时服药,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出现动作减慢、伸舌、歪颈、张口困难等反应,可停药数日,待药物反应消除后再从小量开始服用。

3、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注意力,不要去模仿他人的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