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的堂哥今年三十五岁,自己在深圳那边开了一家电器公司,每天就是各式各样的会议和应酬,在事业上也可以说得上是风生水起。
在外人面前他是一个大老板,有钱有头脑,但是在家人面前,他却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最常听到的评价就是"在家待不过半个小时,坐不住也没话说。""每天下班回来也不说话,就是不停地说抖音看视频。"
其实,很多人都是如此,从小的时候,就不怎么跟自己的父母交流,长大了就更加的沉默起来。
这个问题也让很多家长头疼起来,为什么随着孩子渐渐的长大,原本亲子关系应该要更融洽才是,怎么反而是越来越疏远了呢?他们宁愿跟别人诉说心事,甚至是把心事写进日记本,也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们要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了。
首先,当你的孩子跟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态度是否敷衍家庭的成员都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大人们忙碌着工作,小孩子忙碌着学习。大人们思想客观理性,小孩子思想简单,有时候又天马行空。
也许很多家长在忙碌之时,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说当孩子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兴冲冲地跑进厨房,"妈妈,这是我今天在幼儿园做的兔子灯,送给你!"
而你因为忙着做饭洗菜切菜,只是草草回了一句:"谢谢宝贝,放那里就行!"
一句话犹如一大盆水浇灭了孩子的热情,于是孩子失望地放下兔子灯,走出了厨房。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定的存在感,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也更希望爸爸妈妈能够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小心思,接受自己的每一个想法。
其次,当孩子向你倾吐心声时你是选择倾听还是说教很多孩子宁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写进自己的日记本,也不愿意去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告诉朋友,他们都会认真倾听,并且站在同一个角度帮自己出主意;但是父母就不同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倾诉心事的时候,都会不停地打断孩子,并且用长辈的口吻对孩子进行说教,试图"纠正"孩子的某些思想。

但父母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越是强硬的沟通方式,越让孩子觉得难受,虽然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能让孩子坐下来认真听你说话,才是一切有效沟通的开始。
高考之前,很多人都在为填志愿而咨询父母的意见,但我们班的林小鑫却不同,整天跟自己的好朋友们一块研究,别人好奇地问他,"小鑫,你怎么不跟自己的父母商量啊?这可是人生大事呢!"
他却说:"哎,我自己可以解决。再说了,就算我不行,我还有一堆朋友呢?""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只会训斥我。"
最后一点,知道了孩子的小秘密之后你是否接纳并为孩子守口如瓶父母之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对于了解孩子的途径,不是猜测和窥探,而是要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对父母讲,最为家长,要理解孩子并尊重孩子的秘密,要为他的秘密守口如瓶。
如果你经常性地把孩子的秘密当做故事或者笑料跟别人说,久而久之,孩子就算有什么天大的事情,也不会选择跟自己的父母说。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全世界,父母无时无刻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陪在自己身边,然后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总有离开父母、离开家去打拼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己吐露心声,从而了解孩子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就要尊重孩子,接纳他们的小秘密并为之守口如瓶。
如何缓解父母与孩子之间没话说?开家庭会议!父母想要缓解亲子之间的没话说的尴尬处境,只需要定期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就可以解决了。
家庭会议,顾名思义就是爸爸妈妈与孩子共同参加的会议。通过家庭会议的召开,能让全家人都参与到家庭问题的协商和解决问题中来,让家庭成员在学习如何解决家庭问题的同时,增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尊重。
在家庭会议中,孩子可以学会倾听、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彼此尊重的态度,并且能在会议中进行一场头脑风暴,有助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在问题面前学会冷静分析。
家庭会议召开的三个步骤
第一,会前准备1.父母可以准备少许的点心或者小零食,茶水或者是饮料。
2.家长需要提前制作一个麦克风或者是可以代替麦克风的物品,比如说饮料瓶或者是一支笔都可以。
3.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专门记录每一次家庭会议的过程和内容。
4.可以准备一个小游戏,在结束家庭会议时可以用玩游戏来结束。
5.提前列出家庭问题清单

1.主持人:主持人主要是负责开场语和监督成员发言,会议的过程中,只有拿到麦克风的人才能说话,如果期间有其他人打断发言者的发言,需要主持人负责监督)
2.记录员:负责把家庭会议的内容用文字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方便帮助家庭成员回忆。
第三,会议流程1.主持人大概开个场:介绍一下今天参会的人员以及各自负责的角色,要明确表示会议严格按照顺序起来发言
2.致谢环节:发言人要依次向每一位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谢意,可以细致到某一件事情上,而不是简单一句话带过。
比如说:"感谢妈妈今天早上为我做了营养又好吃的早餐。""谢谢爸爸周三晚上和我一起完成了家庭作业。"
而不是"谢谢爸爸!""谢谢妈妈!"
3.解决家庭问题清单:解决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分歧,如果父母坚持不放权给孩子,独断要求孩子,这个时候的家庭会议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家长们要记住了,我们召开家庭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需要父母尽量放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寻找解决的方法,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这个时候,记录员需要把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再由问题的当事人去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解决。父母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一些自然后果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承担的,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在错误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吸取教训。

4.家庭会议的游戏环节:小一些的孩子可以玩玩游戏,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是下棋。因为游戏是一个增进亲子关系必不可少而且见效快的方式。
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和自己已经没话说了的时候,才想着去猜测孩子的想法,猜测代表的是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孩子的。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会召开家庭会议,积极主动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父母要像朋友那样去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不要过度指责,用长辈的口吻对孩子不停地进行说教。
毕竟孩子是他们第一次做孩子,我们呢,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不断地去调整的,相处的过程中确实会发生很多摩擦,甚至是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让我们难以控制的事情,最好的状态就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和自己没话说而烦恼,不如用家庭会议来缓冲一下"尴尬"的亲子关系吧,长期使用效果明显哦!
最后,也得提醒一下家长们,家庭会议不是越多越好,一周一次就可以了。在开家庭会议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孩子的问题,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生理、心理上的成长,会越来越成熟,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逐步参与到家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建议当中来。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