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跟孩子好好说话,是父母最重要的能力

早上接到一个骚扰电话,是个做儿童早教的推广员打来的。以往接了这种电话,我会迅速回绝,然后挂掉,但是这次却拿着电话听了很久。

这个女推广员的声音太有磁性了!

这不是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的声音,她听起来四十多岁了,温温柔柔的,我在想,她有孩子吗?她平时也是用这种语气和孩子说话吗?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联想,是因为我早上上班,在电梯口遇到了邻居。确切的说,我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

隔着单元门,我就听到她在屋子里对着孩子大声嚷嚷:穿鞋啊!快点啊!一天到晚磨磨蹭蹭的!有完没完啊?!”

单元门被砰”地推开,站在电梯口的我与她面面相觑……

早啊!”

早!”她瞬间变换出一付笑脸,是我平时熟悉的模样。

原来,温柔如她,在家里也会和孩子大喊大叫啊!

跟孩子好好说话,是父母最重要的能力

经常告诫自己要对孩子心平气和的说话,但是在孩子面前经常会变成一只行走的炸药桶,沾火就着,而且我相信99%的妈妈对孩子发火,是无意识的。

我和孩子爸之间的对话经常是这样的:

你小点声音对孩子说话。”

我声音大吗?!”

你对孩子有点耐心?”

我还不够耐心吗?我这句话都说了800遍了,她还不动,我!还!要!怎!么!有!耐!心?!”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燃烧的临界点了,就会找点别的事情做,然后再回来面对孩子。

但是孩子听完我说话,就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你冷静一下。”

我刚冷静完好吗!!

不懂道理没什么可怕的,懂道理做不到也没什么可怕的,懂道理并且觉得自己做到了但是其实根本没做到,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我自认为是个对孩子相当有耐心的妈妈,但是对家人的反馈来看,我的狂躁症”也是会间歇性发作的。

这个问题我也和月宝讨论过,她告诉我说:妈妈,我知道你说的话都是对的,但是你说话的语气太难听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觉察自己说话的语气。尤其是当月宝不听话,置我不理,或者跟我顶着干的时候,我就马上反思刚才我是怎么说话的。

我发现,有时候我是用命令性口吻:你赶紧写!”快洗澡去!”

有时候我是威胁性口吻:口算再错,晚上别想讲故事了。”

有时候我是批判性口吻:拿笔姿势拿笔姿势!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记不住呢?”

有时候我是埋怨:天天磨蹭,这都几点了,每天早上又得犯困。”

有时候我什么都没说,但是眉头紧皱,双唇紧闭,往孩子身边一坐,就是一尊关公。

孩子都是敏感的生物,尤其容易受到母亲能量的影响,所以你心情好不好,根本骗不了孩子,你只要一亲近她,她就能觉察到。

前不久在看一本书,书中有一个小插曲,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在一位大师演讲结束后提出要抱一抱老师的请求。

她说:我的母亲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温柔的长辈,我真的很想抱抱您。”

老师请她上台,并拥抱了她,现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孩童,在我们的童年,如果我们得到过父母慈爱的呵护,我们都内在孩童就是快乐的、健康的、充满希望的。

如果我们从未得到过认可、爱护,甚至整天生活在担惊受怕里,那个内在孩童就会一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独自哭泣,一生等待着被疗愈。

很多人的童年里没有慈爱的母亲相伴,甚至连这样一个充满慈爱的拥抱都是奢求。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都会对一个暴躁的母亲指指点点,都会宣讲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之理论大同篇。

但是真的蹚进教育这滩浑水,真的面对一个皇上不急太监急”的孩子,真的每天承受教育的压力,生活似乎就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能体现父母的底蕴,越能体现父母的修养。

有的父母能处乱不惊,心里急但是嘴上不急;有的父母事忙心不慌,总是能安然的处理繁杂的日常琐事。

在这种心态下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语气是淡定的,是和缓的,虽然也夹杂着要求、鞭策和教导,但是让孩子容易接受,乐于沟通。

不瞒你说,我最近每天都在修炼自己的说话水平——和孩子说话的水平。

同样的事情,我怎样说?她乐于接受;我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她不反感;什么话我必须要说?什么话我可以不说?……

我每天都在反思,带着觉察和孩子说话。

其实,我们早就该反思这件事情。

在职场上,我们研究过怎样和领导谈话;在家庭中,我们研究过怎样和婆婆沟通;在婚姻中,我们研究过怎样维护良好的夫妻关系……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怎么和孩子说话。

似乎我们说话、孩子听话,这种简单粗暴单刀直入的方式就是天经地义的,就连父母大喊大叫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某些家长被孩子气到住院,还会产生共情,大呼同是天涯沦落人”!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要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亲子关系的模式。

跟孩子好好说话,其实是一种能力,也需要培养、需要学习,需要训练。

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做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天生会做父母。做父母,是一项功课,也需要修学分。

推广员

在目前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父母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但是我觉得父母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就是锻炼自己好好说话的能力。

很多孩子不是败给了自己的同龄人,也不是败给自己的天分和运气,而是败在了父母的语气里。

那些负面的语言挫伤了他们的自信、限制了他们的成长、摧残着他们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蹶不振。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多成年人心血淋淋的经历。

所以,为了孩子,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吧!别把最好的态度留给了陌生人,却把最臭的脾气扔给孩子。

每天一小时,做更棒的家长!

国学大语文、英文原版、模拟试卷,全科学习资料、早教启蒙,关注同名公众号一小时家长”(ID:jiazhang119),获取小学全科学习资源福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