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4岁的宝宝不爱搭理人,高明的父母这样做?

妈妈群里有人问:我的孩子4岁,不爱搭理人,也不跟人打招呼,我都急死了。带她参加各种活动,希望她能活泼点,她倒好,一听说要去参加活动就哭闹发脾气,这么下去,我很为她将来担心啊。

父母看孩子,总是一眼万年,其实不要那么急。孩子害羞有多种原因,越着急,越焦虑,可能越适得其反。

1.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人都有社交需求,孩子都有从第一次尝试开始。

有些宝宝自来熟,不存在社交问题,这样的宝宝,父母可能更担心太会聊了。

但有些宝宝如果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或者没有日常户外活动的习惯,刚开始跟小伙伴玩会比较胆怯,这时候父母怎么说很重要。

如果父母说,这孩子就是胆小。”,就给孩子贴了一个胆小的标签。

宝宝就会记住,这个行为叫胆小,我就是胆小。

明明父母内心很期盼孩子大胆一点,但不恰当的行为,却强化了孩子的害羞。

如果孩子真的有胆小的问题,首先不要贴标签。

其实,孩子从3岁开始就有社交需求,再内向的孩子也有社交需求。

只要不是有自闭症的孩子,把她放到同一个环境中,慢慢熟悉,满满就能打成一片了。

我家大宝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说她不跟小朋友拉手,也不让小朋友拉她。

我也着急,回到家给她布置了个任务——每天认识一个新的小朋友。

我问她,能做到吗?”,能做到吗?”,能做到吗?”

三遍问完,大宝哇”的一声哭了。

她做不到,于是我放弃了尝试。

一个学期下来,她认识每一个小朋友,还有自己最好的朋友。

2.不要用奖励或者惩罚打开孩子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外向的人,机会更多。展示出来才有机会,才有无限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看到孩子内向就焦虑。

父母可以创造环境,帮助孩子走向活泼开朗,但别用【奖励或者惩罚】这类绩效考核的方法,还期待立马奏效。

曾经为了给大宝练胆子,给她报了轮滑兴趣班,跟她约定:如果她能够主动展示,就给她买果汁喝;如果她选择不展示,就只能喝水。

大宝想了一下,回复我:其实水也是挺好喝的。

水,这种无色无味的液体,让孩子得出了很好喝的结论,真心酸。

她当然知道果汁更好喝,但如果一定要加个附加条件才能得到,我宁可选那个简单纯粹的。

等到大宝上学了,我换了一种方法。

我给她做了一个表格,每天让她评估,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不多。她自己评估就行,我不做任何评价。

表格是为了让她关注这个问题,不评价是不给她压力,慢慢来。

为了验证,我还额外加了一个问题,被老师点到了几次。总不可能你举手很多次,一次老师都不点吧。

一开始她还说,自己举手情况一般,两颗星,有被老师点过一两次。

记录了一个学期后,基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算起来,差不多前后花了四五年才解决这个问题。但最终也解决了,不是么?

3.有一种内向,是父母打击出的

4岁的孩子,画了幅画,爸妈说,你这画了个啥?

5岁的孩子,要报名去唱歌,爸妈说,你都跑调了,别整了。

慢慢的,原本活泼的孩子开始不爱表现了,外向的孩子慢慢变内向了。

这时候父母又该着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闷呢?你以前不这样啊?

不是所有的事情,一开始就能做的很完美,用成人的上帝视角来看,确实显得不值一提。

但我们不能总是盯着结果看,孩子探索的过程,沉浸在活动中的喜悦,她有收获,就够了。