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白各种道理,理解各种办法之前都必须明白一件事,对错只是用来攻击的武器,知识层面上的对错,一千里面错了一个,但是对了九百九十九,而我们的认知局限性就在于只能看见不如我意的!什么是不如意的?就是不利于我的。
所以再好的办法都要建立在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或者身体的基础之上,才能成为好的办法。
孩子的摔倒分为身体摔倒和思想不如意,思想不如意就是喜欢什么想要得不到,做什么事没成而哭泣。

直接进入主题从思想层面分析。
首先就是确定目标要什么?要孩子变成什么样?我们要明白一件事,在宇宙当中,一切事件都是发生,失去人类之后的世界是没有的意义的,哪怕世界末日,对于地球而言也可能只是喘口气而已。
我们赋予这世界意义,那就是我们对世界各种各样变化的想法观点!这些才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让孩子变成什么样?有了想法之后,变化过程就是人生意义。
要让孩子非常快乐?就要明白快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认为快乐就对了吗?难道你忘记了人类概念里面有一个误解的问题?所有拥有好坏属性的东西,加上一个不”直接反转!你有多快乐就有多悲伤!反过来也是一样,前期的努力在得到收获之后就会获得极度喜悦!


为什么会这样?直接进入大脑,认清楚人的本质!
我们的记忆认知是没有属性的,房子、桌子、凳子、椅子、杯子、墙、沙发、床,因为婴儿时的认知就是将这些东西的光印在大脑当中,然后出现了属性!
破烂的小房子、陈旧的烂桌子、肮脏的沙发、会掉灰的墙,为什么这些词带有负面属性?这些概念是怎么出现的?


其中奥秘也在一个不”字含有的概念,当初的记忆是印在大脑当中的,直接运转这些神经就是回忆,回忆也没有属性,就是一个想起来了而已。当我们看见新的房子的时候也只是认识而已,没有对好的东西形成形成向往之心。
真正的罪恶就在于我们!将喜新厌旧的认知传递到了孩子的大脑当中,当我们每一次对旧的东西表示厌恶,你的表现全部印在孩子大脑当中!直接学到了!
对旧的东西表示厌恶,就一定明白了喜欢,厌恶与喜欢就是一条神经上的两个选择,明白其一就知道其二,所以就会对新的东西表示向往!
所以当我们运转回忆的的时候加上我们学到的厌恶神经反射会一起运作!当我们在家里看见了旧的东西的时候,凡是被打上旧的”这个属性标签的时候就会被厌恶,然后你又教会了他,旧的东西就应该丢掉!然后和你新旧观念不同,他认为是旧的,就要丢掉,你认为那是有用的也没用,他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不能丢”!

所以你还认为快乐就行了吗?
当你倾尽所有维持孩子的快乐的时候,对于他来说,仅仅只是认知到了而已,他会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出你教会的厌恶,哪怕是你辛辛苦苦为了孩子什么的,但是他的观念里面可没有辛苦啊,没经历辛苦,就不会明白什么是节省,因为你只教会了他讨厌旧东西,和你辛不辛苦没有关系!
所以当你老了,再也赚不到钱了,维持不了快乐了,不明白辛苦的他只会讨厌现在没有你维持快乐的生活而已。你辛辛苦苦地维持,仅仅只是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本生活,失去就是讨厌,得到才能快乐,对你而言呢?差一点也很快乐,得到就是极乐!

教育之难,难在不知自己,也不知孩子的定位是什么,将自己的逻辑代入没有任何基础逻辑的孩子身上,产生的结果一定不会如意,错误太多了。
孩子摔倒要不要扶起来?如果你的认知能力很强,请务必在问题出现之前让它不要出现,那就是在孩子摔倒之前让他明白摔倒是可以爬起来的,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假如没有能力,孩子摔倒了,请不要有太大的反应,因为变化越大,刺激越大,而出生的时候形成了起源之哭”,所有刺激到了一个程度的认知都会以哭泣作为反应!
所以假如孩子摔倒的时候没有疼痛,没有哭的时候就不要管,这时候他的大脑与身体就会自己做出选择,假如他成功爬起来了,那就恭喜,看似只是一个动作,其意义是巨大的!他直接走在了无数孩子的前面!

如果可以,你可以自己调节难度,只要让他明白爬起来这个概念就行了!爬起来”可不仅仅是爬起来,在未来的学习当中,会直接与失败连接,直接关系到他的承受能力!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三岁就可以看老了吧!
如果以上条件都没有达成,那还是扶起来吧,因为已经在哭,神经反应已经形成,失败就要哭泣,这个反应已经存在,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过程,他因为失败而哭泣,你只能让他起来,否则就是一直承受失败之苦,会受到失败的影响而产生惧怕等等负面情绪!
三岁之前虽然没有记忆,看似不重要,其实最重要!因为没有记忆,所以再也没有一丁点可能改变这时候的思维惯性!潜力和天赋全部都在这个时候形成!(基因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