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崔。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的不尽相同的,对学习的习惯和吸收成都也不愿意,怎样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优势中获得广泛的知识呢?
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他们以相同的顺序、大致相同的时间经历各个发展阶段。但是,这只是一般规律。每一个儿童的实际发展,不可能与这个规律完全相符,因为每一个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智力的发展有早晚之分,智力类型有思维型、艺术型和综合型之分。研究表明,人的智商(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比)极高的和极低的都是极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的约占80%。

洋洋、宁宁和晶晶的父亲都在报社工作,都懂得孩子的教育环境十分重要。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孩子送进同一个示范性幼儿园,这↑幼儿园的硬环境和一般幼儿因差不多,但软环境很不错。后来他们又把三个孩子送进了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而又煞费苦心。按说,父母亲的知识背景相同、家庭经济条件相似,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完全一样,孩子的学习状况应该相差不远,其实很难说。三个家庭尽管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三对夫妇各自的身体状况、他们各自成长的家庭文化背景、他们成年过程的生活经历、他们的婚姻状况等,给孩子的遗传和影响是很不样的。

从上小学以后,三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就慢慢明显起来。洋洋沉稳,哪门课都不算顶尖却门门都优秀。宁宁能说会道,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什么都一点就通,但常常大起大落,不稳定。晶晶非常活跃灵巧,凡遇动手的事,总是他做得最好,体育、美术更是常常获奖。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孩子,由于教育的环境尽管很相似,但造就出的不同类型的孩子,而不同类型的孩子最终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学习类型,进而造成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单独或结合在一起对每个孩子产生作用,造成孩子的个体差异。所以当父母的不能把学习好坏完全归结到孩子的努力学习与否,而应是找到问题的症结——孩子学习的个性优势与劣势,鼓励孩子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这样一来孩子的成绩自然会提高。如果说上面的案例是说明教育环境对孩子造成差异,那么下面这个案例则能说明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影响。

淘淘因为搬家而转学,可刚到新学校一星期,淘淘的妈妈就被老师请到学校里去。原来,淘淘上课时总是讲话,而且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淘淘上课爱讲话这个毛病,妈妈是知道的。原先那个学校的老师也反映过。只是,原先的老师一边批评淘淘,一边表示同情和理解。淘淘听一遍就懂了,其他同学要听三遍四遍。要淘淘三遍四遍听着而不讲话,怎么做得到呢?

对没完威作业,老师也说过。其实,淘淘不是不完成,而是打折扣。老师出了20道题,淘淘做了一半或再多些,没全做完。老师看淘洶成绩不错,特别是思维灵活,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去。可是到了新学校,新老师就不能理解了。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是学生的本分,怎么能容忍有这种坏习惯呢?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学校,一起纠正淘淘的坏习惯。可是,妈妈不认为这是坏习惯,而是淘淘偏爱的学习方式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淘淘幼小时,妈妈就发现,淘淘好动不好静。他兴趣广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见感兴趣的事物,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摆弄,用心琢磨,同时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任何新鮮事,只要他有兴趣,很快就能学上手,并且有他自己的发挥。

别人都说淘淘的悟性好,妈妈发现,这和淘淘全部感官一致投入的学法有关。淘淘总爱把他听到的新知识重复说几遍,并且把它用到新的情景中去。妈妈知道幼儿的思维发展,最初依赖于语言。淘淘的话越多,说明思维越活跃。所以妈妈不但不限制淘淘说话,常常还赞赏他表达得准确、生动,联想丰富,有创造性。平时,淘淘常常表现出一心两用。他在游玩时,会突然插嘴加入大人间的谈话,做作业时,常听着电台广播。

有一次,老师给大家做听力测试,预先给了8、9个问题。同学们都忙着拿笔记问题,淘淘却心不在焉。老师有点生气,但没有提醒他。待老师把一篇长长的故事读完,她第一个把淘淘点起来复述。老师希望能给淘淘一个教训。可是,那个始终心不在焉的淘淘定了定神,竟然一点没错地把故事复述出来,并且能恰当地变换词语和句型。此后,老师知道了淘淘上课讲话,或若有所思、心猿意马的样子,不一定说明他不专心。其实,眼、耳、手、脑、体并用,效果总是最好。可是传统的教学要求孩子上课闭上嘴,坐端正,手不能做小动作认为唯有这样,孩子才能专心听课。

可科学研究表明,有一些孩子,手里必须摆弄一些小物件才能学得进去。有的孩子听课效果总是不好,他必须自己看,通过观察、阅读才学得好;当然也有通过听讲、听录音、广播学得最轻松有效的。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譬如淘淘习惯于预习,不喜欢复习,特别不爱做重复性习题,只有新鲜的内容才能刺激他的学习欲望,所以常常做作业打折扣。也有的学生特别爱解题,把做习题当作最大乐趣。在学习的每个阶段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能不一样。

传统的教育强调规范,强调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固然有它的道理。但规范强调过分,必然忽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忽视孩子偏好的学习方式,容易在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时,将优势变成劣势,把教学变成求同教学、补短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标准模式”。事实往往是标准模式”不标准,学生却因为别扭、困难甚至痛苦而对学习丧失信心。当然,认识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并非是为姑息孩子的缺点找借口,而是为了扬长避短。比如,为了避开淘淘上课不专心的短处,妈妈就培养他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有挑战性,符合淘淘爱新鲜、爱自己琢磨的特点,同样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还有效地提高了他的自学能力。

由此看来,父母必须看到孩子的学习个性是因人而异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因势利导,努力发挥孩子独特的可塑造性强的学习优势,并培养他们与之相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转发,点赞,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