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只因妈妈的临时“考验”,9岁女孩险些走失,网友:理解却不支持

只因妈妈的临时考验”,9岁女孩险些走失,网友:理解却不支持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事无巨细的照料让许多孩子生活常识严重缺失,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自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如何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成为当下育儿教育的热点话题。

近日,河南郑州的一位妈妈就差点因为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而丢了孩子。

一名公交车司机发现一名9岁女孩上车时紧张兮兮的,所以感到有些不对劲,就询问女孩需不需要帮助,谁知女孩竟直接大哭起来,司机师傅赶忙仔细询问女孩情况,原来女孩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在司机师傅的帮助下,顺利联系到了女孩的母亲。当这位母亲过来后我们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的补习班离家只有几站路,女孩母亲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回家,谁知没有社会经验的女儿却坐反了方向。

这位妈妈本想着让9岁的女儿自己坐车回家,顺便还能锻炼一下孩子的自立能力,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女儿却没能顺利通过考验”,还差点因此酿成大错。

家长应该锻炼孩子独自回家吗?

一些网友看到这则消息后褒贬不一,有的网友看到新闻后表示不支持这种做法。

网友1: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让孩子独自上路,如果途中发生意外怎么办呢?家长的心可真大啊!

网友2:很多人说要锻炼,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我内心也是这么想的,可我真的不敢这么做。现在各种变态,强奸、抢劫、车祸…都是一瞬间的事,新闻看得我根本不敢放手。至少在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是真的不敢。虽然我也羡慕那些独立的孩子,可是一想到万一因为自己的不监护让孩子发生意外我就觉得无法面对。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孩子9岁已经不小了,应该学会独立。

网友1:九岁应该学会独立!但是要有节奏让他慢慢适应,父母要做的心里有底,和他走几次。慢慢的来个角色兑换,让他反过来提醒你,哪里该直走哪里该转弯,或者到哪里该下车了啊等等!首先让他自己有信心!

网友2: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需要个过程,但孩子在长大,总有一天要慢慢放开你的手,在这之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准备开始,比如认识街道和熟悉的店铺,公交车路线,交通规则等…

家长

虽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可以看得出来,网友对这位妈妈锻炼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却并不支持这种做法。9岁的孩子差不多在上四年级了,孩子在发现自己迷路后最先表现出的不是求助,而是惶恐,其社会经验与孩子自身年龄严重不匹配,但是孩子母亲的突击式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就像网友说的那样:让孩子独自乘车是可以的,但是应该做好准备,而不是心血来潮的锻炼。”还有网友分享教导孩子独立乘车的过程,甚至一度被孩子质疑被爸爸跟踪。”请为这位爸爸的做法点赞。

网友2

在让孩子独自乘车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首先要确保孩子心智是否达标

在适宜的年龄里做适宜的事,孩子的独立教育不可操之过急,年龄太小或有特殊情况的孩子不要过早要求他们独自上路。

2.确保孩子熟悉路线

独自上路前,家长要先带着孩子熟悉路线,告知路途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防止孩子迷路。

3.传授孩子应对特殊情况的方法

我们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告知孩子如果迷路应该如何应对,如遇到危险要及时求助售票员、警务人员等等。

家长

注重提高孩子自立能力

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

有人说:孩子的自立能力要从小培养。”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孩子分房睡觉,美其名曰锻炼孩子独立成长,早上起来时你可能看到孩子睡得正香,并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是你没看到的可能是:孩子因为害怕,蒙上被子、卷曲着身体躲在角落里的场景。

所以,在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同时,也要遵守量力而行的原则。孩子在每个阶段都会慢慢掌握一些本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孩子成长过程的同时,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操之过急,只会让孩子变得更糟糕。

网友2

不可包办,学会做孩子助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们爱子心切,经常以孩子幼年、不懂事、做不好等理由,在生活上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生怕孩子因此受了委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父母的包办行为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过程,过于溺爱只能让孩子丧失自立能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充当助手”身份,比如孩子做不好或不会做某件事情时,父母的包办只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心理,所以一定要摆正心态,我们应当学会以协助者的身份帮助孩子做事情,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因失败而丢失的信心,孩子反复尝试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操之过急

自立不仅仅是自理能力,独立人格”同样重要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孩子只有精神自立,才能敢于思考,勇于面对挫折。自立精神的培养不应该仅限于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应该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像孩子慢跚学步一样,孩子摔倒后,有些家长尝试教授孩子自己起来的方法,而有些家长则看着孩子在地上打个滚坐在地上,然后自己爬起来,也许孩子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但是靠自己的孩子明显会更自信。精神自立的孩子面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助父母,而是自己先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是精神独立的魅力。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受益终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