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让孩子“调皮捣蛋”,那将是一个多么苍白的童年

我一直很喜欢《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里面的大卫就是大家口中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

但每每翻开这本书,那种跃然纸上的童真世界,总能把你带离贫瘠的成人世界。

可惜很多中国家庭,把这套书当成了规范孩子行为的反面教材。

大卫用叉子将火腿,蔬菜组装成一个奇怪的小人,在他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创造的快乐。

大人看到的是:不可以玩食物,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的。

谁说不可以先玩再吃,谁说食物只能用来吃,才能发挥他的价值,不可以用来为我们带来更高级的快乐呢?

大卫洗澡的时候,在浴缸里玩水,想象着自己是海盗船长,正遨游在他自己那片广阔的海洋中。

大人眼里,只是一个不好好洗澡,调皮捣蛋的孩子。

谁说洗澡不能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呢?人生也不过是场游戏而已,不是吗?

1、养出一个太听话的孩子,是可悲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乖巧惹人爱。

但孩子很少有不淘气的,只是程度不同。

孩子的「捣蛋」行为,只不过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独特方式。

从儿童的角度来说,他们只是在顺从自己的心意

一个孩子太过听话,其实是父母教育目的失败。

孩子为了满足你的需求,吃你让他吃的食物,穿你让他穿的衣服,干你让他干的事情,那么他怎么才能活出他自己呢?

有人说,孩子要从小制定规则,没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没有错,孩子需要懂得一些社会生存的法则。

比如红绿灯,法律知识,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能做等。

其他的事情上,请多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探索吧。

2、面对孩子的错误,请减少批评

打碎了碗,尿湿了床,在墙上乱涂乱画,在地板上学虫子蠕动……

偶尔制造点麻烦,真的没什么。

衣服脏了可以洗,墙壁脏了可以重新粉刷,但童年的这份快乐,丢了就再也捡不回来了。

《孩子挑战》这本书中写到:

孩子会犯错,做错事,这很正常。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的行为中偶尔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可以理解成,孩子一天80%事情表现良好,只有20%的事情做错了。

但我们却把注意力,聚焦在了这20%的错误上。

孩子也会抹杀那80%的优秀,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小孩。

所以当孩子犯错时,请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现在错了,我们要做什么呢?

这样积极的思维方式,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充满勇气地去探索属于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