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亲子讲座,有个五年级的孩子勇敢站起来提问:
我特别烦,爸爸妈妈总是拿我跟别人比较,每次都把我说的一文不值。我表哥读书很厉害,每次他来我家里玩,爸妈总会当着我的面问他的成绩,转身就冲着我说。看看你表哥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你看看你自己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除了调皮捣蛋搞破坏,你还会什么呀?”
”每次听到爸妈这么说,我都会又委屈又气愤,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哪儿都比别人差,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他们亲生的。如果顶撞回去还会被扣上一顶就是因为表现不好,所以才害怕跟别人比的帽子。我该怎么办啊?”
在场的家长听了开始是发出一阵笑声,随即的又是一片沉默。开始笑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有类似的经历,不管自己多么的努力,父母好像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特别的优秀。而接下来的沉默,是因为当自己成为父母之后似乎也开始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去做比较,成为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个人。

为什么父母喜欢拿孩子跟其他人比?
有一部分父母认为比较是最简单的激励方式,想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你看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就不行呢?所以你也要进步啊。但是你觉得这样的方式真的有效吗?真的会让孩子充满行动的力量吗?
其实不少父母会把积极的榜样,搞混成为贬低式的比较。想一想当你自己和别人被动比较的时候,注意是在别人口中被动的,比较的时候比输了,你心里会真的欣赏他人的优点,向他看齐吗,还是会因为那种被看不起的感觉而感到伤心呐。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当爸妈总是喜欢拿他跟别人比较的时候,他会感觉非常的尴尬痛苦,于是不少孩子会选择臭脸,干脆不回应。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除了受到当下的表扬之外,更可能的会受到其他同学的讨厌与排斥。
父母在观念上首先要认识到这种贬低式的比较,不但不能够更好的督促孩子,反而会给他造成负面的影响,让他在成长过程当中变得不自信,甚至产生自卑感。慢慢的他甚至会丧失进去的斗志和热情,失去自我,这样非常的可惜。

给父母的两个小建议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当你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歌善舞,乖巧懂事的时候,你看到的这是最后的一个表面现象,而这些表面的背后是什么?是这些父母给孩子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和训练的机会,如果他没有接受到这些教育和训练的也很难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所以要父母先别急着比较孩子,先从自身找原因,反思一下自己给孩子提供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以及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养方法是否得当。
其次在生活当中,父母也不妨在教育方面多充电,多学习学习一些知识,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的计划,发现孩子的优势与特长。在孩子需要改进的时候给予理解,支持与引导。总而言之呢,单纯的比较不会解决任何问题的,父母还是需要以身作则。
就是不要总和别人比,不妨和自己以前比。比如说呢,孩子这次考试比以前进步了,现在讲话比以前有礼貌了,现在玩游戏学会控制时间了等等。结果是好还是坏,出于孩子本身这样好的部分可以多加鼓励,不断进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不好的部分可以引导孩子变得更好,没有谁比较好,表现差转换成为发现做的好的地方,虽然这是观念上的一个小小的转变,却在结果上会有极大的差异,所以呢,你不妨来尝试一下。

给孩子的两个小建议
当父母拿你跟别人比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首先呢你要意识到,比较这件事不一定完全是坏的,使用得当的话可以激励你不断的进步,也不妨在学校的时候找到共同的学习小组,或者是兴趣小组找到学习的榜样,大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不断提高,所以比较这件事也可以有好的一面。
父母总拿你跟别人比较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和家人深度的沟通一次。有的时候沟通不足,父母不知道你的想法是很多矛盾爆发的原因。所以你不妨专门找个机会尝试跟你的爸爸妈妈认真的沟通一次,向他们表明你并不喜欢这种拿来跟别人比较的方式,让他们能够理解到你内心的困惑。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在孩子需要改进的方面给与孩子理解支持和引导,这样的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与内在的驱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