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鸣妈聊育儿(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在家庭教育中,过早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吗?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奶奶告诉我,她的孙子大约一岁三个月,一直由她和老伴儿带着。最近几天她发现孩子有几个特征,就是拿着遥控器会跟奶奶说,你先看吧,就连吃饭的时候,孩子也是让奶奶先吃。孩子这么懂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其实,一岁左右的孩子是非常自私的,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应该什么事情都考虑别人。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讨好爷爷奶奶呢?一定是这个时期出现了什么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过早懂事孩子背后的秘密。

一岁的时候,孩子要完成一个特征叫做自恋。什么意思呢?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认为,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们这些东西都是归我的,妈妈是我的妈妈,奶奶是我的奶奶,姥姥是我的姥姥等等。也许这个时候,孩子妈妈会说,姥姥是我的妈妈。但是,这个时候跟孩子说没有用,孩子没有这种人际关系的逻辑。
其实,孩子的这种自恋的感觉还是要有的,因为这种自恋”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时期培养好了,孩子会形成一种稳定的自体印象。以后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贬低自己,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觉得自己怎么怎么不好。类似这样轻看自己的事情就不会那么容易出现了。

结合这个案例,其实孩子一岁左右就懂事了。对于父母或者长辈来说,要格外的警惕孩子,如果没有到这个自恋”时期,家长就要考虑到教育方式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安全感有没有建立?孩子这种正常的自恋”有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都是我们大人要注意到的。
为什么说这个案例呢?因为后来有幸跟孩子的奶奶又接触了。她说,孩子父母也发现了孩子的这种特点,之后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就回来专心的陪着孩子。在孩子将近两岁的时候,孩子也出现了一种两岁时候应该有的叛逆,而且什么事情都是以我为中心,慢慢的开始出现了正常的自恋”心理特征。

我再来讲一个例子: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她每天吃肉的时候都要给弟弟吃。比如,有两个鸡腿一个孩子一个,但是女孩总是留着给弟弟吃。爸爸会觉得孩子真懂事。但事实上,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懂事的行为呢?
其实,这个和上一个孩子的问题很相似。虽然这个孩子已经三岁了,但是他的弟弟一岁零八个月,也就是这个孩子大概一岁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候,弟弟出生了。而且,家里人把所有的重点都关注到了弟弟的身上。
因此,女孩的这种自恋”心理被破坏了,她没有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或者说这种关爱很少,并没有达到一岁左右孩子的需要。因此,导致了孩子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她就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弟弟吃。

其实,这两个案例很相似,也就是我们总夸孩子懂事。懂事其实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分析一个点:三岁之前的孩子就开始懂事,只能说明他感受的家庭环境是恶劣的。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自私的,反而说明他的家庭环境是好的、是正向的、是积极的。
人的心理发展有一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很重要,大概在一到三岁左右需要完成这个特点。接下来,在幼儿园中班大班这个时期,要完成别人和我一样的重要。然后再进一步发展就是社会规范是更重要的。其实,孩子的发展就是从我重要,到我和别人一样重要,再到社会规范是重要的,法律是重要的等等,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这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谱系,一个正常的发展思维。
但是,有很多孩子就过早地认为我是不重要的,别人是重要的,我自己是无价值的。所以,过早懂事的孩子一定要提防他是不是被家长忽略了?是不是有很多的方式方法教育不得当了?家长要格外的重视。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帮助,下期再见!
这里是鸣鸣妈聊育儿,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经验;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