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对学习缺乏积极性,成绩难以提升,如何正确提高学习动力

孩子步入学校后,就会面临着每各种学习。于是上了一年级以后也有诸多家长投身到了陪伴孩子写作业的大潮中。

这时很多家长便会发现,孩子的学习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每次考试成绩都成了家长衡量学习效果的准绳”,成绩不好的家长上火,成绩好的颜面有光。

在家长之间会无形的形成一股攀比风,处处攀比。若自己的孩子比不上他人,家长便会将责任完全归责于孩子,开启疯狂学习恶补的状态。家长恼怒不堪,孩子苦不堪言。事实上,孩子不上进,光靠父母的生拉硬拽,是徒劳的。

01

为什么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爱学习

第一、从小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家长缺乏指导,没有重视从小的教育。或者重视教育的程度过度,容易造成孩子的厌学。

而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就是来自成就感自我的满足感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只会换来逆反,形成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哪有信心再去学习。

第二、缺少学习的氛围

伴随着孩子的长大,自我意识会逐渐成熟。荣誉感和成功感也会越来越强。班级里面的小红旗、小红花都成了荣誉的象征。孩子之所以学习动力不强真正的原因是缺少学习氛围。

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可以感染孩子,积极上进的故事,自己努力的过程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在感受的同时,得到启发。

有的家长却忽略了氛围的营造,一回家不是玩手机,就是刷剧,孩子看在眼里,也会跟着学,怎么能有动力去学习。

第三、家长的过度批评和夸奖

有些家长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会采用过度夸赞,或是过度批评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也有弊端。

过多的夸奖会形成自大自以为是的性格,学东西不扎实,出现当时学了,一会就忘了的现象。虽然内驱力有了,但是学习的这是却并不是真正的吸收,而是浮于表面。他们可能会为了得到父母的夸赞,做出努力学习的假象。

过多地批评一位的指责会影响孩子的内驱力,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表示怀疑。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也会变得很被动,甚至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内驱力的提高,主动学习的动力难以形成。

02

家长应该怎么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光靠父母的生拽硬教是没有用的,不光学习成绩上不去,还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亲子关系。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从这几方面试试看。

首先、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度,把控在合理范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陪伴,更需要父母的指导。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评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评价具体的事,而不是浮于表面,让孩子真正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认知自己。

表扬和批评都要都度,且中肯,这样的评价和表扬才会被孩子接受,也利于孩子学习力的促进。父母以身作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一个学校。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管理,让自己真正地成为孩子的榜样。也就是说父母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自己就要变成什么样。

其次、先指出错误,再表达肯定

父母在评家的孩子行为时,可以先提出不足,这会让孩子的心态上受到一些影响,随后父母在表达肯定和期待,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还有改善的机会,这会让孩子更加有改善的行动力。

最后、设定适合的管教目标

合适的目标设定会让孩子更加能够建立起中肯的自我认知,孩子可以从目标实现中获得成就感,也可以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我。孩子在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中更加容易实现行动力的提升。

露露爸育儿寄语:

孩子不上进,学习动力不强,不能光靠家长的生拉硬拽。想要学习积极,最大的源动力,来自孩子的内驱力。

调动孩子的内驱力,就要从自身做起,做好孩子的老师,从小注重规则意识的建立和习惯的培养,正确建立是非观,培养孩子自主性,长大后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和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