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爱刨根问底是好现象,别用不耐烦回应他,父母如何回答有技巧

大家好,这里是白白育儿堂。今天和大家分享孩子为什么总喜欢问为什么,以及父母如何更好地回答孩子。

一、孩子爱刨根问底是好现象

1.叛逆期案例:

孩子爱刨根问底是好现象,别用不耐烦回应他,父母如何回答有技巧

然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问为什么?而且总是刨根问底,不问出个所以然来,誓不罢休。 刚开始时,爸爸妈妈还给耐心解答,但慢慢地,随着问题越来越多,看到什么就问什么,而且很多问题根本就是无法回答的,比如太阳有家吗?它也有爸爸妈妈吗?”月亮上有人吗?亮里很冷为什么不装暖气呢?”这让爸爸妈妈渐渐地有点厌烦了。

一天晚上,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忙得团团转,顾不上然然,于是给了他一本图画书,让他自己看,但然然对上面的图画特别好奇。隔一会儿就拿着书来问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那样。由于当时妈妈正忙得手忙脚乱,看他问起来没完没了,忍不住来了气,于是吼了他一句:哪儿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自己想!”看到妈妈生气了,然然只好从厨房里退了出来。

吃晚饭时,然然又开始发问:妈,你说蜈蚣有几条腿?”妈妈没好气地说:你管它有几条腿呢,吃你的饭!”看妈妈没有理自己,然然又去问爸爸:爸爸,蜈蚣有多少条腿?”爸爸也斜了他一眼说:你的成绩比以前已经退步很多了,还有心思问这些,好好学习就行......

从那以后,然然就再也不问爸爸妈妈问题了,话也少了很多,常常就一个人坐着发呆。妈妈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心里开始后悔那天对他确实有点过分了。

2.案例分析:

父母应懂得:爱刨根问底是孩子力求认识新事物的积极表现

七八岁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年龄阶段,就像然然一样,小脑瓜里总是装满了为什么”。鸟儿为什么会飞?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为什么我的影子一会儿大, 一会儿小?爷爷的爷爷是谁生的?等等。将一个又一个问号扔给我们,有时候可能使我们感到惊讶,甚至于无法回答。问得多了,我们还可能会因此而厌烦。

爱刨根问底是七八岁的孩子力求认识新事物的一种积极表现。由于他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逐步发育,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也愈来愈复杂,渴求认识新事物的欲望也随之增长,他们对于那些以前没有见到过的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七八岁的孩子认知能力却非常有限,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须要通过问”来得到大人的帮助,而且常常要刨根问底,不搞清楚誓不罢休。

摩西奶奶效应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忽视孩子的提问,甚至嫌他们提问多、烦人而粗暴地训斥他们,结果使得孩子不敢再提问,对周围一切都失去应有的好奇与热情。但真到了那个时候,许多父母又开始悔不当初。就跟然然的父母一样,知道后悔时已经晚了。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我们做父母的给压抑了, 怎么会再问呢。要知道,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再重新激起是很困难的。

孩子爱刨根问底,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正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丰富孩子心灵的好机会,我们应当认真对待。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摩西奶奶效应”,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至垂暮之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天才,75岁开始学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摩西奶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它就会自行泯灭。一个孩子爱问问题,这其实就是在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如果我们不给予支持和引导,那么,这种潜在能力将会渐渐泯灭。

然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提问,对爱提问的孩子要表示赞许,并及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在刨根问底中快乐地成长。

二、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对孩子的提问应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对于孩子的好问,刚开始时,我们都会感到高兴。但当这种发问变成经常性的、好似没有终结的事情时,我们就没有那个耐心去给孩子一个一个解答了。更何况,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千奇百怪的,有时根本就无法跟他解释清楚,也难怪有些父母一急就说出你还有完没完”这样的话。

但是,为了珍惜孩子的积极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当遇到为什么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为什么地球是球形而不是个正方体?”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不要头痛,更不要厌烦,要耐心一点,认真一些。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非要一个确切的答案,他只是希望自己的提问受到重视。如果我们对他的提问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哪怕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也会觉得很受鼓舞。

鲁迅的儿子海婴小时候特别爱问问题,对于儿子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非常耐心,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爸爸妈妈

有一次,海婴问鲁迅: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呢?”

鲁迅回答说:是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海婴又问: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

鲁迅又回答说: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海婴并没有停下来,接着又问: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往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就这样,最后一直问到了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告诉他是从原子--单细胞而来的, 但是海婴还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没有原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从什么地方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也不是几岁的孩子所能了解的。但为了不让孩子失望,鲁迅就告诉他:等你以后读书了,你的老师会告诉你的。”

回答孩子的提问,最重要的是真诚。如果我们确实很索或者很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趣,可是爸爸(妈妈)现在很累、很忙,要不爸爸(妈妈)明天专门回答你,好不好?”但要记住,我们既然答应了孩子,就千万不要食言。

方法二:我们可以反问孩子

当孩子提问时,我们固然应以诚恳的态度回答,但这样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反向思维--通过反问来诱导他思考问题,即借着他的问题,让孩子作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当孩子问我们为什么”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回击给他。

然然

比如,当孩子问我们:为什么我一定要去上学呢?”此时,我们可以反问:你要是不去上学,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样,孩子就会去思考不上学可能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我们不用费心地解释,他们就可以明白原因,而且他的思维也就能因此而发散开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孩子养成心中有疑问,自己先思考的习惯。当孩子在我们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方法三:被孩子问倒了,应如实相告

有时候,我们也并不是不愿意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成人也不是百科全书,当然不可能事事都知道。而且有些事情一句两句也讲不清楚,讲多了孩子又不能理解。

如果孩子的问题我们确实不知道,或者一时难以解释清楚,应如实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资料或问问别人再告诉你。”事后,要想办法查问清楚,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当然,我们也可以就这个问题和孩子一起去问别人或查阅书籍。

爸爸妈妈

有一位妈妈,儿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以后,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有问不完的问题。开始妈妈十分自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学生,对付”一个孩子的问题,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没想到,儿子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为什么人伤心时会流眼泪?”为什么橡皮擦会有弹性?”

为此,这位妈妈先把儿子提出的难题” 用本子记录下来,一有时间就去查资料,或找别人打听。有时还带着儿子起去图书馆、阅览室寻找答案。为了回答好儿子的问题,这样做虽然辛苦一点, 但儿子的知识面却大大地拓宽了,智力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时,孩子也养成了勇于提问的好习惯。

摩西奶奶效应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千万不要敷衍了事,用糊弄的态度支吾过去,更不宜将一些荒诞的、不科学的内容灌输给孩子。因为,孩子对于父母的话总是很信服的,他会将错误的答案当成真理。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答案,还不如告诉他这个问题我们也不懂,需要查阅资料以后再告诉他。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您和您的孩子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