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内驱力不足,导致学习落下,改变教育理念为他们树立目标

这几天家长群里都炸锅了,都是在吐槽孩子学习被动的。双减政策下达后,孩子轻松了,家长却变得紧张焦虑起来,唯恐孩子学习落下,跟不上,于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孩子订购辅助材料的宝妈宝爸们。希望回家后孩子可以做点习题,以防因为双减让孩子知识学得不扎实。

即便是父母着急上火,可是孩子却丝毫不急。真是应了那句话皇上不急太监急”,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喜欢学习,除了是一种态度以外。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主动性,从他们自身来说没有形成内驱力”。于是孩子便会出现一些消极和被动的行为。

孩子自身缺乏内驱力”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孩子内驱力”不够,做事情总是需要父母督促和监督。其实这种行为的形成是有他背后的原因的。

第一方面:父母过于能干”

孩子缺乏内驱力”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他们的身后会有一些过于能干”的父母。这类型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都会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不管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统统照单全收。

让孩子在万般千般地呵护下长大,风来了有父母遮挡,雨来了有父母打伞。总之任何事情出现,都不要孩子去解决,父母一律替孩子全部解决。长此以往,孩子哪需要自己做事情,又何谈内驱力”。

第二个方面:父母过于严格”

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越严格越好,因为世事无绝对。教育更是这样,父母如果过于严格,只会挑毛病,对孩子的进步和优点选择习惯性屏蔽,会让孩子压力山大。

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父母的指责和不认可,内心的小宇宙会在一天天地堆积下,终有一天会一发不可收的爆发。于是逆反心也会形成,内驱力”也会同样受到影响。觉得反正自己已经是这样的,又何妨再坏一点、再差一点。

第三个方面:孩子自身缺乏兴趣

孩子内驱力”的缺失,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和孩子自身有关。对于学习这件事父母忽视孩子兴趣的养成,使其本身就枯燥地学习根本吸引不了孩子,作为自控力和认知力差的孩子来说才会出现内驱力”缺失的现象。

第四个方面:父母教育理念不同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但是在很多时候父母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不同,比如妈妈主张散养,爸爸主张孩子不能惯。

其实父母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和不足,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问题,而且父母意见不统一的孩子是无法拥有良好的内驱力”的。

第五个方面:父母对于学习过于焦虑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过于焦虑。会让孩子出现内驱力不足的状态。这个时候的内驱力不足,会让孩子的内心也变得紧张,使这种紧张,影响他们的内驱力。造成孩子不敢做,久而久之,内驱力就会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少。

内驱力不足”孩子会有哪些变化

孩子的内驱力不足”对他们的影响会很大。内驱力的产生就如同孩子成长的助力剂,内驱力缺乏的孩子会变得做事情很被动。而且内驱力”不足的孩子会变得懒散和拖拉。

用大人的话来说就算是火上房”了也不会着急上火。这种孩子一旦懒散成性,形成拖延症”。父母会很累,孩子也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缺乏方向。

除此之外,内驱力”的缺乏的孩子,做事情还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稍微有一点小的挫折,或者问题,就会逃避和放弃。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非常可怕的,会对孩子一生造成影响。

三个孩子的内驱力”父母如何帮助他们建立

孩子拥有内驱力”父母应该如何有效地去引导呢?其实很简单,不用上纲上线,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就一定可以做到。

第一点:不做全能型”家长

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做全能型”家长,要稍微马虎”一些,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想着,或者替他们做。分清事情和责任,帮助孩子找一些他们可以做的事情,让他们去做。提升孩子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其自信,内驱力”也会增强。

第二点:不要做鼠目寸光”的家长

父母要有远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知道盯着学习,培养他们的多方面的兴趣,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玩一些亲子游戏,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内驱力”。不要让自己的鼠目寸光”给孩子带来压力。

第三点:为孩子树立目标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目标,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逐一分散,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感,同时也能提升内驱力”。

一一麻麻谈教育寄语:

孩子缺乏内驱力”,父母千万不要不重视,更不要试图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改变。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从放手开始,多动手动脑,只有动得多了,孩子才会越聪明。学习固然重要,不要总是关注学习,把眼光放长远,对孩子的内驱力才能更好得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